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周平

民之为族,乃是人的类生活本质的必然产物和根本表现,人在通过生产生活维持自己的存在并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发展过程中,总是需要与同伴结成社会,人类生活只有作为群体中的生活才能被精确地描绘。某个特定的人群总是居于某个特定的和较为稳定的生存环境中,并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改造环境。为了适应环境,居于该环境中的人群逐步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以及语言交流和精神活动方式,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共同的经历和渐次传承与积淀的文化又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纽带,将该人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深厚而紧密的共同体。这种稳定的人群共同体就是所谓的“民族”,或者说,就是后来人们用“民族”这个概念指称的人群共同体。

组成民族的人们都必须以社会的方式生存和发展。社会作为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以社会关系为纽带将人们联系成为一个集体,凸显人作为类的整体性。民族是人类在社会中结成的共同体。民族的形成、活动、作用的发挥,以及民族的演进和发展过程,都是在社会中展开的。此外,民族的发展要通过民族社会的发展来实现——尽管民族的发展程度与社会的发展程度并不完全同步,但归根到底,民族的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还是要通过民族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来体现。

不论是哪个民族的社会,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公共权力,以政治的方式对民族社会进行管理和治理。一方面,政治是最基本的社会机制,人类正是通过这种机制为社会建立和维持秩序,解决公共性问题,保障社会的正常存在和发展。社会管理的水平及治理的程度,都与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离开了政治机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基于利益的政治一旦形成,就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并反过来影响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甚至改变民族原来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民族也要利用一定的政治形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一个国家包含多个民族和一个民族分居于多个国家乃是国际体系的一种常态。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要在国家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就必须以民族集体的名义并通过一定的政治形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在此种情形之下,民族间的交往、相互作用和博弈就不可避免。当民族的成员相互把本族的成员视为“自己人”,把他族的成员视为“外人”的时候,族际关系就形成了。随着民族意识的增长,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分界意识越来越明显,民族共同体对本民族的利益意识也越来越清晰。因此,以主动性为特征的族际互动越来越多,族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并逐步由开始时的同一地域范围内相邻民族间的族际互动朝着跨地域的族际互动发展。在族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族际互动变得越来越经常化,不仅内容越来越丰富,整体性不断增强,与民族利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且诉诸民族的政治权力。在民族所诉诸的政治权力中,有的是国家权力,有的则是非国家权力。在这样的条件下,民族间就在文化关系、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政治关系,进而形成了族际政治。族际政治既是族际关系的基本形态,也是人类政治的一种基本形式。所谓族际政治,实际上就是族际间基于民族利益并诉诸政治权力的族际互动。族际政治与民族的利益直接相关,因此,族际政治也是民族共同体在族际关系中运用政治手段争取、实现和维护民族利益的过程。

族际政治对多民族国家的影响是根本性的,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多民族国家是多个民族共同建立的国家政治共同体,也是各个民族共同的政治屋顶。因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与族际关系的状况息息相关。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如果族际政治的主流是各个民族的政治合作,就能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提供重要的社会政治基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相反,如果族际政治的主流是政治冲突,国家的统一就受到严重的威胁,国家甚至会四分五裂,最终走向解体。苏联的辉煌与解体,就充分说明了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族际政治互动是冲突型还是合作型。

作为曾经领导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苏联,既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还是一个在综合实力上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大国和强国。但是,它却在没有战争和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悄悄解体了,让全世界为之震惊,以至于西方学者将之形容为一次“天鹅绒般的革命”(Velvet Revolution),而更多的学者将苏联突如其来的自行解体称作“20世纪最大的历史之谜”。诚然,如此一个庞大的国家解体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任何一个单独的因素都无法导致它的解体。但是,族际政治整合失败无疑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甚至是根本性原因。

苏联成立之后,面临各个民族异质性十分突出的复杂局面,为了把各个民族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共同体,在布尔什维克的主导之下,苏联通过高度集中的中央权力,开启了族际政治整合的进程。它通过高度集中的党的权力结构,构建了中央集权体制,进而把形式上的联邦制变成了事实上的单一制。此外,苏联的族际政治整合还采取了俄罗斯化的同化取向,通过强制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俄罗斯化来实现同质性的国家和单一性的国族。苏联高度集权的族际政治整合体系和俄罗斯化的同化主义的整合取向,虚化了少数民族权利,伤害了民族情感,引起了少数民族民族情绪的反弹,最终成为族际政治整合失败和国家解体的一大渊薮。苏联因为族际政治整合失败而导致的国家解体,无疑给世界上所有多民族国家敲响了警钟,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警示:如果族际政治整合失败,多民族国家就难逃解体的厄运。在这个意义上,反思苏联族际政治整合就具有极其强烈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眼前的这部著作,就是一部从族际政治整合角度研究苏联国族建构和民族问题治理的成果。作者朱碧波是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他在云南大学民族政治与公共行政专业攻读法学博士学位的过程中,出于对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的浓厚兴趣,选择了苏联这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研究,他在梳理苏联族际政治整合模式构建和演变的过程中,不仅从族际政治的角度对苏联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成败进行了解释,而且总结了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的普遍规律,最终完成了博士论文。在成功通过答辩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他又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目前这部著作。

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而全面地从族际政治整合角度探讨苏联民族问题的著作,其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都是值得肯定的。苏联族际政治整合模式命题的提出,不仅是对当前族际政治整合研究领域的一个拓展,也是苏联民族问题研究视角转换的一个尝试,它将苏联“民族问题”的研究视角置换为“国家整合”,立足于“国家—民族”层面,运用政治学的研究范式多维考察苏联国家政治共同体的模铸,为苏联民族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当然,由于苏联族际政治整合模式本身的繁复性,再加上资料收集尤其是第一手资料收集的困难性,本书关于苏联族际政治整合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理论阐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希望朱碧波博士再对这一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也希望有更多的学人关注苏联的族际政治整合,并产生出更有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