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将消费支出控制起来
我50%的工资已然冻结在银行,余下的这50%又应该如何规划呢?根据我自己的分配,30%的工资收入用于日常消费,20%的工资收入用于应急资金。这其中最难的就是“日常消费”。
如果没有储蓄的硬性规定,消费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以我所在的这个三线城市而言,没有房租压力,不需要自己购买电子产品,单位还时常发一些日常用品,5000元的工资收入可以让我生活得非常滋润和舒坦。
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500元用于储蓄,1500元用于日常开支,1000元用于应急资金。这么一来,真正可以随心所欲消费的只有1500元。瞬间,我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1500元过一个月,也太难了吧!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打不中靶心,我也得发啊!
2.3.1 整理消费清单
对于每月的工资,我需要先弄清楚每月必须用于消费的钱有多少?
通常来说,正常的开支主要分成四类:固定支出、变动支出、季度支出、其他支出。
固定支出是指房贷、车贷、房租这类每月固定要扣除的费用,当然我运气比较好,房租由父母代缴,这免去了我很大的一个烦恼。
变动支出是指日常开支的生活费用,具体包括一日三餐、水果零食、通信费、交通费、学习培训费、娱乐费用等。这部分的支出往往会根据每月的生活状态而发生改变,但如果保证生活的节奏稳定,变化幅度可以控制。
季度支出是指化妆保养费、衣服、鞋子、包包费用等。女生的保养品和化妆品一般是半年大购物一次,衣服、鞋子、包包往往也是换季时一次性购买。所以,这部分费用需要折算到每个月做估算。
其他支出是指每月必须缴纳的各类保险费用。不过这部分单位已经解决了,我也不需要自己承担。
抛开“固定支出”和“其他支出”不需要考虑外,我需要在“变动支出”和“季度支出”上下功夫,如下表所示。
“季度支出”费用比较好控制,衣服饰品、护肤品,包括短期旅游都是需要提前规划,而且往往是三个月左右才消费一次。那么只要自己能够控制欲望,还是可以做到收支平衡。
“变动支出”才是真正考验我决心的环节。
当时我对自己的日常消费做了一个估算清单:
一日三餐:每日25元(无午餐费用)×22个工作日=550元
每日30元(自己动手)×8个休息日=240元
合计790元
水果:每日10×30=300元
零食:每日10×30=300元
交通通信:每月100元
网络购书:每月100元
娱乐聚餐:每月200元
日常开支部分合计:1790元
好吧,按照我正常的消费状态,1500元根本覆盖不了我的日常开支,我必须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删去不必要的开支。
开支分成两种:必要开支和不必要开支。
何谓必要开支?就是那些“不花钱就生存不了,不消费就活不下去”的开支。比如柴米油盐、洗漱用品。
何谓不必要开支?就是对生死存亡起不了决定性作用的费用。打个比方,2元一斤的大米属于必要开支,而20元一斤的水果就则属于“不必要开支”。
所以,我必须从日常开支中剔除任何会影响我“1500元过一个月”的“不必要开支”。
但删除并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为此,我需要借助另一个重要的工具来帮我甄别“必要开支”和“不必要开支”。
2.3.2 进入记账的生活
我妈妈是会计出身,最喜欢把职业病带到家庭生活中,比如记账。从她跟我爸爸结婚至今,家庭账目一门清,这不仅仅在她老人家的大脑中,也在她的记账本上。我常和我妈调侃,“你这不是账本,而是我家的兴衰荣辱史”。而今,为了我的“人生第一个10万元”计划,我也需要追随她的脚步。
1.纸本记账
我跑到超市买了一本B5的小笔记本,放在随身携带的包包里,准备随时随地把消费记在小本上。
实行第一天,小本带了,没带笔。
实行第二天,小本带了,笔也带了,但忘了记账。
实行第三天,小本带了,笔也带了,但只记了早餐费用。
实行第四天,换了一个包包上班,什么都没有带。
实行第五天,忘了在手机里设置提醒,于是依然忘记把小本带在身上。
实行第六天,彻底对小本失去了兴致。于是破罐子破摔,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
20天后,我惊讶地发现工资卡上的1500元还剩下16元,无奈中,我只能拿出应急资金度过余下的10天。
所以,纸本记账宣告失败。失败原因有二:一是带本太麻烦;二是按时按点地记住“记账”太困难。
2.与“遗忘症”做抗争
在“纸本记账”失败后,我必须要找到一个替代品。既然最初不通过的原因在于常常忘记带本,那么我就要把“带本”的麻烦解决掉。这个时候手机的APP就发挥了它该有的作用。
记账软件实在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在APP中搜索的时候,看到哪个好就用哪个,如今各类的APP都会互相学习。因为随手记的排名诱惑力,我看很多人使用,于是就选择了它作为自己的理财APP。
好了,“带本”的麻烦解决了,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遗忘”。
在之前“纸本记账”的短暂岁月里我发现,及时记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比如早晨出门买包子、鸡蛋和豆浆,可能只需要4.5元,我买完就往单位跑,一路上只记得一边吃包子、喝豆浆,根本记不得掏出本来记账;走路时,手机正插着耳机放歌呢。等到了单位,就坐下来休息,然后就开电脑、开窗、倒茶、浏览报纸、聊天、工作,记账又自然而然的全忘了;中午吃完午饭,逛一下超市,买一些水果,一刷银行卡,然后拎着东西就走,跟同事一路打闹之间,再一次忘记了记账。
同样,当我刚开始使用手机APP的时候,也会遇到这些问题。
随手记,随手而显得方便,但这种方便也很容易遗忘。但是,我才制订的计划,才刚刚鼓足勇气要好好奋斗,哪能轻易就说放弃。如果是赫拉克勒斯那“十二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还能说放弃,可是“记账”这一件小事情,我都做不了,未来还能做什么呢?
所以只能想办法。既然容易遗忘,那就尽量让它变得不那么容易被遗忘。
(1)手机里设置各种提醒。比如早晨买早饭的时间一般在7点40分,那么就将“记账提醒”设置在7点45分;通常中午吃完饭会去逛一逛超市,那么就将“记账提醒”设置在12点30分;同时在上午10点和下午15点都会设置“记账提醒”,以防万一在这个时间段内会网购下单买书。每日三四次“记账提醒”,在正常情况下都会烦死。但“烦死”就对了,因为它以令人讨厌的方式存在,所以也就会渐渐成为习惯。每天到了固定的时间,就会拿出手机完成提醒,同时会想一想自己是否消费过。
(2)皮夹内置醒目贴纸,写着大大的“快记账”,只要我打开钱包消费,就会看到“快记账”这几个字眼,随时看到,随时记。
(3)每晚临睡前花三分钟看一下“随手记”,了解一下自己每日的消费情况,倘若出现较大额度的支出费用,就可以提醒自己后面几天要控制一下费用。
就这样,强制了一段时间后,令人无比讨厌的“记账”慢慢成为习惯,我不再需要依赖手机提醒,也不需要依赖皮夹贴纸。消费一笔,哪怕只有几块钱,我都会掏出手机,花上10秒完成记录。晚上临睡前刷网络时,依旧会看账目表,想想当天是不是有遗忘的记录。
3.令人惊悚的真实“账单”
在使用“随手记”的第一个月,我并没有刻意地去控制消费,2500元工资也没有区分“应急资金”和“日常开支”,主要在于我想弄清楚,按照以往的消费习惯,我每月到底要花多少钱,当作一个月后做消费预算的参考数据。
果不其然,没有控制的消费是一条道走到黑的节奏。在30号来临时,账户还剩下73元。
来看一下我的消费清单:
1.早餐:162元
2.晚餐:447元
3.水果零食:514元
4.日用品:210元
5.凑单买书:313元
6.公交费:36元
7.打车费:80元
8.手机费用:100元
9.聚餐:325元
10.电影:240元
11.人情费:暂无
12.衣服饰品:暂无
13.居家物业:暂无
对照清单,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幸亏这个月没有人情、衣服化妆品方面的开支,否则2500元根本就不够。再仔细看一下日常消费细则,我终于明白我的消费方式哪些出现了问题:
(1)一日三餐不好好吃,零食水果乱开销。早餐和晚餐很少自己动手,能在外面解决就尽量在外面解决,麻辣烫、牛肉盖饭、乌冬面轮番上演。明明家门口就是超市和菜市场,明明家里的锅碗瓢盆样样俱全,但就是不肯自己做。当然,更严重的是“乱吃零食”,我翻一下“随手记”中的记录,在水果零食一栏中,正经的牛奶、酸奶、水果没有几样,扎堆出现的都是一些乐事、菜园小饼、85度C蛋糕、星巴克咖啡、炸鸡等东西。
(2)囤书容易,读书难。网络上有一句名言“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形容的就是我这类变着法子送钱给电商的人。只要电商有“满200元减100元”活动出现,无论我当下有没有需要的书,我都会不遗余力的告诉自己“最近书荒”,然后激动地投身到“凑书单”这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活动中。300多元的书费付出去后,不觉得心痛,反而很开心地告诉自己,“太赚了,600多元的书,只花了300元就买回来了”。至于读书的问题,似乎从来都不是自己的关注点。想一想办公室的书橱里,租的单身公寓的书柜里,那一堆堆崭新的书,我感觉不到一丝愧疚。似乎只要书买回来了,就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3)毫无节制的娱乐是对金钱和时间的不尊重。这个月第三大可怕的消费就是电影和聚餐。跟朋友联络感情的确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每周末都跑出去吃喝玩乐,电影看一遍不过瘾,饭局吃一次不尽兴,不仅仅让周末的学习时间化为乌有,连带钱包里的钱也一并“阵亡”。我惊讶地发现,这个月我总共就看了两部新电影,但令我无地自容的是,这两部电影我都各自看了3遍。原本双休日就应该读读书,看看报,有空去学习一个新技能。而我呢,全部献给了吃饭八卦及电影爆米花。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就是被电影爆米花拉开的。
所以针对以上三点问题,我需要对自己的消费方式主动做一点改变:
(1)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就是让我有时间在家里吃早饭和晚饭,菜市场在家门口就是让我自己下厨做饭。
(2)要减肥,就要先戒除零食。自从上班后,这体重就跟不受控制一样的飙升。所以,要控制体重,先从控制零食的摄入量开始。要控制零食的摄入量,就要从控制逛超市的次数开始。
(3)星巴克、肯德基、必胜客、85度C之类的地方,能少去就少去。我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每天中午出去吃工作餐的时候,身上绝对不能带现金和银行卡。如果工作日能够控制不去这些地方,那么周末可以奖励自己满足一回。
(4)囤书也是一个问题。我买书的数量远远超过看书的数量。因此,为了避免自己继续购书,我需要先去办一张图书馆的借阅证。而且要把家里的书做一个整理,先把家里的存书读完再说。
(5)聚餐需要有节制。跟朋友坦言自己正在努力完成“人生第一个10万元存款”的“宏大计划”,希望他们可以支持我、鼓励我(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聚餐不用我付账这种最无私的方式)。聚会次数可以从每周一次变成两周一次,或者可以每个月参加一次。
(6)看电影需要有自控力。一部电影看三次,本来就有点不正常。如果碰上IMAX,那么看3次纯粹就是浪费钱,而且这也充分反映出我看电影时的极度不认真,否则哪里需要跑到电影院看3遍。如果真的喜欢一部电影,需要看上好几遍,那么网络上总是有资源,等一等又何妨呢?
4.做预算是唯一的自救方式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知道真相后积极应对总比蒙在鼓里过日子要好。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做预算就是给自己上一个“紧箍咒”,告诉自己玩到什么程度就需要收手。
我的消费预算清单如下:
1.一日三餐:500元
2.水果牛奶:300元
3.日常零食:100元
4.日常用品:100元
5.凑单购书:100元
6.交通通信:200元
7.娱乐聚餐:200元
1500元分配结束,当然这不是硬性指标,如果某项支出有结余,也可以支援其他的费用。如果这个月没有凑单购书,那么100元结余出来就可以补贴一日三餐或者水果牛奶。当然,零食必须控制在100元之内。
5.应急资金拿来干什么
前面的1500元用来满足最基本的日常生活,1000元的应急资金则用来满足季度的大额支出。比如一年两次的护肤品消费,一年两三次的短期旅行,每季度的衣物消费,每年总有那么一两次的喜酒、满月酒,还有一年中偶尔的大购物,非要不可但价格不菲的首饰或者包包。
所以“大宗物品”的购买需要从“应急资金”中支取,“人情费用”需要从“应急资金”中支取,“旅行费用”也需要从“应急资金”中支取。
假设全年不买衣服、包包、鞋子,不护肤、不化妆、不出门旅行、不喝喜酒、不喝满月酒,那么每月的1000元就可以存下来。但我过不了这种最“理想”的生活。与其这样我不如考虑去读一个佛学的双硕了。
2010年,我估算全年需要大额支出的几个项目如下:
1.护肤品代购:4000元
2.衣服鞋子:3000元
3.卡地亚三色戒费用:8000元
4.短期旅行费用:2000元
5.包包:暂无计划
6.人情:暂无计划
17000元的预算明显超过了12000元应急资金的承受范围,我必须忍痛割掉一部分费用。“短期旅行”和“衣服鞋子”可以暂缓消费,把每月的聚会当“短期旅行”,把家里的衣物存货当新款,但是“护肤品代购”和“三色戒”是必须要支付的。
其实,写到这里,我知道肯定会有很多朋友诟病我以上的整个存钱流程。说实话,我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说自己很能干,毕竟我比很多朋友要幸运得多。比如我不要承担房租费用,我单位每月有好几百元的午餐补贴,我不需要负担电子产品的开支。
但是,我依然还是在努力完成“人生第一个10万元”的梦想。我没有因为房租等费用的“转移支付”、生活条件的相对宽裕,就肆无忌惮的挥霍,浪费这种存钱的好时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恰恰因为我在很多方面可以免去开支的困扰,才更应该去珍惜这种机会和条件,去认真对待自己的财务状况,去努力守护好每一分钱。
我依然记得“人生第一个10万元”梦想起航的时候,一位朋友也是以此来反驳我。在她看来,“人生第一个10万元”梦想只有我这种没生活压力的闲人才能实现。而像她这种承受着各种消费压力的工薪族而言,存钱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是啊,我承认,对于很多职场的新人而言,存下人生第一个10万元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金融工作的就不要来抬杠了)。对于很多北上广的朋友而言,能够安稳地活下来本身就不容易,更何况10万元的存款。但我们可以做减法,可以用阶段成果的方法朝这个“10万元”去努力。
“10万元梦想”可以拆分成“3+3+4”模式,也可以拆分成“2+3+5”模式,再不行“2+2+2+2+2”总可以了吧!
大家不要忘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经验的增长,收入是可以提高的!原本辛苦1年才能攒下2万元,辛苦2年才能攒下4万元,但如果自己争气,提高职场技能后跳槽到更好的单位,享受更好的薪酬待遇,很可能余下的5万元只需要1年而已。
所以,努力攒钱是一方面,积极提高自己的职场技能是另一方面。这就好比人需要靠两条腿才能走,“存钱”和“提高技能”就是两条腿,搭配得好,生活质量会飞速地提高。
对于未来,必须充满信心。
至于我那个朋友,她每月收入5500元,每月房租是1800元,无养老负担,无养儿负担,本科毕业也有5年的时间,存款-30000元。她没有资格来嘲笑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