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为政2.11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传世名言,言简意赅。温故,温习往日之旧学,经过自我的思考加工和转化,而有新的知识收获,“学诸往而知来者”。能融会贯通往日旧学,提炼升华又有自己新的心得,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就是“温故而知新”的好老师。依靠其好学、博学的学识能力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一大批有才华、有德行的学生,继承发扬儒学精神,并开创了儒学文化的新时代。
如今流行的说法,孔子被称为儒家学派创始人。个人觉得不是很妥帖,哈,并非要蚍蜉撼大树,而是觉得值得商榷。因为在孔子生活的时代,本就存在“儒”这个读书人阶层,他们有自己的标志性服饰,有特立独行的道德和行为意识,在《礼记》的《儒行》篇中,有详细的描述。下面转载,并借助工具书一起概略解读一下,来印证“孔子是继承发扬儒学精神,并开创了儒学文化的新时代”表述的准确性。孔子之学,博采众长,并非囚于一偶,在有限的空间和概念里转圈圈,而是外延广泛,动态的不断变化和完善之学。
《礼记.儒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鲁哀公,姓姬名将,和周天子是宗亲,一个姓。哀,谥号:恭仁短折曰哀,指体恭质仁,功未施。为东周诸侯国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在位27年。按说当了近三十年的诸侯,不算“哀”了。鲁哀公尊称孔子为夫子,孔子自称其名“丘”应答,是礼,“自卑而尊人”也。“逢掖”,古代读书人所穿的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具体啥样,请看古装电视剧查找甄别。“长居宋”,长(zhang),长辈。孔子祖上是宋国人。“章甫”之冠,一种帽子,具体啥样,须驱车到曲阜孔府博物馆购票参观。戴帽也是礼仪的一种,比如如今的军帽,表庄重,当然带钢盔防御功能大于礼仪装饰。“服也乡”,穿着衣饰,入乡随俗。本段大意是,鲁哀公问孔子穿着,是否是儒者的“制服”,孔子说宋人都这么穿,他也不例外,不知道何谓儒服。
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遽(ju),仓促。悉,全面。留,滞留、逗留。更,更换。仆,僕的简体字,指两边站立的傧相。本句大概意思是:哀公问何谓儒者之行为?孔子说,如果仓促概略地说,则不能全说清楚;如果全面解释介绍,就得留下来慢慢说,耗时之长,两边站立的傧相仆人都会站累了,得更换。
下文孔子对儒者之行做详解,为了更好地展现和反映文章的整体观感,不再就个别字词做释义,也不在段落中断句穿插解释。在文章最后就大意做梳理。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茍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节选完)
前面几段文字,孔子陈述“儒者之行”,既是他对儒者的认知,也是他自身作为儒者的德、行、仁、义、毅、节等全方位写照。“儒”的独立人格、高贵品格散发着人心之美、人性无尽之光辉,照亮真正读书人前行的道路。
孔子之后,说起“儒行”,二千年多年来,中华大地上,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苟利国家以生死,践行和捍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脊梁。
举个例子,诸葛亮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结合上孔明写的前、后《出师表》去看,颇能彰显传统儒者的风范。在遇见明主之前,孔明一心只读圣贤书,“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受托孤之重托,“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辅佐幼主,“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南征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浦做诗《蜀相》,赞孔明: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引来如此长文,一半以上还是复制粘贴的《儒行》,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跑题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