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介绍自我同情
1 什么是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含义正如其字面上表达的那样,表示你对自己充满同情。这不仅意味着你会庆贺和享受生活中的一帆风顺,也意味着当生活陷入困苦挣扎时,你会对自己仁慈和宽恕一些。
对自己和他人太过苛刻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痛苦,我们感到与他人隔绝,感到羞愧与孤独。我们或许能够数出几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特别糟糕的事情,又或许自打我们记事起,焦虑和沮丧就一直如影随形。
我们或许相信生命本该不同于眼前的平庸,又或许,我们认为在摆脱自己糟糕的部分前,不值得被好好爱着。
而另一方面,真正地做自己能让我们感受到被爱、被接纳和被赞赏。我们能够深入骨髓地了解到,自己总的来说还算不错——甚至比不错好得多。在内心某个角落,有一个智慧的声音一直喃喃细语,告诉我们自己是多么美丽而又独特的人类。
以上这些就是我所说的自我同情。自我同情就是认识到,无论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我们都是可爱的。当生活中一切顺利时,自我同情让我们感到快乐;当我们遭受痛苦或遇到任何困境时,自我同情就成了一种充满支持的声音,帮助我们去发现美好和意义。
我生活中的自我同情
我在波士顿周边长大,和我单身的母亲住在一起。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们曾一度非常穷困潦倒,甚至在某年的一整个夏天里无家可归。直到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背负着强烈的愤怒、悲伤和孤独。
在大学里,通过释一行禅师的引导,我进入了自我同情修行的大门,我发现,这正是我生命中失落已久的东西。随着我逐渐沉浸在这种练习中,我开始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平和、愉快和自由。
自我同情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曾经的我备受煎熬,一度徘徊在自我毁灭的边缘。而今,我逐渐变得平和,也学会了如何享受与他人关系中的和谐与亲密。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自我同情并不是能帮我们抵御一切灾厄或心碎的魔法盾牌。然而,当我们面临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麻烦时,自我同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焦虑、沮丧和寂寞仍会出现,但自我同情能帮助我们及时逃离泥沼。我们可以拥抱我们自己的痛苦,就像一个抱着新生婴儿的母亲那样,一切便会渐渐好起来。
我的经历使我了解到,真正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来源于: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能够去爱和接受自己。我同样了解——从科学研究还有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无论我能忍受多少痛苦和消极情绪,发展自我同情都是可行的。本书为你开始这一切提供了所有必需的敲门砖。
我决定成为一名治疗师。我希望能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些对我的生活起到如此巨大帮助的经验,特别是那些在情绪上经历痛苦的人。我希望你能尽可能多地从这种练习中获益,就像我一样。
生活一帆风顺和生活举步维艰时的自我同情
以下练习将帮助你识别自我同情与其他类型态度的区别:
当你的生活一帆风顺时,自我同情使你不会感到配不上这一切。我们知道,我们值得拥有生命中美好的事物——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其他人更好,而是因为这是人之常情。同情并不是某种需要我们苦苦索求的东西,而是我们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生活赋予我们与生俱来的礼物。
当我们需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自我同情便尤为重要。感到恐惧、抑郁、愤怒或孤独时——我们苦苦挣扎的那些时刻——我们最需要的唯有理解和爱。然而,我们不能总是指望他人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立即出现在身边。即使我们有完善的支持系统,许多人也仍可能难以敞开心扉去接受他人的关爱。
然而,如果我们能从自己的内在发展出自发式深切理解和同情,那么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寻求它的帮助。它成为我们抗压、修复和内心宁静最坚实的基础。同样幸运的是,通过练习,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自我同情的故事:杰瑞德不孤独
自杰瑞德(Jared)还是个孩子起,他就一直在与自己的孤独感作斗争。他时常在交友问题上受挫,并感觉自己和学校的其他孩子不同。
然而,当他成年后,这个问题有了很大改善。他和大部分同事都相处得不错,并且他也和一个温柔的女人在发展稳定的恋情。即便如此,他仍旧饱受着难以抵挡的孤独,几乎快要重度抑郁了。他感觉自己很虚伪,其实自己每天光鲜的样子都是演出来的。所以,杰瑞德非常害怕每个人看穿他的伪装,并因此拒绝他真实的样子。
杰瑞德通过冥想练习学会了自我同情。他把手放在心脏的位置并对自己说:“你觉得孤独是可以理解的。你人生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孤单一人,但这并不是你的错。你生于一个糟糕的环境,也没有得到需要的支持。你一直是可爱的,在你成年生活中的人能够看到这一点。”
他通过这些练习体验到深度的自我疗愈,并开始几乎每天都应用它。他发现无论孤独感何时开始侵袭自己,这15分钟的自我同情练习都能帮助他重获心态的平衡,达到内心的宁静。
自我同情和自尊有何不同?
我们都知道,自尊低下是一种负面状态,它与许多精神健康问题相关。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过高的自尊也会导致许多问题。
自尊意味着积极地评价或评估你自己。你相信你是一个好人,你确信你的强大。事实上,许多研究表明,我们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好”,是建立在与他人相比的基础之上,以我们相信自己比其他所有人“更好”而实现的。
这就是过于关注自尊的主要问题所在。如果我需要通过相信我比别人好来获得高自尊,那么这同样更可能致使我批评他人,害怕别人发现我的弱点。为了维护自己,我变得过于好胜,对所收到的负面反馈也会变得过于脆弱。
另一方面,当你拥有自我同情,你不会在意自己是好是坏,或是否和其他人一样。自我同情只是意味着,无论发生什么,以宽容和原谅的心态和自己相处。
当我们拥有自我同情,就没有必要指责他人。我们不害怕偶尔的失败,因为我们会将其看作是有价值的学习机会,而非对自我价值的威胁。事实上,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自我同情的确能加强我们成功的动机,因为我们不怕犯错。我们没必要为了讨人喜欢而变得完美。
自我同情的故事:放下完美主义
凯伦(Karen)是一位记者,在城里一家顶尖报社工作。她很聪明、努力,但总是不苟言笑。凯伦向她的治疗师承认,她经常感到深深的不安和内在空虚。她一周工作超过80小时,她解释说,她一离开工作就会感到抑郁。
凯伦的治疗师决定帮助她发展更多自我同情。她向凯伦询问其生活中最近一次沮丧的经历,凯伦告诉治疗师,当她的编辑昨天给她发邮件,问她有没有准备好新的故事时,她感觉很糟糕。她没有交上新的故事,当她描述这些时充满了痛苦。她的自我对话听着就像“你怎么了?你把它弄丢了吗?写一个故事并把它做好!别像个孩子似的!”当凯伦详细描述这段痛苦的经历时,她的脸上满是紧张。
凯伦的治疗师通过地图引导她自我同情(本书第二部分),这个过程中凯伦意识到她在用自我批评来鞭策自己成功。然而,自我批评过于强大以至于现在正在淹没她。她运用可视化技能(visualizing)定格了自己当时阅读编辑邮件的画面,并尝试对画面中的自己说:“亲爱的凯伦,我知道你害怕失败,那没有问题。每个人有时候都会害怕。我也知道你想写很棒的故事,那也很棒。你应该出于自己的意愿而写,而不是因为害怕不写你就没有价值才写。无论你是什么样,我都爱你。”
这确实花了点时间,但是凯伦开始内化这种自我对话,她发现她比以前效率更高了,特别是现在她学会了放松。
自我同情会有坏处吗?
简而言之的结论是:没有。
若将这个结论展开分析便会发现,很多人认为他们在实践自我同情的时候,实际上他们在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真正的自我同情总是有帮助的,然而,有些以假充真的行为可能会伤害我们。以下是一些可能令我们与自我同情相混淆的概念:
· 自我放纵(Self-indulgence):自我放纵这个术语,在字典中被定义为“对自己的五脏庙、脐下三寸或一时心血来潮的欲念过度满足或毫无限制”,也因此而慵懒度日,得过且过,不愿提升自己或是为他人付出。消极避世,放弃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改造,事实上与自我同情的内涵南辕北辙。自我同情意味着理解你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就如你现在最本真的样子那般,你仍然可以通过成长来提升你的生活品质。当你拥有自我同情的能力时,你便会懂得,自己无须削足适履去做出牺牲式的改变,但破茧成蝶的成长则是令人欢欣的。成长,通常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当然,在此过程中,允许你在最需要的时候承认疲惫并获得适当的休息)。与之相反的是,自我放纵暗示着一个迷思:你在生活中有许多求而不得的事物,只能消极抵抗。这也暗示着你现在最本质的样子是不可接受的。然而,自我同情则包含了一种信念:我们永远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这种学习和成长正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一部分。
· 自艾自怜(Self-pity):自艾自怜被定义为“过度地、固执地因为自己的烦恼感到哀伤”。这意味着你相信自己软弱无能,无法改善自己的处境。自艾自怜这个词同样意味着,“生活”这一整个生命历程,对你来说是既定的宿命,你只能被动地接纳它的一切安排,没有任何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机会。自我同情则与之完全不同。拥有自我同情的能力,你会觉察到自己有成就伟大事业的能量。正如其他人一样,你有长处,也有弱项;但只要你愿意,便能发展出自身新的优势。当然,你无须做到滴水不漏以求被爱,爱自己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能看到自己的能力所在。
· 消极被动(Passivity):同情会引发自发行动。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嗷嗷待哺,我们不仅会为他的饥饿感到难受和心碎,更会想方设法喂饱他。虽然自我同情有时只是态度上的改变,但真正的同情包括减轻痛苦的欲望,无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别人,我们也许需要在某些方面作出变通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 自我中心主义(Egotism):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优越于其他所有人,或是过度投入自己的需求而牺牲别人的需要,这些都不是自我同情的表现。正如前面提到的,当你实践自我同情时,你并不试图与他人攀比,而是重视个人的幸福。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当你重视或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时,就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真正的自我同情意味着你会提升对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而非为了一己私欲变得自负无情。
自我同情的故事:治愈创伤
珍妮佛(Jennifer)在高速公路驾驶时,被旁边试图变道的车狠狠撞到了护栏上。车损毁得很严重,所幸的是,她身上只受了轻伤,不出一个月就痊愈了。然而,一年多过去了,珍妮佛却依然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折磨。对于驾驶,她能躲就躲,如果实在躲不过去,她便会被焦虑感压得喘不过气。
她开始与一位熟悉自我同情方法的治疗师一起尝试自我愈疗,在他的引导下,珍妮佛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些能够全然接受和爱自己的人。珍妮佛选中了去世多年的祖母,并且想象着祖母说:“愿你快乐,愿你健康,愿你平安,愿爱与你相随。”几分钟的想象之后,珍妮佛说自己感受到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过的平静感。之后,在她不得不驾车时,或遇到其他让她感到焦虑不安的情况时,她都开始练习这个想象的过程。几个月之后她就又能自信地驾驶汽车了。
自我同情的承诺
不管你的生活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创伤经历也好,人际问题也好,自我责备也好,焦虑也好——自我同情都能起到作用。它就像一位朋友,永远爱你,支持你,常伴你左右。这位朋友会倾听,理解你,还能帮你换个视角。自我同情会给你一种源自内部的力量,提高你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它能让你切身体会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