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从新中国成立到1992年,中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实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制度。事实上,在此期间,中国各级政府实施了多项旨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社会救助政策与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可以视为广义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本章探讨广义上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变迁。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不受其所依存的经济体制的制约。一般而言,经济体制不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性质、形式、内容就会不同。历史地看,新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地个体所有、合作经营的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计划经济时期,土地集体所有、承包经营的改革开放时期。依据农村经济体制发展的阶段,新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变迁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49—1956),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57—1982),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83—2007),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2007—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