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本书欲在写作过程中,借助传统文献资料,并充分利用新近出土的简牍、封泥等资料对秦汉马政进行研究。运用王国维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将传世文献资料和出土的简牍、封泥、刻辞等资料结合运用,对秦汉马政机构的发展、演变及具体管理措施进行考察。
创新点1 对太仆的重点研究
秦汉马政组织以太仆为首。太仆作为九卿之一,对其的研究主要也涵盖到对九卿的研究中,就笔者目前所见关于秦汉官制的研究论著,专论太仆者很少,可谓是学界研究的一大缺失,而在这些有限的研究秦汉官制的论著中,对太仆的论证多附属于整体官职组织系统,对太仆具体职能和功能未有详细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太仆作为秦汉马政的主要领导者,如果不能对其渊源、职能有所了解,便无法细究秦汉时期马政的具体内容。“太仆,秦官,掌舆马,有两丞”,秦时官制如何,目前少有材料能加以证实,再往前追溯,《周礼》中的相关内容或可加以论证。在研究秦汉马政时,人们多认为秦汉太仆一职源自《周礼》所记之太仆或《尚书》之太仆正,而仔细分析其具体职责,可知此两者与《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所述太仆“掌舆马”的职责有较大差异,《周礼》中校人、大驭却与汉太仆之职能相类,本书即对此疑问试进行分析、探讨,追溯太仆职能制渊源。
创新点2 对苑的探讨
以往人们对秦汉时马匹养殖的场所——苑多有研究,所谓三十六牧师苑等的地望,其发展对汉王朝的作用等人们已有不少成果,但在探索“苑”的渊源和演变发展、苑的功能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最初,苑是为满足统治阶级的娱乐要求而产生的,“在王公大臣占有大量财富以后,射猎失去其经济意义而成为一种纯享乐和健身练武的手段。《淮南子·原道》曰:强弩弋高鸟,走犬逐狡兔,此其为乐也,于是苑囿应运而生了”。《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可以想见后世所常见之马牛鸡狗类的畜生也多置其中。降至春秋战国,苑囿的种类和功能有所扩大,除传统意义上的养殖野兽以供狩猎的禁苑外,睡虎地秦简中出现了公马牛苑这一新的苑名。公马牛苑应该是专门养殖马牛之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战争频繁,各国军队及其后勤运输对大型牲畜马牛的需求大增,秦官吏众多,国家要提供必要的牛马作为公事往来的工具,农业发展也需要一定数量的牛马,为满足上述需要,须建立专门养殖牛马的苑囿。公马牛苑发展至汉代就逐渐演变为牧师苑。为满足统治阶层娱乐要求的一般意义上的禁苑则沿着其“为帝王所用,为帝王所乐”的方向继续发展,成为“融山水、花木、建筑为一体,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秦苑囿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可见秦之后的苑囿逐渐发展成为两种功能不同的“苑”:一种是专门养殖牛马等大型牲畜的牧苑;一种是供统治阶层享乐的园林式的苑囿。
本书欲按上述思路讨论苑之渊源、发展演变,以期能够弥补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