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陀罗(Indra,雷电神)
一 人间英雄本色
梵语Indra,音译“因陀罗”,意思是“最胜、最优秀、最优越、征服”。作为专有名词,“因陀罗”似是印伊时期前(约公元前三四千年)中亚各地雅利安部族共同敬奉的神灵。随着雅利安人在印伊时期(约公元前2000年)分两路向外大迁移——一路南行,进入伊朗,一路东行,入侵印度,因陀罗的神格发生了变化。定居在伊朗的雅利安人改变了因陀罗的性质,使之从一个善神一变而为恶神(如见于《阿维斯特》);而移民印度的雅利安人则奉因陀罗为一位福善的大神(如见于《梨俱吠陀》)。在雅利安远征军征服印度土著民族的过程中,因陀罗被拔高为一位民族之神。
因陀罗在印度文明早期究竟是神还是人,晚近,印度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推论:因陀罗原是中亚雅利安部族的一个英勇善战的首领,类似今日的Senāpati(将军)。他率领雅利安侵略军,越过兴都库什山脉,从西北入侵印度,征服了当时的土著居民。由于他在这场征服异族的战争中屡建奇功,为雅利安人对印度(北部五河地带)的统治奠定了基础,雅利安诗人和歌手用一种独特的威严美和崇高美的艺术形式,创作了数以百计的神曲(赞美诗),虔诚而又纵情地对他歌功颂德。在《梨俱吠陀》中献给他的神曲约有250支,占全书四分之一(如果加上那些涉及他或者他和别的神一起被歌颂的神曲,则至少有300支)。这些神曲把因陀罗神格化的形象拔高到一位具有无限神力、不食人间烟火的超级大神。他在人间所创立的许多英雄业绩,统统被编造成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离奇惊人的故事(这正好说明,因陀罗首先是人间的英雄,其次才是天上的大神)。
二 凡与非凡身世
吠陀诗人又把因陀罗人格化,把他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但被赋予超凡力量的英雄来刻画——因陀罗有一个完整的人的肉体,头、臂、手、足,四肢齐全,上下一身呈黄褐色(金黄色)。他有生身父母。他的母亲一说是一头牝牛,一说是无缚女神(Aditi),一说是生主神(Prajāpati)的女儿。父亲是天父神狄奥斯(Dyaus),故传说因陀罗出生在天上,一出娘胎便成为三十三天主,威震天上人间的英雄。因陀罗(雷电神)和阿耆尼(火神)是一对孪生兄弟。雷电也是火的一种形式。传说因陀罗在两片石块摩擦过程中找到他的兄弟阿耆尼。又说,阿耆尼原来潜藏在水里,后被他的哥哥因陀罗发现。因陀罗的妻子叫做“因陀罗尼”()。《他氏梵书》说波拉婆诃(Prasahā)和舍娜(Senā)二女神才是因陀罗的妻子。《梨俱吠陀》则确认散脂(Śācī)是因陀罗妻子的真名(吠陀后的佛典沿用此说)。在《阿闼婆吠陀》(Ⅶ.38.2)还有一则因陀罗的罗曼司:阿修罗(Asura,恶神)是因陀罗的死敌,但因陀罗却爱上一个美赛天仙的阿修罗女维莉登伽()。为了接近她,因陀罗化身为阿修罗前往后者的住处。在阿修罗女众中,他变成女性阿修罗,在阿修罗男众中,他变成男性阿修罗,借此来向维莉登伽求爱。
因陀罗虽然在三十三天上享有“九五”之尊,但仍然和其他大小神明保持平等的友好关系。他和司法大神婆楼那、太阳神苏利耶、风神伐尤(Vāyu)等过从甚密。不过,他的主要友伴和同盟却是摩鲁特(Maruts,风暴神群)。在数不清的《梨俱吠陀》诗句中,叙述着摩鲁特如何无私地、忠诚地支持、协助因陀罗降妖伏魔的战斗。因陀罗和摩鲁特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致他获得这样的称号——“Marutvat”(有摩鲁特陪伴的)和“Marudgaṇa”(有风暴神群侍从的)。这两个称号偶尔也用来尊称别的大神,但主要还是指因陀罗。
三 苏摩酒仙生活
因陀罗是神群中的美食家和酒仙。他特别爱喝苏摩(Soma)酒,可以说嗜酒如命。酒瘾发作时,他甚至偷别人的苏摩酒。正因他如此酷爱苏摩饮料,《梨俱吠陀》不断地使用“Soma-pā, Soma-pāvan”(爱饮苏摩酒者)这样的词来形容他这一嗜酒特性。苏摩酒,对因陀罗来说,是一种特别的兴奋剂,它能够刺激因陀罗去表演惊天动地的角色;尤其是因陀罗在准备与黑魔弗栗多决战前饮了它,便会立即鼓足勇气,冲杀敌人,直至黑魔在他的金刚神杵下服罪消亡。有一支神曲(Ⅷ.66.4)说,因陀罗为了除掉黑魔弗栗多,事先竟喝了三池苏摩酒。作为“美食家”的因陀罗,食谱是多样化的,除了苏摩酒,他还喜欢喝牛奶加蜜糖,爱吃献给他的祭典上的供糕和主食。他还打破神规,开创吃牛肉的先例——他爱吃公牛肉,或吃由火神烤熟的水牛肉。《梨俱吠陀》(V.2.9)说,他曾吃掉300头水牛肉。
四 超验神格境界
乌莎(黎明女神)和阿耆尼(火神)是自然现象神格化的形象(自然神)。因陀罗不是自然现象的雷电,但在《梨俱吠陀》的神谱上他竟被列作一个完整的雷电神,并且被吠陀诗人用无限夸张的艺术手法刻画出他的超级神格(形象)——他现身广大,包摄宇宙三界(天、空、地);空界在三界的中央,他是空界的神王,一伸手就能抓到上边的天界和下边的地界;天地空三界只等于他身体的一半,还不够做他的腰带;如果大地比现在大十倍,他的形体也会和它相等。他的神通如此广大,天上地下,没有一个神或人,无论其为现在的或未来的,能够超过他或与之匹敌——在世间,无论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能有人能够获得像他那样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在天界,神群中也没有一个神能够得到像他那样显赫的知名度,那样超强的神变力。他的行动,他的目的,任何神祇都无法进行干预或阻挠。即使是支配宇宙规律的婆楼那和太阳神苏利耶也得听他使唤。他被誉为宇宙主、自在主,是天人同拜的“排头”神。在《梨俱吠陀》里有好几个专门用来颂扬他的威力的定语,如“Śakra”(能天主)、“Śacīvat”(力量主)、“Śacīpati”(力主)等等。总之,因陀罗在《梨俱吠陀》神谱中是一个近乎超验的超级主神。
五 降魔救世神功
因陀罗既是人格化的雷电神,雷电现象便是他的本相,而雷电棒(闪电行雷)也自然成了他杀敌的主要武器。雷电棒又叫作金刚神杵(Vajra),用纯金制成,色泽黄褐光亮;杵身铸成百角百节,杵顶镶有千端,尖锐锋利非常。它的铸造者,一说是创世工匠神,一说是天上神群集体为因陀罗制作的。这根金刚神杵原藏在海洋深水底下(Ⅷ.89.9);一说原搁在太阳所在的地方(X.27.21),因陀罗把它拿来作为手中最犀利的武器。因此,凡是用Vajra(金刚神杵)这个词和别的词构成的复合词几乎全被看做是因陀罗的别称。在《梨俱吠陀》里常见的这样的复合词有如下几个:
Vajra-bhrt (持金刚神杵者);
Vaira-vat (有金刚神杵者);
Vajra-daksiṇa (右手执金刚神杵者);
Vajra-bāhu (臂携金刚神杵者);
Vajra-hasta (手持金刚神杵者);
Vajrin (金刚神杵所有者)。
前三个词专用于因陀罗,后三个偶尔也用来称呼鲁陀罗(Rudra)、风暴神群和嗔怒神(Manyu)。
因陀罗还有几种次要的武器,即神弓和神箭,金钩和神网,后者专门用来捕捉所有的敌人。因陀罗还有一辆运载工具——他的二马牵引的金辇,车速超过意念;因陀罗经常乘坐去飞赴祭坛,享受供品;或者追捕在逃的牛鬼蛇神。
在《梨俱吠陀》里,吠陀诗人在创造善神角色的同时,还创造了与之对立的角色——恶神和妖魔鬼怪。其中黑魔弗栗多(Vrtra)和乌蟒阿醯(Ahi)是魔众的头目,也是因陀罗的首要敌人。弗栗多专门在由云致雨的过程中制造障碍,阻止雨水下降;阿醯躺在水里,封锁河川,不让水流通畅,灌溉农田。这两只魔鬼,其实就是旱灾的制造者,农作物生长的破坏者,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因陀罗出于善神的本性,出于对这些妖魔的罪恶行为的深恶痛绝,立下誓愿,为民除害,因而摆开和弗栗多、阿醯决战的阵势。正是这些和妖魔作殊死战的宏伟场面构成了歌颂因陀罗的绝大部分神曲的主题。
在本书,从二百余支歌颂因陀罗神曲中选择三支,分为“一、二、三”;虽然数量上极少(不到因陀罗神总数的百分之一),但在反映这一主题思想和吠陀美学中威严美的艺术创造方面,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因陀罗赞》
(一)
(《梨俱吠陀》第1卷,第80曲,共16个颂。这里选译其中10个:l、2、6、7、8、9、10、12、15、16颂。
作者为牛最仙人,Gotamo Rāhugaṇa)
1.强大金刚神杵挥舞者!
如是畅饮已,醉人苏摩酒;
婆罗门祭司,唱毕赞美诗;
运用汝力量,打击魔阿醯;
即从大地上,将之逐出去。
欢呼汝显示,至大之神威。
2.金刚神杵挥舞者!
香醇苏摩酒,神鹰自天取,
斟出作供品,令汝狂欢喜;
施展汝神力,空中斩黑魔。
欢呼汝显示,至上之神权。
6.天帝因陀罗,酒醉喜若狂,
高擎雷电器,百刃金刚杵,
攻击弗栗多,在彼脑门上。
愿供众友好,醍醐甘美食。
欢呼彼显示,至高之神权。
7.云生因陀罗,金刚神棒主!
天然即具有,无比勇猛威;
妙施摩耶法,杀彼幻变鹿。
欢呼汝显示,至上之神威。
8.因陀罗!
挥动金刚杵,施放雷与电,
遍及众河川,数有九十九。
具大勇猛威,双臂藏力量。
欢呼汝显示,最高之神权。
9.千人齐集合,向他致敬礼,
祭司二十名,朗诵祈神诗,
复有百仙人,再三唱赞歌。
为供因陀罗,祭品俱备已。
欢呼他显示,无上之神权。
10.天帝因陀罗,施展神力量,
制服弗栗多,彼之魔力量。
正是因陀罗,有此大胆量,
斩除该黑魔,雨水得释放。
欢呼他显示,最神圣力量。
12.黑魔耍伎俩,震撼加狂吼,
但俱吓不倒,神王因陀罗。
金刚雷电杵,铁制镶千刃,
神速发射出,击中此恶魔。
欢呼他显示,至圣之威望。
15.神王因陀罗,遍入一切者;
吾人实不知,在此世间上,
有谁能胜过,彼巨大力量?
此缘诸天众,集中他身上;
财富与祭品,及所有力量。
欢呼他显示,神威乃无上。
16.阿闼婆梵仙,或人祖摩奴,
或达驮廷支,俱按古规矩,
举行祭天礼;供品及颂歌,
集中齐献给,神王因陀罗。
欢呼彼展示,超级神力量。
提要:本曲原有16个颂,今此选译其中10个,即颂1、2、6、7、8、9、10、12、15、16。这10颂中的颂1、2、6、7、10、12,详写因陀罗与黑魔弗栗多和巨蟒阿醯战斗的场面。因陀罗每次出击魔敌之前,必先痛饮信众献给他的苏摩神酒。他的杀敌武器“雷电神杵”,被喻如百刃金刚棒和千刃利棒。其次,8、9、15、16四个颂赞叹因陀罗受到天上神仙和地上凡人的礼拜,同时也受到超凡入圣的仙人道者的礼敬。
如下,按颂序讲解:
颂1:因陀罗在畅饮苏摩神酒之后前去攻击乌蟒阿醯魔,并把它从大地上驱逐出去。(阿醯Ahi,意指蟒蛇或黑魔;在本颂是指蟒蛇。)金刚神杵挥舞者:因陀罗的称号。金刚神杵:即雷电,为因陀罗的主要武器,他正挥舞这件武器去与乌蟒和黑魔战斗。苏摩酒:因陀罗习惯在去和黑魔(本颂说在去和乌蟒)斗争之前,必然畅饮苏摩神酒,借以提神壮胆,打败敌者。(苏摩树,被神格化为一树神;吠陀诗人在《梨俱吠陀》第9卷里竟写了114支歌颂他的神曲。此外,还有不少关于他的神话和传说,苏摩树长在山上,人们去采集时,只能乘月夜上山时进行;又说,苏摩酒原来密藏在天宫,由神鹰飞上去取下来交给住在空界的香音神乾达婆保存。)阿醯:乌蟒,蛇妖。
颂2:上一颂讲因陀罗饮苏摩神酒后制伏了阿醯蛇妖,本颂则说因陀罗饮了神鹰从天宫取来的苏摩神酒后去斩杀另一妖怪黑魔弗栗多。神鹰:它飞上天去,将存在天宫的苏摩神酒取下来,奉献给因陀罗(有学者解释,神鹰是伽耶德莉女神插上鹰翼,像鹰一样飞上天宫,取出藏在天宫的苏摩神酒,献与因陀罗。“伽耶德莉”原是《梨俱吠陀》神曲格律之一,神格化为诗韵女神)。黑魔:弗栗多(Vrtra,意即“乌云、黑暗”,拟人化后,变成一个黑色妖魔)与乌蟒阿醯都是因陀罗的死敌。弗栗多和阿醯拟人化后变为两个恶魔,专门阻止降雨,制造旱灾;但其罪行无法使它们逃脱被因陀罗消灭的命运。
颂6:描绘因陀罗高举其雷电武器;对准黑魔弗栗多的脑门,狠狠一击,置之于死地;另外,因陀罗将斋主送来的醍醐美食,分与同来的(和未同来的)神友,和他们共同享用。天帝:即三十三天主,为因陀罗的一个有特权含义的称号。(吠陀诗人、哲学家和神学家幻想宇宙划分天、地、空三界;每一界居有11个天神,合称三十三天神。地界神实际上不止11个。因陀罗是统治空界的主神,但他的神权神威扩张到其他二界,故被称为三十三天主,也就是三十三天的大帝、天界霸主)。众友好:意指因陀罗每次降临人间应供时,总是带着一群侍从(如摩鲁特风暴神队)和神友(如火神、太阳神、婆楼那、毗湿奴等)同来,与他分享祭坛上的上好供品。
颂7:叙述黑摩弗栗多在被因陀罗的迅猛打击中,败下阵来,施展幻术,化身为一只小鹿,迅速逃离战场。因陀罗穷追不舍,终于逮住它,并将之消灭。云生:意即“产生于云层”,是因陀罗的另一别号。因陀罗是空界的主神,亦称为雷电神。空界即大气云层,是雷电的“诞生地”,故因陀罗又被称为“云生因陀罗”。摩耶意即“幻”,颂中的“摩耶”与“幻”同一含义:“魔术、幻术、幻变、把戏。”在因陀罗与黑魔的战斗中,黑魔战败,却采用幻术,化作一小鹿逃跑。因陀罗也施幻术去追捕。最后逮住这只在逃的“小鹿”,并立即把它宰杀掉。
颂8:因陀罗在取得捕杀黑魔弗栗多的胜利后,紧接着行雷闪电,普降甘雨,使“九十九”条河川,满溢流动。九十九:意为无限数,指所有河川都因雷电神王因陀罗的致雨神通而恢复“水声激激”,奔腾流动。
颂9:描述由千人参加的、向因陀罗祈祷礼拜的祭典。千人中有一部分是直接参与祭典等办事宜的信众。他们是:祭司,20名;婆罗门仙人,100名。在20名祭司中,又分为:正式祭司,16名;斋主夫妇,2名;祭典程序主持者,2名。
颂10:盛赞因陀罗的神力量战胜弗栗多的魔力量;因陀罗勇猛胆大,斩杀黑魔,从而释放雨水,清除旱灾。
颂12:称赞因陀罗发射像铁制千刃的雷电神杵,准确地击中恶魔弗栗多。铁制:因陀罗的武器是雷电,不是铁器。本颂说“铁制”是比喻说法,意谓因陀罗的雷电杵就像铁制的千刃棒,犀利无比。
颂15:赞叹因陀罗为“遍入一切者”。遍入一切:意谓因陀罗的威力遍及三界(天、空、地)的每一角落。因陀罗是神王,所以诸天神众把财富、祭品,以及所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力量统统集中在他身上。这也示意,在另一方面,因陀罗天然地具有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信徒们通过歌颂和礼拜他的祭祀,可以从他身上获得所求的财富。
颂16:介绍吠陀传说中的几位仙人。他们是,阿闼婆、摩奴、达驮延支。这三位仙人,不论分开或集合,同样按照吠陀古老规则,制作祭天仪轨,向因陀罗献供致敬。梵仙:意即婆罗门种姓的仙家、道士。这里似是特指阿闼婆(Atharva,事火僧)而言(从种姓常识看,三位仙人不可不属于婆罗门种姓)。“人祖摩奴”:按吠陀神话(RV.X.4.1),阳神族的毗伐斯瓦特(Vivasvat)与他的妻子迅行女神莎兰妞(Saraṇyū)生有二子一女:长子阎摩(Yama),次子摩奴(Manu)及小女阎美(Yamī)。其中阎摩是人类初生的第一人,同时也是人类先死的第一个。他的弟弟摩奴则是生产人类最初第一人的始祖,故称他为“人祖”。
《因陀罗赞》
(二)
(《梨俱吠陀》第10卷,第112曲,共10个颂。
作者为云散仙人,Nabhahprabhedana)
1.因陀罗!
开杯酣饮,醇味苏摩;
我之晨祭,即汝早食。
英雄气概,杀敌为乐;
激情赞歌,颂汝功果。
2.因陀罗!
汝之战车,速超意念,
愿驭此车,来饮苏摩。
汝之战马,迅行骐骥,
愿乘此马,愉快降临。
3.因陀罗!
汝如阳神,相好殊胜,
光芒遍照,照触我身。
我乃汝友,诚心召请;
偕汝扈从,欢喜就座。
4.因陀罗!
庄严伟大,欢乐融和,
霄壤一体,两难分开。
汝之玉驹,上轭配鞍,
驾驭前来,食汝喜食。
5.因陀罗!
愿汝常饮,苏摩妙味;
挥起武器,杀敌无比。
苏摩令汝,气力充沛,
苏摩为汝,提供欢娱。
6.受百祭者!
是此酒杯,置备久矣,
供汝使用,盛饮苏摩。
甘酒满溢,香醇喜人,
诸天神祇,莫不冀求。
7.因陀罗!
各色人等,广设供养,
向汝祷告,圣恩普扬。
吾等甜食,味美非常,
作为供物,祈汝品尝。
8.因陀罗!
我今宣讲,汝之往昔,
最初成就,英雄业绩。
汝下决心,拨云降雨,
便利梵志,寻回母牛。
9.风群之主!
坐在风群,彼等呼汝,
智者之中,最大智人。
慷慨施主!
若不求汝,无事能成,
愿汝获得,种种尊敬。
10.慷慨施主!
愿汝关注,吾等请求。
朋友,财富之主!
愿汝理解,朋友心意。
骁勇战士!
汝具实力,为我战斗;
未分财富,祈赐一份。
提要:本曲共有10个颂,集中讲述因陀罗在不同的场合接受信众献来的苏摩美酒和他喜食的食品。他一边欣赏这些供品,一边指导信徒们制作醇厚的苏摩甜酒。因陀罗畅饮苏摩之后所感到的刺激是:兴奋、愉快、力量、勇气,也就是所谓陶醉状态。在这状态里他顿觉天地混成一体,没有区别(见颂4)。因陀罗乘酒后产生巨大的力量和胆量,挥起神奇的雷电杵,直冲魔阵,斩杀弗栗多和阿醯,夺得大量战利品(财富)。信徒们十分喜悦地向因陀罗表示祝贺,并恳求因陀罗赐予他们一小部分战利品。
如下,按颂序详解:
颂1:信徒早起,设立晨祭,给因陀罗献上早供,包括味道醇厚的苏摩甜酒和美味斋食;歌颂因陀罗降魔杀敌的伟大功德。杀敌,即斩杀黑魔弗栗多和巨蟒阿醯。
颂2、颂3:信徒在把晨祭仪式摆设妥帖后,随即祈请因陀罗驾驶战车或战马,率领扈从,迅速降临祭坛,接受信徒的礼拜和祈祷,享受信徒奉献的香醇的苏摩美酒和精制的斋食。扈从:即侍从、近身卫士;这里主要是指摩鲁特风暴神队,后者是因陀罗的助手和卫队。
颂4:信徒请因陀罗尽快给马上轭配鞍,驾之前来祭坛享用他最喜欢的食品——苏摩神酒和苏摩制品。“霄壤一体”:是说因陀罗畅饮苏摩神酒之后,精神振奋,达到极点。这时候,在他的超验意念中,乾坤相交,浑然一体,难分难辨;也就是说,天与地的自然美,以及经过明神内在加工的再生美,完全融成一体,集中体现在因陀罗身上——因陀罗就是天地。
颂5:信徒劝请因陀罗常饮苏摩神酒,因为对因陀罗来说,苏摩神酒有神奇的功效——(因陀罗饮后)能使因陀罗气力充沛;能使因陀罗照常享受到天上娱乐;能使因陀罗英勇奋发,挥动武器降魔杀敌,无有阻碍。武器:即因陀罗日常使用的金刚神杵,雷电“操纵棒”。杀敌:因陀罗所要杀的主要敌人是黑魔弗栗多和大黑蟒阿醯。
颂6:“受百祭者”:谓有资格接受百家或百种祭礼的神灵。这又是因陀罗的一个称号。此酒杯:一只久已为因陀罗准备使用的杯子。苏摩神酒,香醇喜人;诸天神众,都在寻找去尝一尝它的机会。今天,偏爱因陀罗的信徒敬请因陀罗在此祭典里,使用这只为他准备已久的酒杯去装苏摩神酒,开怀畅饮,享受陶醉的欢乐。
颂7:上一颂(颂6)讲信徒请因陀罗下凡畅饮苏摩老陈酒,本颂则讲信徒请因陀罗来享用美味食品。“各色人等”:似乎不包括所谓贱民种姓的“首陀罗Śūdra”。不过,在吠陀文明早期,种姓制(阶级社会)尚未形成,四种姓(婆罗门Brāhmaṇa、刹帝利Ksatriya、吠舍Vaiśya、首陀罗Śūdar)的群众均有设祭供神的权利与自由。各色人等,应该包括四个种姓的信众(“色”意即种姓)。
颂8:信徒讲述因陀罗过去的“英雄业绩”,并突显其中两项利乐有情的善业。一是“拨云降雨”,这是说因陀罗消灭了乌云化身的黑魔弗栗多和乌蟒阿醯,解放了被堵住的甘雨,解除了大地上的旱灾。二是,帮助梵志寻回母牛。梵志:梵,原文brm·h的音译,它派生出三个常用名词:(a)Brahman(音译“梵”,中性,抽象名词,宗教哲学中的最高存在、宇宙本原);(b)Brāhmaṇa(阳性名词:婆罗门种姓的男人);(c)(阴性名词:婆罗门种姓的妇女)。中性的抽象名词“梵”,拟人化后,便是婆罗门教的上帝——梵天。梵天,在乾坤始定之际,为印度创造了四个种姓的男女。“梵志”是一个梵汉合译的复合词,意思是说,一个信奉梵天的婆罗门教徒,是有志于实践婆罗门教的一切严格教规和教条的瑜伽行者或苦修行者。母牛:婆罗门教奉母牛为圣牛,不杀不食,除挤其奶之外,不加任何约束,大街小巷,草地平原,任其自由行动,随便觅食,拉屎撒尿。“……拨云降雨,便利梵志,寻回母牛”,意思是,气候骤变,乌云四起,母牛看不见回栏道路;此时婆罗门祭司或家主(梵志)祈请因陀罗“拨云降雨”,驱散乌云,以便寻回迷路的母牛。
颂9:信众歌颂因陀罗为大智人,同时高呼他的两个称号。第一个称号是“风群之主”。风群:即因陀罗的近身侍从摩鲁特神组,亦即风暴神群。因陀罗是他们的主帅、主人。第二个称号是“慷慨施主”。因陀罗是天神中的财神,富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爱护信众,有求必应。信众说,“若不求汝,无事能成”,这意思是,信众无论在精神上或物质上遇到困难,如果诚心诚意请求因陀罗帮助解决,因陀罗定会垂念你的请求,帮助你圆满地解决困难。反之,若不请求因陀罗帮助,困难是难以解决的。
颂10:信众敬呼因陀罗的三个称号——慷慨施主!财富之主!骁勇战士!同时向因陀罗表示“朋友心意”。朋友:信仰因陀罗的信徒。心意:信徒们的心愿:第一,愿求因陀罗赐福寿,赐财富;第二,愿求因陀罗从其战胜敌人所斩获的大量战利品中分出一小部分给崇拜他的信众。
本颂是本曲的第10颂,似是一个结尾颂,总结因陀罗在前边(9个颂所述)战胜黑魔弗栗多和乌蟒阿醯的英雄业绩和他所斩获的大量战利品。因陀罗在此接受信众的请求,将战利品的一小部分赐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