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数据来源和性质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做这种研究。这里使用的数据,汇编自各省地方志中有关水利章节中涉及治水活动的记载。这些章节的标题各种各样,如“河渠”、“水利”或者“堤坝”。建设或者修理水利工程,无论是水渠、堤坝、池塘还是其他,都被视为一项治水事业活动,每项记载都列入表中,算作一个项目。

有关这类治水活动的记载,如果年代不明或者无法断定发生在哪个朝代,在此都忽略不计,因为就本研究而言,这些甚至连朝代也不清楚的记载毫无意义。

不同工程的规模和重要性,也不必考虑在内,因为即使能够掌握这些数据,也无法对它们进行比较。不过,这些记载列入地方志时,都用最恰当的方式对这些工程规模的差异进行了处理。这些记载全部是由各个县负责列入的,因此横跨几个县的大工程都被重复记录了几次。所以,工程规模越大,在记载中出现的次数就越多。这有效地达到了权重统计法的目的,而且表格所列的数据,对治水活动的实际规模和重要性都进行了恰当的评估。

对地方志编纂过程及其内容性质加以解释之后,就会清楚为什么各省的地方志是这种数据的最好来源。这些省志由指定官员,根据当地县、州、府的地方志汇编而成。乾隆版《江南通志》(1736年)(江苏和安徽)前言说,皇帝“命儒臣修一统志(大清一统志),诏省会各修通志上之,而台省大臣檄征郡县志,以供采辑”。《江南通志》,尹会一前言,1936年,第1页。

当然,并非所有的地方志材料都照搬到了省志中去,但是就省志的数据而言,看不出或者几乎看不出什么遗漏,这种算得上系统化的数据编排,为编制表格提供了极大方便。该表格仅限于省志数据,但是也很有分量。地方志编纂者所用材料的主要来源,是各个朝代的正史、政府档案、中国众多的碑文、国民——特别是地方名人——的作品,甚至还有在民间作为真实历史流行的传统。来自中国典籍、历史和文学等丰富遗产的有关材料,都被挖掘收录到地方志中。许多地方材料,尤其是碑文、地方名人传记以及关于人民机构生活的地理、经济等数据,都首先在地方志上刊印,因此寻找这类数据只能借助地方志。目前这项研究只是简单的开端,是最早利用这些宝贵的材料研究中国经济和社会历史的尝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