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若干主要经济理论批判
从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脉络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在批判吸收古典经济学基础上所创建的科学理论体系。整个体系的核心内容,马克思在整个《资本论》中做了全面剖析。马克思为了更好地凸显《资本论》这部宏篇巨著对古典经济学批判继承的思想渊源,和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对立立场,特用“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这篇巨著的副标题。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19世纪20年代之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其后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产生于重商主义晚期,其阶级基础是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17世纪和18世纪,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和依仗其庇护的商业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斗争。为了揭露封建地主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古典经济学还能够去深入研究经济问题的本质。他们试图运用劳动价值论和建立其基础之上的分配理论,来证明地租和商业利润是对生产领域中创造的商品价值的分割,因而与整个社会利益是相冲突的。但到了19世纪20年代,事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业资产阶级先后在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政权,封建地主阶级被推翻,商业资产阶级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商业资本成为了隶属于产业资本的资本形态。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开始取代产业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此时的劳动价值论和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配理论,对资产阶级不再具有利用价值,并反而成为了其对立阶级——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开始抛弃古典经济学、抛弃劳动价值论,试图去寻找新的理论与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对抗,来掩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从此资产阶级经济学开始走向了庸俗化的道路。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Ⅰ卷第二版跋中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取代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历史背景作了深刻分析。马克思在这里指出,资产阶级在英法等国家取得政权后,资产阶级经济科学的丧钟就已经开始敲响,“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无私的研究让位于豢养文丐的争斗,不偏不倚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这里马克思主要批判的是19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亦即从萨伊、马尔萨斯到约翰·穆勒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这些理论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特别是李嘉图经济学,反对朴素形态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鼓吹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等各种非科学的价值论。这些理论对以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马克思对这些庸俗理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鞭挞,揭露了它们的非科学性和反动性。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即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叶,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并开始运用数学中边际分析方法作为理论分析的重要工具,这一时期被史学界称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边际革命时期。在对应时期,马克思《资本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传播,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对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构成了极大威胁。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开始将斗争矛头转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展开了猛烈攻击。但他们用来批判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武器仍然是早期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效用价值理论和相应的分配理论,此时只不过给这些理论披上了更精致的数学外衣,即运用微积分和集合论等数学工具对这些理论进行了重新包装,它们内在的庸俗性和资产阶级的辩护性并没有发生改变。边际主义者们所提出的许多理论概念,经马歇尔的综合,构成了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以马歇尔均衡论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也受到沉重打击,直接导致了奉行经济自由主义和推崇自由放任政策的古典庸俗经济学的破产,同时也推动了以推行需求管理为特征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凯恩斯经济学经过萨缪尔森等人的发展、改造,及其与古典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某种程度的综合,并逐渐成为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这些综合性理论在经济史上被称为新古典综合理论,它们构成了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然而它们的庸俗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本章余下部分内容将对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生产与分配理论、垄断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危机理论等展开系统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