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里仁4.7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这句话比前一句说的要亲民的多。短小精干,言简意赅。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党,类。人都是从山上的猴子进化而来的,都免不了犯错误,据孔子的观察,不同类别的人犯错误的种类、形式不一样,对待错误的态度、方法不一样,物以类聚,人以“过”分,“过”不同,党类不同。

“观过,斯知仁矣”,观察不同人犯过错的情形和改正过错的态度,就知道什么是仁了。后面章句中,孔子的学生子贡说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对待自身的缺点错误,不要文过饰非,不要演绎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孔子的一贯主张,对有权、有政的君子而言,更应该坦诚面对自身缺点错误,“知错必改”。

看看历史上的大家如何说。《论语集注》中,程子(程颐、程灏)曰:“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尹(焞)氏曰:“于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朱熹:此亦但言人虽有过,犹可即此而知其厚薄,非谓必俟(si,等待)其有过,而后贤否可知也。

《论语注疏》中,孔安国(约公元前156年~前74年,字子国,孔子的十一代孙)曰:“党,党类。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矣”。邢昺:此章言仁恕也。“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者,党,党类也。言人之为过也,君子小人各于其类也。“观过,斯知仁矣”者,言观人之过,使贤愚各当其所。若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斯知仁者之用心矣。

孔子识别人之“仁”,方法与众不同。按说,判断一个人“仁”与“不仁”,主要应看他做好人好事做的咋样,“功过是非”,看立“功”如何,看如何为“是”作善的。孔子却说“知仁”要看他做坏人坏事做的咋样,看“过”错如何,看如何为“非”作歹的。

莫非孔子早就看出来:一个人做好事,或许是伪善;一个人犯过错,或许是真性情。看一个人是不是真“仁”,观“过”,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