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述而7.20
7.20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不语的内容,是因为不知道、不了解、不掌握、不清楚吗?不是。孔子好古,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可谓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在那个科学技术尚不发达、初级农耕文明的春秋时期,孔子会没看过、没听过怪异之说吗?不可能。会见不到倚强凌弱、弱肉强食、武力征伐、僭越昏乱吗?不可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会看不到祭祀鬼神的仪式、或听不到事关鬼神的故事吗?不可能。“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
既然孔子对“怪、力、乱、神”不陌生,为啥“不语”呢?孔子不是说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并且“诲人不倦”吗?如果别人提着十捆腊肉来向孔子请教“怪力乱神”方面的事情,孔子是婉拒腊肉不予回答呢?还是看在腊肉的面子上,破例给予这方面的谆谆教诲呢?你猜。
朱熹说: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
谢良佐说: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谢良佐说的好。孔子述说、讨论的多是“常、德、治、人”,不述说或讨论“怪、力、乱、神”。
邢昺说:此章记夫子为教,不道无益之事。怪,怪异也。力,谓若奡荡舟、乌获举千钧之属也。乱,谓臣弑君、子弑父也。神,谓鬼神之事。或无益于教化,或所不忍言也。李充曰:力不由理,斯怪力也。神不由正,斯乱神也。怪力乱神,有与于邪,无益于教,故不言也。“乌获举千钧”:乌获,古之有力人。三十斤为钧,言能举三万斤之重也。
清代袁枚(1716-1797),写了本《子不语》,记录的都是怪力乱神之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该书的序:“怪、力、乱、神”,子所不语也。然“龙血”、“鬼车”,《系词》语之;“玄鸟”生商,牛羊饲稷,《雅》《颂》语之。左丘明亲受业于圣人,而内外传语此四者尤详,厥何故与?盖圣人教人“文、行、忠、信”而已,此外则“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所以立人道之极也。《周易》取象幽渺,诗人自记祥瑞,左氏恢奇多闻,垂为文章,所以穷天地之变也,其理皆并行而不悖。余生平寡嗜好,凡饮酒度曲摴蒲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能焉,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譬如嗜味者餍八珍矣,而不广尝夫氐醢葵菹则脾困;嗜音者备《咸》《韶》矣,而不旁及于侏离禁末则耳狭。以妄驱庸,以骇起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是亦裨谌适野之一乐也。昔颜鲁公、李邺侯功在社稷,而好谈神怪;韩昌黎以道自任,而喜驳杂无稽之谈;徐骑省排斥佛、老,而好采异闻,门下士竟有伪造以取媚者。四贤之长,吾无能为役也;四贤之短,则吾窃取之矣。书成,初名《子不语》,后见元人说部有雷同者,乃改为《新齐谐》云。
子不语,子自有他的道理。前面也说过,孔子的这种思想被后世传颂、阐发,使得后来中华文化接纳无神论和唯物哲学几乎没有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