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的市场效应与管制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意义

考察外资进入的市场效应,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实诉求,这与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事实密不可分,尤其是近年来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宏观和产业层面的冲击更不可小视。因而,必须寻找外资影响中国市场以及产业组织方式的经验证据,才能更好地推进外资的管制政策优化。数据表明,中国2013年FDI流入量达到124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269亿美元),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14)》。2014年更是跃居世界第一位。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外资带来的市场效应。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各行业逐步对外资开放,制造业中的外资更是百花齐放。外资支撑起了中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半边天,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已达57.3%,但机电产品有61.2%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51.1%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29.9%,但高新技术产品中73%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65.3%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3年商务运行情况发布会。发布会文字实录请参见相关报道:http://money.163.com/14/0116/11/9IN5OPQB002550O9.html。事实上,入世后外资企业几乎撑起了中国出口的半边天。

如图1-3所示,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外资企业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比重逐步增加,21世纪以来,这一比重基本保持在50%上下,最高位已经接近60%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外资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缺乏对外资进入市场效应的辨识,使得在外资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不清楚是应放开外资管制还是加强外资管制,开放市场的速度和节奏如何把握;在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不清楚应当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竞争还是限制外资的竞争,外资到底带来的是竞争还是垄断;在反垄断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不清楚是否应当针对外资采取与本土企业不同的反垄断策略。同国内本土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在本国普遍面临更严格的反垄断审查,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体系下所积累的应对反垄断审查的经验较多,因而外资企业的垄断或合谋行为可能更隐蔽、更难取证和调查。如美国,1890年就颁布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反垄断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几乎大型的企业都专门设立了法律合规部门应对反垄断审查。中国的《反垄断法》2008年才开始实施,本土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也不过30多年,因而中国反垄断的主要对象可能就是外资企业。2014年上半年,不少外资企业遭到中国行政管理部门的反垄断调查。如高通、微软、奔驰等大型外资企业因索要高额专利费、捆绑销售和零、整售价比例等原因被调查。外资企业在中国被广泛关注,甚至引发了中国外资政策是否在做方向性调整等疑问。对外资进入引发市场效应认知的缺失,将使我们的外资政策、产业政策、反垄断政策陷入僵局和困境。

图1-3 外资企业出口商品总值占全国比重(1986—2013年)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资司:《中国外贸统计》(2014),第25页。

考察外资进入带来的市场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表现在:第一,揭示外资进入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方式。与传统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 IB)理论和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相关理论相比,本研究对外资市场效应的考察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从产业层面揭示外资进入对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第二,描述外资进入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式和渠道。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外资生产率溢出效应的文献,将外资来源的异质性和外资组织形式的内生性纳入考察,更精确地描述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第三,提出了外资进入引致的福利效应变动测度方法。对外资市场效应的考察,最终要反映到福利水平的测度上,外资进入带来的福利效应是现有文献研究的薄弱之处。本研究则全面考察了外资竞争带来的福利效应和外资进入引致的要素资源配置变动带来的福利效应。从以上三点来看,本研究丰富了现有研究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外资进入市场效应的考察,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为外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相关研究方法也可以用来评估现有外资政策和外资管制方式的效果,以及外资政策调整前后带来的福利调整。其次,它可以为产业政策的修订和调整提供合理依据。外资的进入对各个产业的影响是存在很大差异的,经验研究也表明现有外资政策可能和产业政策存在冲突。因此,考察外资进入对产业组织的影响有利于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再次,它还为反垄断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外资在中国部分行业已经处于垄断地位,这已经引发了外资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大讨论。中国产业安全中心发布的《2006—2007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指出:最近几年,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外资不但在某些行业形成垄断态势,并且进入我国钢铁、金融、水泥等支柱企业进行并购,重点转向并购大中型企业或整体并购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可参见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中心蒋志敏、李孟刚刊发的《外资并购危及产业安全》,《瞭望》2008年第28期。有施加市场势力的可能性,本研究可以定量分析其垄断竞争效应,从而提供直接证据。最后,它还为政府的外资管制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的一系列结论,不仅可以用来检验现有外资管制的有效性,还可以用以形成新的外资管制思路和框架,为决策者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