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拾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序

因为受“一代有一代文学之胜”观念的影响,人们常常将“唐诗”与“宋词”并称,这自然有合理之处,却不免遮蔽了唐五代词和宋诗的成就。特别是宋诗,相比于唐诗而言,不但数量巨大,而且质量也很值得肯定。今人整理的《全宋诗》收诗数量(25万余首)远迈《全唐诗》(不到5万首),其中还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大家。宋代诗歌由此在审美风格上形成了与“唐音”并峙的“宋调”,在“以丰神情韵擅长”的唐诗艺术之后,塑造了“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又一种诗歌审美范型。“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钱锺书《谈艺录》语),只有将唐诗与宋诗“两种诗”合观,才可以真正领略中国诗歌艺术之美。因此,当我拿到这部《唐宋诗拾趣》,看到该书第一首作品乃是陈师道的《春怀示邻里》时,不得不佩服编者的胆识与眼光。因为以陈师道的作品开篇,不仅意味着这部书在体例上打破了一般诗歌选本的时间顺序,而且昭示了编者对宋诗艺术的肯定,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把唐诗和宋诗编排在一起,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古典诗歌艺术的多样性,这对于中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而言,确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翻阅全书,更感趣味盎然,我阅读下来,认为此书除了选诗颇具慧眼,还有四大特点可以与读者诸君分享。

首先是体例新颖。该书名为“唐宋诗拾趣”,却并非简单地讲解诗歌写作中的趣事,而是将诗歌文本、作者介绍、作品赏析、趣事典故四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又分作历史纵横、传奇趣谈、文人情趣、创作佳话、风物雅俗、笔墨妙意等六大主题,构成了丰富、多维而又统一的整体。它的诗歌赏析,遵循《孟子》“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传统。“知人论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文解读方法,指读者能够联系作者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把握作品。该书的作者介绍,常能勾勒出诗人的生平经历,抓住诗人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乃至诗学师承,为读者把握作品提供了重要参照。“以意逆志”强调的是“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自身的体会推及作者的本意和主旨。该书在作品赏析中,就能做到由字句而整体,由整体而字句的解读方法,既深入辨析字句之妙,又善于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核。这是该书的主体部分。接下来,编者又能从作品赏析展开到典故趣事,从而让一首诗引出了更阔大的文化视野。古典诗歌的文本,或用语典,或用事典,总会与其他经史子集中的文本产生联系,用法国文学理论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的术语来说,它们之间是具有“互文性”的,利用这种“互文性”就可以展开对文本脉络的深入挖掘。典故趣事,让一首诗不再局限于一人一时,而走向了更深远的历史场景,这样的体例结构,较之一般的诗歌选注,显然更具有涵盖度和开放性,给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向导。

其次是赏析精审。诗歌作品在历代的阐释中,会出现多种解读,这既是古典诗歌丰富内涵的体现,也关乎解读者对文本的涵咏深浅。如何深入文本,找到最恰当的解释,是赏析颇费踌躇的事。此书编者在赏析诗歌时,总能够广搜材料加以精细选择,综合诸说而断以己意,为同学们提供最惬当的解释。比如李商隐《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解释至少十余种,有自伤身世说,有爱情悼亡说,有歌咏锦瑟说,有诗集序言说等等,这些主张都能够自成一说,但对于一般中学生而言,从基本语句的理解出发,才是最恰当的途径,其主旨指向自感身世,也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编者解释此诗语句甚详,而又能列出各家说法以供参考,确是妥当而精审的处理态度。古典诗歌传诵千年,已经远离历史现场,有些时候确实无法确定诗歌写作的具体时地,此时应持科学的态度,不故作高明,乱下判断。如大家熟知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一首,编者也能将各种写作时地的说法列出,提供给读者参考;引据解读“绿”之炼字,颇示赏诗门径,更是有助于同学们提高诗歌的鉴赏眼光。当然,倘若能进一步指出,王安石原作乃作“春风自绿江南岸”,而非“又绿”则更具学术性。不过,就大众接受而言,“自绿”比较陌生,“又绿”则流传广泛,这里可以不必深究。

复次是涉及广泛。该书虽题仅“唐宋诗”,却因新颖的体例而具有扩展性,故而书中所涉内容非常广泛,而不限于唐宋诗歌。时代能上溯先秦,文本亦兼容四部。如引据即有经部的《周礼》《左传》《孟子》等,史部的《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新唐书》《旧唐书》等,子部的《庄子》《列子》《山海经》《世说新语》《三国演义》等,集部的《文选》《唐才子传》乃至唐传奇《枕中记》等,这都给读者朋友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线索。至于入选诗歌的作者,更是广泛代表了唐宋诗坛的各家各派,如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之王勃、“沈宋”之宋之问,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派”之王维、“边塞诗派”之王之涣,中唐时期的“韩孟诗派”之韩愈,晚唐时期的“小李杜”之李商隐、杜牧等,唐诗风韵均能尝鼎一脔,窥斑知豹,更不用说代表唐诗的李白、杜甫了。而宋代诗人则有开宋调先河的欧阳修,“元祐体”的代表苏轼、黄庭坚,“江西诗派”的中坚陈师道、韩驹,“中兴四大家”的陆游,“江湖诗派”的戴复古,乃至于“理学诗人”刘子翚,宋末遗响文天祥等,亦可谓贯穿了整个宋诗发展史。在这部参差错落的“拾趣”之作中,实已展现了唐宋诗各个时期的不同风采。

最后是充满趣味。编者不愧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语文教师,非常善于抓住同学们的学习心理,能够利用诸多趣味性故事来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乐于教”。诗歌结合趣闻,让读者在欣赏唐宋诗歌之美的同时,还能了解庄周梦蝶、一毛不拔、乌江自刎、投笔从戎、黄粱一梦等经典故事,读到《三国演义》的选段,以及让人忍俊不禁的“李白被骗”“居大不易”“因诗得名”等诗人传说,乃至由此知晓古人寒食的节序、分茶的习俗等等,将诗情与事趣结成一体,可读性大大增强。

此外,编者还注意吸收新知,如将《本事诗》的作者署为“孟启”而非“孟棨”,显然是关注了学术前沿才会有的举动。以上种种,充分显示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教学力量,他们是一支功底扎实、经验丰富、充满活力、值得信赖的队伍,相信他们精心编成的此书,一定可以成为同学们增强语文能力、提升文化素养的良师益友。

侯体健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