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活动的潜艇
能够在水下活动的舰艇都可以称为潜艇,小到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装载数百人、连续潜航3~6个月的核潜艇都属于潜艇的范畴。和水上作战的舰艇不同,潜艇的主要作战环境常是隐藏于水底之中。
虽然潜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开始广泛运用的,但实际上潜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16世纪。达•芬奇在自己的手稿中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在水下航行的船”。不过在中世纪,这样的“船”被认为是邪恶的,甚至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潜艇仍被当成“非绅士风度”的武器,被俘的艇员可能被以海盗罪论处。
史上第一艘潜艇出现在美国的独立战争期间,这艘名为“海龟”号的潜艇曾被大陆军用于攻击英国军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潜艇再次得到运用,南方联邦建造的“汉利”号潜艇成功击沉了北方联邦军的风帆战列舰“豪萨通尼克”号。“汉利”号也是历史上第一艘在作战中击沉敌方战舰的潜艇。
军舰小知识
打捞“汉利”号
1995年,在“汉利”号沉没了132年之后,根据它的航行路线,美国国家水下与海洋组织成功地利用海底探勘发现了“汉利”号的残骸,在2000年8月8日时将“汉利”号打捞起来。目前“汉利”号被收藏于以查尔斯顿造船厂改建的华伦·拉许保存中心,以便由考古学家进行各种检查。
“海龟”号潜艇,有记载的史上第一艘潜艇,需要依靠人力摇动螺旋桨前进。
“汉利”号潜艇,在成功袭击“豪萨通尼克”号后因为不明原因沉没,但它显示出了潜艇在水下作战的可行性。
1917年美国海军的潜艇,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潜艇的国家,美国海军对潜艇非常重视。
19世纪以后,潜艇技术得到发展,出现了以蒸汽机推动的潜艇。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先后研制出了自己的潜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主要海军强国都已经将潜艇列入军用舰艇的范围。使用潜艇交战的国家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不过两者之间潜艇的战略方向完全不同。英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潜艇仅仅是用于封锁敌方港口;德国则不同,他们发动了无限制潜艇战,也就是用潜艇攻击敌国的一切舰船,无论军用还是民用。
当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海军的主力还是水面舰艇,尤其是当时叱咤风云的战列舰,潜艇只能作为辅助性武器。战前,各国潜艇数量也不是很多,德国有28艘,法国有38艘,俄国有23艘,美国有50艘左右,英国最多,有76艘。其中,以德国潜艇性能最为优秀,尤其是U型潜艇,它们的最大下潜深度为48米,水下航速将近10节,巡航速度4节,蓄电池可供潜艇在水下航行1小时左右,蓄电池能量耗尽后需浮出水面用柴油机充电。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商船5000余艘,累计1400万吨;最重视潜艇作战的德国就占到了1300万吨,战果堪称惊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U-14潜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国共拥有超过900艘潜艇,其中美国111艘、苏联218艘、英国212艘、法国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国57艘。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虽然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但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对潜艇的威力认识最深,对潜艇的作战理论也研究最透,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凶猛的U型潜艇和著名的“狼群战术”都在潜艇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德国新的U型潜艇性能非常优秀,采用了耐压艇壳构造,并设有防水设施。U型潜艇有两套推进装置,两台狄塞尔柴油机在水上高速航行时使用,水下则使用电池电动机。电池重达数吨,充电时间为3小时,它可以使潜艇在水中达到8节的航速。如果采用巡航速度,U艇可连续潜航24小时,航程超过100千米。
“狼群战术”的创始人是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邓尼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是潜艇指挥官,他经反复研究后得出结论,护航舰艇仅能对付单艇攻击,而无法对付多艘潜艇的集结攻击。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的半年内,德国就利用“狼群战术”击沉了盟军222艘商船,764766吨物资,己方仅损失18艘潜艇。不过随着盟军针对“狼群战术”的反击,改进雷达,增加航空母舰护航,“狼群战术”逐渐失去了作用。
Ⅶ级潜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使用最广泛的潜艇(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使用的潜艇统称为U型潜艇),使用时间贯穿整场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用的ⅩⅩⅠ级潜艇,是世界上第一种完全为水下作战设计、而非以往为攻击和躲避水面舰攻击才下潜的潜艇,为近代潜艇的雏形。
日本、美国、英国是除了德国以外其他几个在战争中大量使用潜艇的国家。
其中日本的潜艇种类发展最多,出现了运输潜艇、水上飞机补给潜艇、微型潜艇及有人操纵鱼雷。比较特别的是“伊-400”级航空潜艇,这种潜艇携带3架晴岚攻击机,可以隐秘地移动到目标附近,然后上浮放出飞机起飞轰炸。
美国在战争中使用的潜艇主要有“小鲨鱼”级、“猫鲨”级、“白鱼”级。美军潜艇部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可谓战果辉煌,太平洋战场上潜艇部队只占了全部海军人员的2%,却一共击沉了全部日军损失船只的51%。
英国皇家海军的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仍扮演着封锁港口和保护己方港口的角色。相比之下,更重视水面舰艇的英国潜艇战绩并不突出,它们共击沉了57艘敌方军舰,但损失了74艘潜艇。
日本建造的“伊-400”级潜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潜艇,能在无需补给的情况下到达世界上任何地点。
美国的“白鱼”级潜艇“射水鱼”号,该艇击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里舰体最大、排水量最重的日本航空母舰“信浓”号,创下了潜艇击沉单舰的最大吨位纪录。
英国潜艇“冒险者”号,该艇曾击沉2艘德国潜艇,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潜艇击沉潜艇的战例。
潜艇投入战争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常规潜艇水下航行时所用的是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推进方式,当蓄电池能量耗尽后,潜艇必须浮出水面充电,这就丧失了潜艇最大的优点——隐蔽性。而且电力推进航速低,续航力短,严重削弱了潜艇作战能力的发挥,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着将潜艇从“半潜艇”变成真正的潜艇的各种方法。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核动力技术的发展,核动力化的潜艇逐渐替代传统的柴电动力潜艇,而氧气也可以通过设备电解海水补充。这两项技术革新使得潜艇的潜航续航力从几小时增加到了数周乃至数月。
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下水服役,1958年该艇成为世界第一艘抵达了北极点和北极冰盖的潜艇;1960年,美国“海神”号核潜艇完成了环球潜航。
美国建造的“鹦鹉螺”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也是第一艘航行穿越北极的船只。
美国的“海神”号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艘完成水下环球航行的船只。
自“鹦鹉螺”号问世后,各海军大国纷纷发展核潜艇。迄今为止,世界上共有6个国家拥有核潜艇,即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在这之中,以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核潜艇的发展最有代表性,无论是建造级别、建造数量还是发展水平都是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
俄罗斯的“台风”级核潜艇,建造于1989年,是俄罗斯最大的弹道导弹潜艇,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人类建造的最大的潜艇,水下排水量达48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