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里仁4.21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之年,父母的年纪、年龄。
孔子这句话,说到了很多人心里面。对孝子而言,感同身受。对有的人而言,莫名其妙。
记住别人的年龄、生日,是对人的重视和尊重。惦记父母的年龄、生日,是对父母的尊重、孝心、孝道。“父母之年,不可不知”,有句俗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很多人往往父母亲不在人世了,人生才感悟出曾经应该如何做。所以愿意成为孝子的孩子首先应该努力去记住“父母之年”。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谁也阻挡不了岁月,父母能随年而寿,可喜;但同时意味着父母越来越衰老,离告别人世的时日也越来越近,可惧。
人生,很多时候都要经历复杂的情感,矛盾的心理,事父母,也不例外。父母养育子女和禽兽哺育幼崽有本质的区别吗?有人说有区别,因为人是带着情感去养育子女,而动物却没有情感只是本能。也有人会说没区别,因为人本身就是动物,动物都有育犊、护犊的本能,虎毒不食子嘛。
动物没有情感世界吗?那犬马对养育他们的人有死忠之行为,如何解释呢?包括犬马在内的绝大多数动物,成年之后,都不再回到它们的“父母”身边,不会像“父母”照顾它们“小时候”那样“自然”而返过来照顾年老体衰的“父母”。当然有例外,人类比较厌恶的乌鸦,有“反哺”现象,成年乌鸦会嘴掀食物照顾自己年老的“父母”。人类认为那是乌鸦无意识的本能,不代表它们有“孝道”。
人类有时候很自大,喜欢把过去世界批判的体无完肤,认为自己就是千百年来“不世出”的人间真理的把握者,洞悉了人类世界的未来走向。可是呢,到头来一看,连自己的“父母之年”却也记不得了。
人性的美与善,如果在子女与父母之间都很难去体现、展现、发现,却说人世间有无私大爱和真情,只能说足够虚伪、虚假。人性的丑与恶,如果在子女与父母之间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展现、发现,可以说人世间足够凄凉、凄惨。
孔子之道是有人性温暖的,有些人以“解放”人性的名义反对甚至批判、打倒孔子,却让我们看清了冰凉的人性。孔子的话“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莫非“那些人”小时候没得到父母爱的怀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