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你必须知道的攻心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变——80后身价攻心术(3)

另外,寒暄的话还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人爱问:“吃了吗?”其实质意思就是“您好!”若以之问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搭话”……从而引起误会。

有个相声,说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以“吃了么”这句话与人问候,甚至与刚从公厕出来的熟人也是这样,结果引起别人的反感。此例虽然比较极端,但它说明了使寒暄语要注意特定的环境。

寒暄能使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沉闷的气氛变得活跃。尤其是初次见面,几句得体的寒暄会使气氛变得融洽,有利于顺利地进入正式交谈。但有一点必须我们注意的,使用寒暄语一定要注意特定的对象与环境。

如果你是下级,一定要态度谦逊而恭敬地先问候上司,不能随便问候。比如,不能问领导最近的身体状况。下属问上司身体状况,旁人听了都会觉得很奇怪。如果领导有病,大多会讳疾忌医,不愿让别人知道,更不愿让别人提起;如果没有病,你这样问候,似乎是觉得他有病,所以会很不痛快。再比如,也不能问人家老婆孩子怎么样,但那是上司关切下属时能够“寒暄”的。再有,也不能问及上司的朋友的状况,因为你说不准领导对那些朋友的真实想法。更加不能问的就是人事关系、上层秘密问题,这些是官场上敏感的东西,谁也不敢妄言。

那么,说了这么多不能问的,想必你一定要问“能说什么呀?”

其实,此时你能问候的就是一句话:“领导最近忙吧?”注意!是“吧”而不是“吗”。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一个“吧”和一个“吗”的区别很大。

前者带有肯定和恭敬的意思,让人觉得领导一定很忙很累的,问候中有着关心的意思,让领导觉得你比较贴心。如果用“吗”,那就含有居高临下的味道,会让领导心中不快。

如果你是上级,那么遇到下属的时候,要温和地微笑致意,不能主动“寒暄”,因为那会使自己“掉价”。待下属问候之后,才可以显得亲切地、无比关怀地寒暄几句:最近怎么样,工作忙么?如果知道下属的姓氏,则寒暄时一定要加上姓,让下属知道上司日理万机竟然还认识自己,其一定会觉得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倍觉亲切。

如果你还了解对方家庭的一点情况,就可以显得随意而关切地问问:“你母亲最近身体怎么样呀?”“孩子上学怎么样呀?”等等,以此一定会让下属感激涕零了。

3.握手,使数百人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创始人玛丽在当推销员时,有一次,销售经理召集他们开会。会议结束时,大家都希望同经理握握手。玛丽排队等了3个小时,终于轮到她与经理见面。经理在同她握手时,甚至连瞧都不瞧她一眼,只是用眼去瞅她身后的队伍还有多长。善良的玛丽理解他的累,可是,自己也等了3个小时,同样很累呀!

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的玛丽暗下决心:如果有那么一天,有人排队等着同自己握手,自己定要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对方身上——不管自己多累!

她后来多次站在队伍的尽头同数百人握手,常常持续好几个小时。无论多累,她总是牢记当年自己排那么长的队等候同销售经理握手时所受到的冷遇。如有可能,她总设法同对方说点亲热话——也许只是一句,如“我喜欢你的发型”,或“你穿的衣服多好看呢”。

她在同每一个人握手时,总是全神贯注,不允许任何事情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

这样握手,能使数百人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玛丽的公司就这样成为了世界上的知名企业。

握手是一种礼节,是人际交往的必备动作,代表着一种友好的情感。在现代商业社会,见面握手是最基本的礼仪,它貌似简单,其实承载着丰富的交际信息,你是否明白其中的礼仪细则,“正确”地行握手礼呢?

当你跟对方握手时,目光一定要注视对方的眼睛,以表示你的专注和真诚。切不可一面跟对方握手,又同时东张西望,这样显得对对方不尊重;也不要注视对方的其他部位,而降低了对其本人的热情。

另外,握手是有先后顺序的。在介绍人的时候,标准化做法是位高者居后,即地位高的人后介绍。握手的标准化做法则恰恰相反,我们称之为位高者居前。主人、年长者、妇女也应该先伸手,而客人、年轻者、身份低的人以及男士见面时应先问候,待对方伸出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时,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时要微笑致意。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只握一下妇女手指部分,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举个例子,有两个人在社交场合见面,别人介绍这一位是A先生,那一位是B小姐。此时两个人愿不愿意聊天、愿不愿意认识、愿不愿意换名片,都应该是由B小姐决定的。

B小姐若不想认识这个A先生,她跟他笑笑:“你好!”寒暄一下就过了。

如果A先生还要上去高攀:“您在哪儿高就啊?给张名片吧!能跟你认识吗?”那叫做不自觉。

但如果此时B小姐跟他握手,则说明她接受他了。下面的话题可能就跟进了——交换名片,留个电话,以后有机会再约一约。

切记,如果要握手的话,一般规则是由女性先伸手。当然,假如你是一个女孩子,万一碰到一个男同志不太自觉,他先伸手了,也别让他伸出来的手回不去,否则他会非常尴尬。

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其他尴尬的情况,比如对方可能没有注意到你伸出去的手,或者根本无意与你握手!

在前一种情况下,你只要微笑着收回你的手就可以了,虽然有点尴尬,但这种情况是每个人都可能碰到的,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后一种情况则让人不可原谅,在现实生活中也十分少见。但是如果你真的遇到如此无礼的人,不要生气,有风度地收回你的手吧,因为你不必在意一个不值得交往的人。

【人新我变——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身价经济学”】

前面说的是一些基本的身价礼仪学,但我们不要忘记人际交往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身价经济学”。

1.不是人人都会点头的>>>

过去,官场上见面是磕头,现在职场见面是点头。头微微向下一动,表示允许、赞成、领会或打招呼,这便是点头。“点头”是我们生活中一个永恒的有趣的风景,只是大家没拿它当回事罢了。

平时上下班途中、走廊里、电梯上,熟悉、不熟悉的面孔很多,对于熟悉的人,彼此握手,寒暄两句,问问近况,说说天气,也就过去了。有些似曾相识但又不熟悉的,相处在狭小空间中,沉默不语总不是一个好的处理办法,但是了解不多,相互寒暄,问候不当。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微笑着轻轻颔首,既是打了招呼,又显得合理得体。

点头的学问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不是人人都会点头的。

职场上的“点头学”尤为重要。

首先要明确的是,头不能点得过于频繁,否则会显得自己过于讨好领导、巴结领导,只是顾着去点头,而不是认真地去听领导的指示。

其次,不能很长时间不点头,让领导觉得你似乎不认真,开了小差,并没有真正注意领导讲话。

还有就是不能不点头。你要是一直不点头,领导就会觉得你对他有看法,对他的讲话存有不同意见,会影响到领导的讲话情绪。

点头不仅代表“我同意”,还可以代表“不认同”、“反讽”,甚至可以代表“我听到了”而已。

所以“点头”,究竟代表哪一种意义,得凭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大致说来,越老于世故的人,越让你难以解读他的“点头学”,除非你能持续不断地追踪、拜“读”下去。

而作为“小人物”与地位高者打照面时,必须注意“点头不等于哈腰”,态度要尊敬;对方讲话时要全神贯注地听;不要随意插话,除非他希望你讲话;回答问题要简练适当,尽量不讲题外话。点头时一定要自然,不要显得紧张。懂得自己尊重自己,不要做一个“应声虫”,一味地点头,只说“是”,如果那样,别人就会心有不悦,觉得你没有主见。

2.鼓掌事小,事关者大>>>

鼓掌俗称拍手,可以表示高兴、欢迎、欣赏、赞许、满意、鼓励及支持或者感谢。同时,它也是自我振奋的一种方式。但有的时候,它只是机械的、无意识地拍打,表达的仅仅是对周围气氛的一种呼应,而不是大脑的理性思考。

这个动作从何时起开始成为人类约定俗成的沟通表达方式已难考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人们在沟通中使用的最多的行为语言之一,便是鼓掌。它是如此重要又是如此普通——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鼓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程序;如今,它已经成为公众场合最为常见的集体运动。

鼓掌不但是一种技能,还是一门学问。不是想鼓就能鼓的,也不是不想鼓就能不鼓的,我们得看场合、看需要,看谁在台上表演……一句话,在特定场合,作为观众的两只手掌不完全是属于你自己的。

鼓掌大多发生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合。例如,会议中、领导或是嘉宾讲话时、演出中,等等。换句话说,鼓掌是“有组织、有纪律”、有规矩的。军队中的鼓掌要求非常严格的——清脆不拖拉。从一个人是否了解是不是该鼓掌、掌声大小、时间长短、热烈与否……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礼仪与修养。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大型会议上,人员众多——这时你只不过是众人中的一个,不会引人注意,那么是不是该鼓掌、掌声大小、时间长短、热烈与否等,你尽可以随心所欲。

如果是小型会议上——与会者不过是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那么无论讲话者还是领导者都近在咫尺。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认真、带劲儿、用力、真诚地鼓掌,以充分表现你对讲话者的支持与赞同,以及对领导者的尊敬与爱戴。如果你能够成为“领掌”的人,那就最好不过了。这种最大程度地给予讲话者和领导者以支持与肯定的必要的礼仪和程序,是制造“好感”的最好机器。

表演舞台下的你——作为一名观众,更要深谙鼓掌之道。你可以鼓得多一些、用力一些,但切记不可喝倒彩,因为那是最无知、最没有素质的表现。

如果你作为一个领导者——鼓掌要见好就收。万万不可鼓得过于热烈。那样的话,即便不给身边的人留下没有见过世面、肤浅不成熟、庸俗无知的印象,也会降低你的威信,被人认为你是一个官场上修炼不足、不够深沉、城府不深的人。散淡一些是无妨的,因为毕竟是领导,应该有领导的样子。这样说并不有悖于“平易近人”这一好领导的“准则”。想象一下,如果国家领导在表彰群众时,一边鼓掌一边点头哈腰的,这位领导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所以说,是领导就理所应当地要拿出领导的样子。这样才能赢得手下的信任与尊重。

领导者正确的鼓掌方法是:

节奏偏慢一些,既不鼓得很响、也不要不响。

时间不可以太长、但不能只有两三下。

眼酝笑意,目露慈善,目光要在扫视大家后盯住演讲者。

频率要低,双手有力、有节奏地相互拍击。

这样,鼓掌的领导既不失威信,又赢得了尊重。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是普通的在职人员——那么鼓掌就与领导方法截然相反:节奏要快,掌声要响,时间要长,频率要高,双手要用力,眼中最好能流露出那种“难以掩饰”的尊重崇敬、拥护爱戴、欣赏折服的眼光……越是人少范围小、越是在领导眼皮低下,就越要显得无比热烈,越要将自己的忠诚表露无余!就算你恨透了眼前的这位发言者、鄙视透了你的领导,也要把这表面的功夫做得天衣无缝。得罪领导,对你来说,只是百害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