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延安文学研究的进路与传播研究视角的确立
人类文化的传承、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而实现的。因此,当我们回溯文学这一文化的重要呈现形式的发展历史时,将目光投向其传播过程,无疑会更加全面地寻觅到其发展所经历的每一个时刻的历史细节和印迹。可以说,对文学传播过程的观照,就是对文学史的动态观照,是对文学史中各种关系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观照。
延安文学构成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经由报刊与大众文艺活动共同传播的独特的文学传播现象。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与新闻传播的核心主题高度一致,在特殊的战争氛围中实现了其传播目的——最直接的目标、最直接的受众、最显著的效果。延安文学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共时性和历时性传播效应,以及民族化、大众化的传播实践,更使其具有多方位考察和估量的社会史学价值。因此,本书从探究历史本真的层面出发,力求通过对延安文学传播的研究从而回到历史的语境中,还原生动的历史轨迹,探求文学的生产机制、意义建构和传播形态,对延安文学做全方位、纵深化的动态观照。
通过传播研究而还原延安文学生动的历史轨迹,无论在学理研究的层面还是在探究历史本真的层面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方法论的价值。
延安文学作为延安时期中国革命和历史叙述的重要参与者,兼具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学史的双重意义。历史地看,“延安文学的存在,不仅关系于自身,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延安文学伴随着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在荒凉、贫瘠的陕北黄土地诞生,随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扩大、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而向全国辐射,最终成为决定新中国成立后30多年文学发展的规约性力量。延安文学蕴含和承载着这一时期最生动、最鲜活、最丰富的历史记忆,其文学史地位自不待言,同时,延安文学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共时性和历时性传播效应,更使其具有多方位考察和估量的社会史学价值。没有哪个时代的文学能与当时的时代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发展进程联系得如此紧密,亦没有哪个时代的文学能达到延安文学那样的传播效果甚或效果增值效应,在发挥其共时性作用的同时产生巨大的历时性影响力。虽然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延安文学的发展脉络、政治意义及审美形态,研究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在将延安文学的发生、发展放置于其特定的革命历史背景之中去研究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如果我们把观察的视角伸向历史的“现场”,就会发现有许多被文学史研究所忽略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深究和探讨,尤其是从文学传播的角度去研究延安文学目前尚处于空白。延安时期的文学构成了一种复杂的传播现象,在传播的视角下其民族化、大众化的传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与新闻传播的核心主题是一致的,都是走大众化之路,围绕民族救亡图存,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唤起民众,凝聚革命精神。传播在特殊的战争氛围中实现了其目的——最直接的目的、最直接的受众、最显著的效果。因此,从传播生态、传播媒介、传播模式、传播者、受众以及信息内容等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角度切入,更有利于对延安文学做全方位、纵深化地动态观照,对当前文学发展的大众化方向亦具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