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链项目动态缓冲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导论

1.1 项目管理

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迅速,各国在促进现代化和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过程中,作为现代社会生活基本单元的项目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项目能否成功实施往往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对项目的概念归纳为:将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结合成一个短期组织以达到一个特殊目的。美国项目管理认证委员会主席格雷斯曾断言:“21世纪的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必将成为项目。”用美国《财富》杂志的话来说,“一切商务活动都可能化为项目”。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项目管理日趋成熟,现代项目管理已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和行业,并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随着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甚至政府机关所认识,组织的决策者们开始明白项目管理知识、工具和技术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帮助,进而减少项目的盲目性。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项目管理已普遍应用于建筑、航天、国防等传统领域以及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开发、制造业、金融业、保险业甚至政府机关和国际组织中。项目管理的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ABB公司、Delphi汽车系统公司、IBM公司等世界著名公司均不同程度地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了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目前有两大研究体系,分别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他们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引进和推广国外的网络计划技术。当时华罗庚教授结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指导思想,将这一技术称为“统筹法”,并组织小分队深入重点工程进行推广和应用,1965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华罗庚教授的《统筹方法平话》,推动了网络计划技术在全国的普及和应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部分重点建设项目中尝试运用项目管理模式,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就是中国第一个采用国际标准应用项目管理进行建设的水电工程项目,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在二滩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中,都采用了项目管理这一有效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中国项目管理的应用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991年,中国成立了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对推动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

虽然项目管理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承包商因工程延误被告上法庭;某公司重要的高科技产品未能开发出来,令市场大为失望,致使股价大幅度下跌;某项目计划严重推迟,负责人被追究责任;某些项目工程因赶不上完工期,偷偷删除部分工序或不顾质量匆忙启用,造成之后的严重财产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等。造成项目失败的原因往往主要归结于项目管理的方法上,包括项目组织的问题、管理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计划和控制、对需求缺乏管理。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愈加精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控制工作日益复杂,对于项目的质量、成本、工期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项目的科学化管理已经成为决定项目生命力的关键。项目管理要求从投资项目的决策到实施的过程中,要对项目的任务、资源和成本进行统一计划、组织、控制及评价,以求在一定预算和时间内达到项目既定的目标和可接受的质量水平。目前,项目管理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对项目管理中的资源优化技术也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各种项目管理软件也为项目管理提供了更可靠的分析工具。即便如此,项目延期、超支等现象依然屡见不鲜。除了环境的不确定性之外,项目利益相关者行为的不确定性对项目整体绩效也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消减项目利益相关者行为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项目管理面临的种种问题,一种考虑项目资源约束和决策者行为特性的项目管理方法——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日益引起了关注,这一方法能够有效缩短项目工期,提高项目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