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研究的问题、内容及目标
一 研究问题
为了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实施节能政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本书主要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
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到底具有何种影响效应?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是什么?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线性还是非线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在劳动力与资本要素投入水平不变时,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偏弹性系数是多少?煤炭消费、石油消费、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线性还是非线性?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城市化率是多少?与传统的线性模型相比,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是否能够准确反映我国城市化、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
二 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书主要探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城市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分析框架构建。主要分析了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城市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数理关系的构建。
(2)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问题研究。首先,基于我国城市化和能源消费的现状,采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线性计量方法分析了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其次,使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方法研究了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和非对称影响效应。最后,基于诺瑟姆城市化发展曲线的标准,以1978年与1995年为阶段分界点,分别对1953—1978年、1979—1995年、1996—2011年三组时间段内城市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即分析了城市化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
(3)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内在依从关系的研究。首先,基于协整检验和状态空间模型,在扩展的生产函数中研究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其次,分别研究了煤炭消费、石油消费、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次,选择能源效率作为度量能源消费质量的指标,对能源消费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构造了四个不同的STR模型分别来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非线性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实证得出在不同区制状态下的转换速度(平滑参数)。
(4)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主要基于线性时序数据研究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STR模型对我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这个模型考虑了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门限效应,它允许当城市化水平较低和较高时,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有不同的作用,这样可避免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样本时期而得出不同甚至是相反结论的问题,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5)城市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主要基于线性和非线性时间序列数据的视角把城市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三变量纳入到同一分析框架下,对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线性分析发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能源消费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交互项的系数为正值,说明随着能源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化将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还在传统的线性模型基础上引入STR模型,构建了一个我国城市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模型,同时,引入城乡收入差距因素,考察了我国城市化、能源消费、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演变。
三 研究目标
(1)界定城市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内涵,找到准确捕捉三变量之间关系的计量方法。
(2)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梳理相关文献,建立线性和非线性计量模型,对城市化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给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
(3)采用非线性技术对城市化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并检验最优城市化水平在门限值两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非对称性与在不同状态间的转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