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3章 里仁4.22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古者,古人、前人、先人。“言之不出”为“不出言”的倒装句。耻,羞耻于。躬,身体力行。逮,及,达到。

孔子这句话是借古讽今,说的是:古人慎言,是因为担心和羞耻于“言过其行”,做不到“言出必行”,就牢牢管住自己的嘴巴。言外之意,“今人”则逆其道而行之,喜欢出言不逊,大言不惭,夸夸其谈,至于“食言”做不到,丝毫不觉得羞耻惭愧,若有机会照样会大放厥词。

《论语集注》中,范祖禹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矣。”

说“躬之不逮”的大话有好处没?肯定有,让不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喜好说大话,起码痛快了自己。说“躬之不逮”的大话有坏处没?肯定有,让不孔子不会说古人因此而羞耻,起码欺骗或痛伤了别人。

说话不算话,如果是普通百姓,乡邻乡亲的,有危害涉及面也不会太广、程度也不会太深。如果是士阶层,或是大夫,甚至是诸侯国君,乃至天子,居位越高、官职越关键、掌握公共资源越多,说话不算话且不耻“躬之不逮”,贻害就越大。

古人善通过历史史实故事说明和印证所讲之“理”的合理性。文章常以“经史互参”来明事理。比如说“以礼让国”,就参尧舜禹“三代之英”禅让的故事,或是参伯夷叔齐的故事。比如说帝王暴虐昏庸,就参商纣王和妲己的故事,或者参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等。

孔子这句“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此处“古者”,应该是有具体人物指向的,否则孔子这句带有结论性的话就缺乏“史实”的印证和支撑。《论语》编撰者大概认为这在当时是常识,所以没有具体写出“耻躬之不逮”的“不出言”的君子是谁,还有谁。

孔子告诫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君子应谨言力行,“讷于言而敏于行”,跟今天的我们有关系吗?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