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理论解说
DISC的历史
古老的起源
DISC背后的思想核心可以回溯到古希腊。西波克拉底是著名的西波克拉底誓约(Hippocratic Oath)的创始者,他首先用四项因子探讨人类行为。
他的思想以“火”、“气”、“水”、“土”这四种希腊元素为基础,在他死后,这个思想仍然被医生沿用了一千余年。
当然,现代的DISC技术比西波克拉底所使用的四种元素更具科学基础。尽管如此,他的基本原则在今天仍然有效,而他所发明的用语及其学派,例如“melancholic”(忧郁)和“phlegmatic”(懒散)仍然被普遍使用。
常人之情绪
现代DISC理论首先出现在1928年美国的威廉·摩顿·马斯顿(William Moulton Marston)的《常人之情绪》(The 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一书中。这是他第一次试图将心理学应用到一般人身上,而不只是单纯的临床设定。
马斯顿最为人熟知的可能是他发明了“测谎器”,他致力于发展DISC,以协助证明他对于人类动机的想法。在DISC的简单问卷中有24个项目,目的是为协助他快速地评鉴不同的行为形态,加以分析比较。
从这样不起眼的开端开始,DISC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评量系统之一。
DISC的图形出现
DISC的发展随着“DISC图形”和“DISC分析表”的出现而向前迈了一大步,那是表现人们各方面行为的图形,只需要一点经验和训练就能轻易地了解。
现在,它能够将行为分析表所产生的复杂结果,以简单的分析表“图形”表现出来,让外行人易于了解与说明。尽管分析DISC分析表图形仍然需要接受一些训练,但是至少不必像以前一样,一定得有心理学和统计学的背景才行。
IT化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DISC的发展有了转折点。
每个人本身是复杂的,并且都具有DISC的特质,只是每个特质会以不同比例的组合,这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几个问题和手工的方式就能做出计算和判断的。在这个计算机打败了象棋大师的年代,必须借助科技的手段才能得到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计算机技术使得分析表和诠释过程首次得以完全自动化,并在评量过程中达到绝对的正确度和客观性,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分析应试者并说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