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国最影响世界生活的人——张瑞敏教你全球化(4)
【好男人张瑞敏——“好男人要永远自以为非”】
张瑞敏曾有一句名言: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其中的危机感不难看出,海尔奋斗的这二十几年,张瑞敏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度过的,他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所能做的只有创新、改革。
近年来,随着海尔的发展日趋成熟,张瑞敏也越发的低调,他很少参加国内各种企业家聚会、论坛,他深居简出,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不沾烟酒,他想的多,说的少,他不苟言笑,经常让人捉摸不透,但当他说话的时候,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愈发的发人深省。
或许很少有人能理解他身居其位的孤独与负荷——他甚至在办公桌上摆放着即将沉没入水的泰坦尼克号,以警示企业经营的风险;
他只有每天不断的读书才可以减轻随处可见的压力。
但,也是在这样的大风大浪的洗礼中,张瑞敏用自己的行动使他成为了一个让大家尊重的人,使海尔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也使得不断发展的海尔将永远和张瑞敏这三个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1.“明天属于自己,适者才能生存”
如今来说,张瑞敏无疑是一名称职的企业领头人,但当初的他可不是这样的。
年轻的时候,张瑞敏对企业以及企业管理丝毫不感兴趣,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作家或者记者。他当时上的是山东省的重点中学,考个大学应该问题不大,如果能顺利考上大学,当个作家和记者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事实偏偏是阴差阳错,他最后进了工厂,成为了一名钳工。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体力劳动者,但生活往往无法选择,在慢慢适应之后,张瑞敏开始喜欢上了这行。
就像他现在经常讲的“与狼共舞”、“生死时速”之类的话一样,尽管男人都喜欢强悍的动物,但自然界的规律并不会因为强悍而恩惠于他们。强悍不是不值得尊重,但能够生存才是真理,这个道理在很多地方都通用。
很少听到张瑞敏谈及他的家庭,那是因为他从不刻意地去强调他的家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加上忙于工作,儿子小学之前的生活他基本无暇顾及,现在孩子大了,他也没有将自己的权威强加于他,而是告诉他,为什么这个事情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去做。道理讲清了,他能接受了,自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就像自己当初没有考大学当作家和记者样,在厂里从一名工人做起也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在企业管理上,张瑞敏也坚持适者生存的道理。市场是发展变化,以前是中国的品牌和产品牢牢掌握着国内家电市场,但随着外国品牌的流入,中国的企业和产品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张瑞敏说,以前,对于需要做哪种产品来满足何种消费者的需求,我们有自己的模式,但是现在市场大了,竞争多了,你做的不好,就会发生倾斜式的突然变化。因此,全方位地了解并且满足客户的需求,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既要种奇花异草,同时也需要很大的绿地。因为,存在就是真理。
企业无法去改变市场,那么就只有去适应市场,并且主动的适应将会比别人抢先一步到达消费者的心中,也有利于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和布局。企业的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情,谁也不清楚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结果,所能做的就是适应这个市场的一切存在,努力为自己的明天创造无限个可能,并且将这些可能转化为现实。
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张瑞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他摇摇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瑞敏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瑞敏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说:“速度!”张瑞敏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无论市场还是人生都是如此,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人会告诉你明天将有什么样的危险或者机会,所谓生存,就是和时间赛跑,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竞争者的状态,也是胜利者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存在就是竞争,张瑞敏无疑是一个善于长跑的冠军,他带领海尔用二十几年的时间给了这个问题一个最有力的答案。
2.“成熟的男人一般不会太穷,但不成熟的男人一定不会富”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穷人和富人。
这个世界上的男人也有两种:成熟的和不成熟的。
成熟的男人一般不会太穷,但不成熟的男人一定不会富。
张瑞敏用二十多年的企业“苦旅”证明并且证实了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他做到了、经历了、洗礼了,所以成熟了、成功了。而还有很多人没有经历也不想经历,所以至今依然是贫穷的、不成熟的。
现在的人很浮躁,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去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了,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着成功的捷径。如果你跟他说做生意,他第一句话一定会问你“挣不挣钱”;如果你说挣钱,他会马上问你“容易不容易”;如果你说容易,他接着会问你“快不快”;如果你说快,他才会舒展浑身的每一个细胞,无比欣慰地说:“好,那我去做!”
看看,多么幼稚的思想。这个世界上,哪里会有什么又赚钱又容易又能快速致富的生意,也许他自己也不相信有,但他确实就是这么想的。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穷人有两个非常典型的心态:1.永远对机会说“不”,2.总想“一夜暴富”。
立即索要回报,是现在人的典型心态。很多人刚开始付出一点,就马上想要得到回报,如果发现不行,就会马上想到放弃。这样的思想张瑞敏也曾经有过,但自从他挥着大锤砸了不合格冰箱后,产品质量大增、销路大好、利润大幅度提升之后,他自己深刻地意识到:市场是一个很真实的东西,它不会骗你,只要你认真地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
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心,张瑞敏如同“苦行僧”一般带领着海尔一走就是二十几年,在这些日子中,张瑞敏为海尔、为一个男人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很多……
1989年,中国冰箱的产量突然积累到了很大的一个量,各家冰箱厂商为了抢占市场,开始大面积降价,唯独海尔在一片降价风潮当中坚持不降价,不仅不降价,张瑞敏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提价。在一片质疑声中,张瑞敏专门到各个商场去看了一下,他发现还是有很多人排队购买海尔的冰箱。
这件事情证明了张瑞敏的一个判断:“你只要是真正的对市场、对用户非常真心,他就会永远忠于你。”
海尔将冰箱产品做成国内老大之后,又开始上马洗衣机。在海尔洗衣机推出市场之前,洗衣机在夏天根本卖不动,因为那时候各家厂商的洗衣机都硕大无比,夏天衣服单薄,用这么大型的洗衣机纯属浪费,而张瑞敏却提出了“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这一理念,结果,海尔开发出了“小小神童”洗衣机,让竞争对手们在夏天到来的时候看着海尔的滚滚利润而望“海”兴叹。
很多人都觉得张瑞敏很神奇,其实他只是遵照市场规则,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让顾客满意是他贯彻始终的服务思想,也是他所有付出的初衷和目的。
在海尔走向国际化市场的时候,张瑞敏提出了“市场链流程再造”的概念,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海尔”,也被称作SBU(战略事业单位),员工和员工之间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不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市场关系,市场对海尔的压力,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切实感觉到,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价值,也都能够在市场上反映出来。
当时在很多人看来,张瑞敏是没事找事,他给自己和海尔的每一位员工出了一道难题,同时也开始有人抵触这种做法,本部部长们就曾经当面问张瑞敏:“集团原来说要成为一个联合舰队,现在说要变成一个航空母舰,那我们的作用在哪儿呢?”因为他们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权力正在被剥夺,利益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那些隐藏在权力背后的灰色利益正是向张瑞敏伸出的一支支锐利的剑。
但张瑞敏认定,他的构想不会有错,因为他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从市场、从客户需要的角度出发的,所有的原则都是围绕着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润展开的,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他是对的。因为实行集中采购,仅采购一项就省了十几个亿,而且采购的分供方由2360多家减少到800多家,他们可以直接参与到产品的前段设计,质量和创新更加有保障。流程改造初见效果,高层干部也慢慢理解了张瑞敏的良苦用心。
记得在“2010年·1000亿元·世界的海尔”的研讨会上,张瑞敏最后总结了一段话,他说:“如果没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对海尔的质疑甚至个别的恶意中伤,就没有今天思考更加冷静、思维更加缜密、心理承受能力更强、更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海尔,我认为这是好事,这些质疑不管对错,对海尔都是一种提醒,我们会更好地思索这些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一片赞扬声中,企业是不可能很好地生存的……对质疑最好的回应就是发展。”
曾经有一位韩国的企业家请张瑞敏打高尔夫球,张瑞敏很坦然地告诉对方自己从没有打过。
想想,这也很正常,张瑞敏一门心思都扑到了海尔的发展上,自然没有时间像别的企业家那样球打得漂亮,舞跳得好,50不到就都喊退休……“居而不安,而道不废,执著于理念和信仰,必须以牺牲家庭生活为代价”——谋取海尔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张瑞敏只收获了一个词,那就是成熟。
成熟就是能够面对和接受一切困难和挑战,一切看得到和看不到的暗流和危险;成熟就是可以忽略一切外界的质疑而去静静地等待,像40岁的老鹰那样敢于“自虐”,在鲜血淋漓的痛苦中获得浴火重生——张瑞敏懂得,并且谨记于心。
本章链接:张瑞敏精彩语录
1.什么叫作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作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2.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
3.作为一个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4.世界上最无价的东西是人心,要赢得别人的心,只有拿自己的心去交换。
5.事前反复研究,慎之又慎;一旦做出决策,必须坚决执行,不容含糊。
6.我们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进”。
7.每一个人都是责、权、利的中心,“人人是经理,人人是老板”,把每个人的潜能释放出来。
8.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9.部下的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质,就是你的责任。
10.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到位了。
11.对员工忠诚,员工反过来就会对你忠诚;对员工负责,员工反过来就会对你负责。
12.上下同欲者,胜。
13.有记者问:“你在企业中应当是什么角色?”张瑞敏答:“第一,应是设计师;第二,应是牧师。”
14.盘活企业,首先盘活人。如果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发挥出来,每个人都是一个太平洋,都是一座喜马拉雅山,要多大有多大,要多深有多深,要多高有多高。
15.所有成功的企业都必须有非常强烈的企业文化,用这个企业文化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上百年的企业,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都变化了,惟独它的企业精神百年不变,这非常能够说明问题。所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灵魂,而这个灵魂如果是永远不衰、永远常青的,企业就会永远存在。
16.“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全方位地对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而且每天的工作质量都要有一点儿(1%)提高。(日事日毕,解决基础管理问题;日清日高,解决速度问题)。
17.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给每一个愿意干事的人才发挥才干的舞台。
18.否定自我,创造市场,即赶在别人之前否定自己。
19.领导者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预测变化、规划未来。而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必须具有洞察力和趋势分析能力。
20.企业强大难,保持长盛不衰更难;重要的不是个别人、一部分人,而是全体人员,即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才行。
21.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
22.求才、识才、容才、用才、培才、育才、护才、将才、“八才”。企业必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即把人当作“人”而非“非人”。
23.管理无小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言)可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24.领导在与不在,企业照样良性运转。
25.管理有模式,无定式,这是管理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26.人的素质过去是海尔成功的根本,今后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人的素质问题。
27.学历有上限,不是越高越好;其次是动手能力要强;此外,人际关系还要和谐。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
28.企业文化培训有三个层次: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制度和企业文化物质。
29.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30.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世界管理之父德鲁克名言)。
31.在任何时代,能满足人最深层、最本质需要的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自我价值的发现和实现(生理、心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
为什么一个曾经下海的“小官员”,能打造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
为什么一个曾经在菜市场兜售股票的企业,能创造出2000亿的市值?
为什么一个作坊式的小贸易公司,能成长为中国500强?
为什么一个房地产老板,能代言摩托罗拉手机?
为什么一个非专业队员,能登上世界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