三 KQID之道的原理与作用
廖先生对道的集中表述仍是前面引用过的那段评论《经法·道法》的话,这里需要再次引用该段文字以作分析:
黄帝认为,道是根本的,道创造并分配一切。因此,包括黄帝在内,任何人都不能超越道,道的面前人人平等,因为道从根本上平等地对待每个人。黄帝认为,法与德皆源于道,故而二者在形式上皆等同于道。因此,每个人(特别包括黄帝自己)必须服从和遵守相同的法律和秩序。
这段引文表达了廖先生对道的多重认识。分开来言,大要有三,即道创造一切、平等分配一切、平等约束每一个人。
1.道创造一切,具有“无中生有”的能力
这个问题涉及KQID原理,稍为复杂一点,故不得不具引廖先生原文以作分析。
廖先生以为:“为了实现轩辕大同之夙愿,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新的经济观念。这套前所未有的新经济观念是以道之思想为动力的,我将其称之为‘科学观的免费午餐经济制度’。因此,我们要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定义道的内容,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并推广‘科学法治观’和‘科学观的免费午餐经济制度’。在这里,我将我所理解的道命名为凯原量子信息力学(KQID),并通过如下等式来表述KQID是如何重现解释道的运行的。(按:KQID元零定律和道的环形等式因为排版格式原因在此处略去,请读者自查原文)这个关于道的环行等式,解释了生长法则的运行原理:在广袤的时空中,虚无不间断地自我生长为道,也就是KQID的量子比特,然后在小于或等于的绝对数字时间中,继续再生,再长,从而演化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进程,进而衍生出整个多元宇宙及我们人类。道是为万物提供运行动力的最终源泉,因为道按照自然规律创造和培养了我们的多元宇宙和我们本身。因为道之无穷力,我们将其引入我们的科学观的免费午餐经济制度中。善哉,大同将以此而成。”
上面的论述涉及量子信息力学中“比特是万物,万物源于比特”的原理,也涉及古人关于道生万物的思想,较为深奥。我理解的其大意为:现实社会的一切(包括宇宙和人类自身)都是从无中生出的,这就是道在起作用,KQID就是解释道是怎么样生出万物的。认识到道的这一作用,人们努力创造就可以产生极大的物质财富,包括丰盛的免费午餐。这里强调的是:人们要建立新的经济观念,要想得到,最后得做到。这种关于道的认识,带给人的是积极乐观的影响。
廖先生在揭示了道的创造性原理之后,顺理成章地提出要建立在此科学认识之上的平等分配观念和平等约束观念,即其“科学观的免费午餐经济制度”和“科学法治观”。这是社会政策层面的考虑,以下将分别来介绍。
2.道的平等分配性表现为“科学观的免费午餐经济制度”(反熵式免费午餐经济制度)
依前所述,道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创造的物质财富可以极大地涌流并无偿供给人类享用。廖先生把这叫作免费午餐制度,其论述侧重于分配上的平等性。
他说:“如果依据KQID所表述的道的等式,我们将持创建多元宇宙的终极能量于手中,从而可以按等式描述过程去创建‘科学观的免费午餐经济制度’,以此来构建一个社会:人人皆得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免费福利;人人皆怀慈爱、正义之心;人人成功且知足常乐。如此以往,大同所在,将无时无地不存。”
他又说:“免费午餐经济制度并非是人们现在想象的天上掉的馅饼,而是实实在在的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物质资源,以保证全部公民在追求个人的梦想和愿望时,位于同一起跑线上和拥有相对富足的生活。……这一制度可以为每一个天命人创造并提供无尽的机会、无限的创意和无穷的创新,最大程度地激发和实现其梦想,不论此梦想是关于其本人、家人、朋友、社区或是整个人类和自然。”这一制度要“帮助每一位公民实现其理想及愿望。每个人都能享有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和免费的物质资源……”。
廖先生此言反复申述的重点在于:依照道的公平性,这一制度要保证将资源平等地给予“全部公民”、“每一个天命人”、“每一个公民”、“每个人”、“追求个人的梦想和愿望”、“位于同一起跑线上”。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道的无穷尽的创造力。
3.道的平等约束性即其“科学法治观”
道的平等性与约束性相连,自然引出了人人皆守法、无人能特殊的法治原则。此法治与科学的道相连,所以廖先生将其称为“科学法治观”(有时也叫“法治科学观”或“天命法治观”)。他仍主要依据《黄帝四经》中的三段话来表述这种观念: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刑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经法·道法》)
黄帝身遇之蚩尤,因而擒之。剥其皮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翦其发而建之天,名曰之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唼之。……帝著之盟,盟曰:“反义逆时,其刑视之;反义倍宗,其法死亡以穷。”(《十大经·正乱》)
吾受命于天,定位于地,成名于人。……吾畏天、爱地、亲民,立无命,执虚信。……立有命,执虚信。(《十大经·立命》)
廖先生很欣赏这三段话,并用自己的理解来分析了它们。
引文一明确地阐述了中国的法治和天命观,指出“法和德都源于道。每个人都必须遵守道,所有人包括统治者,都必须遵从法治。法治的框架可以规定并界定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刑名、声号),进而可以确立法律和秩序”。
引文二说明了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轩辕以蚩尤之血与所有部落缔结血契联盟,并昭告天下,没有人能够凌驾于法治之上;以蚩尤之血为祭品,将中华文化共同体最初的基本原则向上天宣示,并以此为天命。这一誓约是第一个也是奠基性的中华文化共同体‘科学法治观’原则,规定了帝王将相不得超越法律,他们的所有权力皆来自人民赋予,其目的是通过治理文化共同体来为民谋益;如果他们滥用人民赋予之权力,他们将受到万民的审判与重罚;如果他们无法称职,他们的权力将毫不迟延地予以收回。”
引文三阐述了“统治者与政府必须敬天意、听天命、立实地、得民心,为此,他们应该帮助和指导每个个人去正确地实现他的梦想。换句话说,先于林肯1863年葛底斯堡演说五千年,我们的祖先轩辕已经构想了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政府的存在”。
根据以上分析,廖先生满怀热情地高度评价了黄帝的思想:“黄帝在历史上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并主张应遵守科学法治观,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等法治基本原则的人。”因而,“自轩辕而后的五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持续践行法治的国家”。
在廖先生看来,平等分配与平等约束密不可分。道的平等分配性有赖于其平等约束性,因此科学法治是必需的前提。“为了实现大同,我们首先必须建立法治的科学观来治理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和组织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有了这样超强的基础,我们可以建立科学观的免费午餐经济制度,从而使所有生命或智能人,甚至是外星体、机器人都能有免费的教育、无偿医疗体系和免费物质资源。”他坚信,“如果将科学法治观和反熵式免费午餐经济制度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够解决贫困问题,并实现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五千年来的夙愿……”,实现自远古至今的大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