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乐善好施,不求回报
1.付出是一种幸福的能量
佛家认为:“积善因,得善报。”付出就是在积善因,而善因就是一粒粒幸福的种子,培育好了,就能长出一朵朵幸福的花儿,芬芳了众人,也陶醉了自己。
有个馒头店的老板,每天蒸120个馒头,100个用来出售,20个用来接济贫苦的老人和孩子。生意好的时候,馒头刚一出笼便被顾客们一抢而光了。于是有人劝他卖掉那些留下的馒头,可是无论顾客如何要求,馒头店的老板就是不肯将那20个馒头卖掉,而当他用夹子把热乎乎的大馒头送给老人和孩子的时候,黝黑的脸上便会绽放出明亮的光彩。他知道,那种幸福的感觉其他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佛家认为,一个人是否富有,并不在于他得到多少,或拥有多少,而是看他为他人、为社会奉献多少。因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得到,而是要懂得付出。一个懂得付出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快乐的道理。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善生长者,偶然间得到了一个用这世界上最稀有、最宝贵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可善生长者并没有把这个价值连城的宝贝私藏起来,而是到处宣扬说:“我要把这宝贵的东西赠送给世间最贫穷的人。”
于是,很多人蜂拥而至,有乞丐、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各种可怜的人,他们纷纷向善生长者讲述自己的不幸和生活的艰辛,想要证明自己就是世间最贫穷的人,以便得到这个值钱的宝贝。但善生长者对每一个前来讨要宝盒的人说:“你还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
很快全国各地的穷人都来到了善生长者的住处,但善生长者没有一点儿要交出宝盒的意思。于是大家纷纷议论起来:“看来他并非诚心要把这个金色盒子送给别人。”
善生长者听到大家的议论就出来说道:“我告诉你们,世界上最贫穷的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的国王波斯匿王,他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波斯匿王耳朵里,波斯匿王非常生气:“哼!我是一国之君,怎么可以说我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呢?去,把这个善生长者给我抓来!”
波斯匿王把善生长者带到他收藏珍宝的库房里,就问善生长者:“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善生长者说:“这是收藏黄金的金库。”
“那个是什么地方呢?”波斯匿王指向另一处问道。
善生长者从容答道:“那是收藏银子的银库。”
“那又是什么地方呢?”波斯匿王继续提问。
“那是珍藏珠宝的宝库。”长者的回答也依旧语调平缓。
波斯匿王大声责问道:“你既然知道我有这么多的财宝,怎么可以在外面散布谣言,说我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呢?”
善生长者笑道:“陛下,您确实有很多财宝,但是您是管理国家的国王,不是管理库房的管家,何必炫耀这些财宝呢?国家的强盛是您的家业,人民的贫富是您的衣裳,百姓的毁誉是您的脸面。您的库房堆满金银,百姓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您的国家有这么多乞丐、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各种受苦的人,是他们让我以为他们的国王也是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污秽的人。”
波斯匿王满脸惭愧地说:“你说得没错!”当即下令,把仓库里的财宝拿出去救济那些穷苦的人。从那以后,波斯匿王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当我们在没有奉献爱的情况下生活时,我们就没有忠实于自己的核心特性。当我们对某人奉献真爱时,我们才算展示出真正的自我。
从前有个生意人,他忙碌大半辈子积攒了一大笔钱。可是,他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快乐,因为无儿无女的他却不知该如何处置庞大的家产。他想了很长时间,也想出了很多方法,但无论哪一种都不能让他感到安全,更谈不上快乐。最后,他只好将所有的钱财都系在腰间。
有一天,他路过寺院,看到寺院的门前放着一个用金属铸成的大钵,过往的人都纷纷向钵中投钱。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向路人询问原因。别人告诉他:“这个叫做‘公共福田’,如果人们能够真诚布施,就会舍一得万,受益无穷。凡是被放到这里的钱财,都是用来救济四方贫苦之人,让众生都能够脱离苦海。这个大钵的名字叫‘坚牢藏’,只要把金钱放在里面,便不会再受到任何伤害。反之,如果将金钱都放在自己身边,就很可能为自己带来天灾和人祸。”听到这里,这个生意人顿时幡然醒悟:“我终于找到可以存放金钱的地方了。”随即便高兴地“布施”。
放眼望去,古中今外,不乏极为明智的商界精英,那些闻名于世的大企业家们,无一不是乐善好施的人。他们非常善于用余财热心资助慈善、公益事业,可他们并没有因为乐善好施而变得贫穷,相反,他们在事业上亦得到了更大的回报。
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被美国的财经杂志评为“世界上最乐于慈善事业的人”,他的一生都十分热衷于慈善事业,也正是因为他的乐善好施,他的事业才越做越大。
中国古代的范蠡便是一位乐善好施的集大成者。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奉范蠡为商业鼻祖,究其原因,除了他宝贵的经济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范蠡能“富好行其德”。范蠡一生三次迁徙,每到一地都是凭智慧赚钱,他曾三掷千金,原来他赚钱的“秘诀”就是散财,将他赚到的钱财皆用来资助亲友乡邻,真可谓是“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生活中,收获固然是一种幸福,但付出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付出时间能够收获希望;付出劳动能够收获果实;付出真心能够收获真情;付出爱心就能够收获整个世界。
“布施”能够让人感到快乐、祥和与安宁。因为乐善好施使得受施者摆脱了困境,使自己获得了快乐。只有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只有舍得付出的人才会有回报。我们必须清楚,守财奴的“节俭”并不会使你的财富更多,只会一步步地断掉你的财路。而当你变得乐善好施时,才会发现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
2.保持不求回报的心态
你总是期待别人为你做些什么吗?或是,经常质疑自己付出那么多,却为何没有人愿意为你付出吗?
很多人以为自己对别人有所付出,别人也理应也为我们付出。只是,有时候就算收到了回馈,却还是达不到自己所预期的,于是,他们的嘴里便多了一句话,叫“人心现实”。
然而,是真的“人心现实”,还是我们贪图太多?
当代著名的佛学大师星云大师在他的《舍得》一书中记录过这样一件事:
曾经有一个朋友向星云大师抱怨说:“为什么我如此待人,人们却那样对我?”整个下午,他将自己的遭遇事无巨细地讲了出来,让人觉得他好像背负了天大的委屈似的,事实上并非如此。
他说:“那天他跟我说需要帮忙,我放下了妻子小孩去帮他,哪里知道,前些日子我希望他帮我,他却说老婆有事情要他去做,拒绝了我。你说气不气人?”
他说:“你知道吗?我努力打拼,就是希望公司能好起来,一切都是为了考虑公司,公司好了大家才能好,可他们连一点小小牺牲都舍不得。你说,这样对不对?”……
“唉,我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没有人愿意为我付出呢?”最后,他万分感慨地说。
星云大师回道:“既已付出,就不要追问收获。”
有些事情他人是无法妄加评定的,毕竟我们不了解他人的“人际关系”。
又比如一个公司里,大家同在一条船上,谁也不希望船沉。我们应该相信,每个人都在全心全意地努力着,不存在谁牺牲太多谁又牺牲太少的问题。如果真的付出多了一点儿,那么你唯一需要做的是期待能品尝到更多的甜蜜。你觉得呢?
人与人的交往互动要少一点计较,多把心中的“框”去除,不要把别人的心也“框”进你那里。别忘了,任何两颗心都有着不同的血液细胞,是绝对独立的个体,很难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若是勉强融为一体,一旦发生排斥现象,事态就会向着不可收拾的地步发展——例如一对好友自此老死不相往来。
有位热心助人的朋友曾说:“每当别人说‘真不好意思麻烦你了,如果你以后需要帮忙的话,我一定义不容辞’的时候,反而会让我不好意思。其实能帮助他人,代表着我有能力,开心都来不及了,哪里还会想着这是个麻烦事儿?开心,就是自己给自己的最好收获。”
在这个社会里,真正能取悦自己的人,始终还是你自己!所以,希望看见回馈收获,想得到别人付出的心意,并不需要等待,看见他们开心满足,知道自己有多余的能力付出,这不正是最好的收获吗?
人和人之间只有互相付出,才能看见一段段美丽的交往故事。不要老是想着获得回馈的事,只想着体贴人心便好,能将心比心则更好。因此,利他,是不求果报与回馈的清净心。
我们不要总把“布施”出的人情挂在嘴上,也不要夸大其词。事情既已成为过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总有一天,真正的朋友会回报于你。如果对方无意回报,即使你每天对他说一百遍,也无益处。
3.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故事是对这一主题最好的体现。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关羽这个一直忠于汉室、对刘备义气深重的大英雄,为何会在如此紧要关头,放走大敌曹操呢?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亲自征讨刘备。攻陷下邳,迫降关羽后,鉴于关羽智勇双全,便令曹操起了爱才之心。于是,曹操拜其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对关羽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后来关羽斩杀颜良文丑对曹操报恩后逃离曹营,曹操手下的将士听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正因为曹操先前对自己的“至仁至义”,所以一向视义气为生命的关羽在关键时刻放走曹操,也是在情理之中。
曹操和关羽之间的交情,现代人将其定义为“人情”。从心理学上讲,曹操在其有权有势的时候,曾施恩于关羽,因此当其在华容道落难后,曾对关羽说:“素闻关将军是性情中人,昔日我曾对你有恩,你怎可杀有恩之人?”关羽虽然犹豫不决,但最后还是念在“人情”的份上,放走了曹操。可见,曹操虽然没有学过系统的心理学,但对于驾驭人物的心理却是游刃有余,而他之前善待关羽的做法更是具有大大的先见之明。
对于身处困境的人,如果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够给予对方适时适当的帮助,那么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于对方而言,你的举动也许会让其永生难忘。这样,当你有求于对方时,对方也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
“人情”就是这种微妙且有规律的东西。当有人觉得欠你“人情”时,就会想方设法地还给你。此时,如果你有求于对方,那么他会很乐于向你提供帮助。而人情的影响力也有一定的时机性,在他人危难之际,你的一分关心比平日十分关心的影响力都会大。例如,当别人在贫困潦倒时你给他一个面包,远比在他富裕时你给他一根火腿更能积累人情。
周瑜早年并不得志,他只是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为小小的居巢长。他为官期间,地方上发生了饥荒与兵乱,使得粮食问题日渐严峻。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只能吃些树皮、草根充饥,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地方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却也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有人献计于他,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叫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周瑜觉得此计可行,带上人马登门拜访,两人一番寒暄后,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鲁肃一看周瑜仪表堂堂,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完全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地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开仓放粮。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有三千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见鲁肃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结为好友。
周瑜牢记鲁肃的恩德,后来他发达了,当上了东吴大都督,就将鲁肃推荐给孙权,使得鲁肃终于得到了做一番事业的机会。
“人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一份特殊的好感。”某位先生如此说,“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定出现。例如,我有急事时需要用车,只要打个电话他一定会到,可以说有求必应,事情一过去,我们就又各忙各的。然而每逢佳节,我总是忘不了给他寄一张贺卡,发短信给他拜个年。”
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因而缔结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随着频繁的联系而逐渐加深,平常多主动与人沟通,多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更容易加深彼此间的感情。
平时与人相处时,你能更主动地付出自己的理解和关心,那么当你有困难或者有求于他人时,对方常会因为感念你平日的付出而对你有所回报。而对于久不见面、久不沟通、久不相互关心和帮助的人而言,彼此间的关系会因为缺少联系而日渐疏远。若你在遭遇困难需要帮助时,才想到求助他人,即使对方有心想帮你,可一想到你平日的疏远和冷漠,内心想要帮助你的想法也会因此而淡薄,甚至会产生反感的情绪,进而不愿意接受你的意见或者恳求。
4.不要说没钱做“布施”
一个人跑到一位老僧面前哭诉:“我无论做什么事儿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老僧告诉他:“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布施’。”
这个人说:“可是我是个穷光蛋,拿什么‘布施’呀?”
老僧说:“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一是颜施,你可以用微笑与别人相处;二是言施,要对别人多说温柔、安慰、谦让、称赞和鼓励的话;三是心施,敞开心扉,诚恳待人;四是眼施,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五是身施,以行动去帮助别人;六是座施,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别人;七是房施,把自己空闲的房子提供别人休息。无论是谁,只要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就会如影随形。”
不要说没钱做“布施”,不要说等到我有钱我才做大功德、做“布施”,做什么慈善医院、养老院,等等。更不要说你没有钱,没法做好事。
只要你愿意,现在的你就有无限的财富可以做“布施”。从家庭到社会,一句安慰的话,一句关心的话,一句理解的话,一句包容的话;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慈悲的心,一颗随喜的心;扶走路困难的老人一把,拉摔跤的人一把,帮无法自立的人一把。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态度,一些热情……这一切,有时比金钱更重要、比物质更需要。平时的你只要节省下生活中的那一点点浪费,就足够救助很多上不起学的孤儿。对于贫困山区,有时候一种政策、一些科学技术更能解决问题。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要有无私的“布施”之心基础上,这是以精神作为指导思想的,是一种谁都可以拥有的无限的财富。
遭受挫折的亲友,你加以安慰与鼓励,这就是“布施”;遭受危难的亲朋、陌生人,及时地给予援手、不吝啬地平等地施以帮助,让他脱离危险,这就是慈悲心肠的展现。
王烨是某公司的总经理,在他创业初期,想要招聘有才华并且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很困难。因为公司还处在起步阶段,工资待遇上无法和大公司相比,这样一来,有资历有才能的人才便不愿意到公司应聘。经过大家的讨论,公司决定起用新人:一是可以减少工资开销;二是等公司发展壮大后,能够拥有中流砥柱。
幸运的是,他们聘请到了一位非常不错的新人,各项能力都很强。为了让他能够在公司的未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身为总经理的王烨非常注重对他的培养。不仅在工作上帮助他提高,在生活中也会主动帮助他,这位新人于是更加卖力地工作。可是在公司刚步入正轨时,却赶上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对他们这种刚起步的小公司无疑是一次重创,公司的财政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员工们纷纷向王烨提出辞职。但令王烨意想不到的是,这名普通的会计,不仅没有辞职的打算,还一直安抚着公司的其他员工,甚至自己主动提出降低工资。
正是经理平时的关心、照顾,才让新手会计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时,能够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地帮助公司渡过难关。其实,无论是商场还是人生的战场,都是如此。
在一座半山腰上有座寺庙,每天都有很多香客,来来往往非常热闹。香客来寺庙拜佛许愿的同时,都会留下一些“香油钱”供奉佛祖。
这天,寺庙里来了一个叫花子,他参拜完佛祖之后,向着盛放“香油钱”的匣子走过去,但他没有放钱,只是往里面放了一束野花。旁边的小和尚看见了想要阻止,身旁的另一个和尚却悄悄地拉了拉他的衣袖,低声对他说:“这鲜花,也是香油钱。”小和尚并不是很明白他的话,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到了晚上快要睡觉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白天的事,于是就拿着那束鲜花来到师父的房间,师父看着鲜花,没有问小和尚任何话,只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小和尚刚想要开口问师父,但是看着师父的笑容,他突然领悟:供佛不一定非要用金钱,一束野花同样能让人心生愉快,这不也是一份虔诚的佛心吗?
佛家认为,有三种人虽然不一定“布施”自己的财物,但只要有“净心”,同样也会有施福:
第一种,是你受委托人的派遣,拿着他的财物去“布施”。你的动机,出于和那位送花的施主同样的“净心”,同样也有“布施”的功德。
第二种,自己虽无能力“布施”,看到别人肯“布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或也尽己所能,助上一份,这也同样的有施福。不是像社会上有些人,看到人家做好事,心存嫉妒,甚至“鸡蛋里挑骨头”,到处散布流言蜚语。
第三种,就是劝说他人同自己一样拿出东西作“布施”,都可以得到“布施”的福报。
五代时期,有一个叫窦禹钧的人,30多岁还没有儿子,为此他很是苦恼。一天,他梦到了已经死去的祖父,祖父对他说:“你命中注定没有儿子,就连你自己也活不了多久,所以还是趁现在早点修福积德吧。”
从此以后,窦禹钧便开始尽力做好事。亲朋好友有了什么事情,只要他能够帮得上忙,就会全力以赴。一年所有的收入除了用于全家日常的开支外,其他的全部都拿来救济需要帮助的人。此外,他还自己花钱建了一座书院,收集书籍上千卷,收留来自四面八方的读不起书的贫寒子弟,并且聘请有才有德的老师教课。但他自己家里却十分节俭,没有锦衣玉食,更不用说荣华富贵。
有一次,家里的一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还写了一份卖女契约贴在自己年幼的女儿身上:“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之钱。”然后便逃跑了。窦禹钧感觉十分可怜,便决定不再追究,他烧了那份契约,并且收养了仆人的女儿。待她长大后,还为她物色了一个好女婿。
后来,窦禹钧一连生了五个儿子,个个都是相貌堂堂,聪明之极。此时他又梦见了祖父,祖父对他说:“这些年来,你行善积德,上天已经登记了你的名字。你不仅能够延寿30年,五个儿子也都会出人头地。以后你应该再接再厉,不可有所松懈。”
果然,不久之后,他的五个儿子相继登科。82岁那一年,窦禹钧无疾而终。
窦禹钧的乐善好施,不仅为自己争取来了好运气,就连家人也跟着兴旺发达起来。曾有人说:“放在自家柜中的钱金光闪闪,但它吸引的只是拥有者毫无价值的注意力,正如萤火虫的辉光只能把自己暴露给它的捕捉者一样。”
是的,再珍贵的东西,如果得不到有价值的应用,就如同一堆破铜烂铁,只能等着发霉生锈。钱财乃身外之物,死守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当死亡来临时,再多的家产也买不回来一秒钟的生命,更何况你也带不走一分一毫。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也说过:“如果一个人到死的时候还有很多钱,那么他实在死得很可耻。”
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并不是要你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有时只要做一些常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够帮助别人,这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的负担,有时甚至只是举手之劳。
只要我们每个人能都多一点爱心,多一点问候,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博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美好起来。
5.用热情打动别人
热情可以激发你的最大潜能。查尔斯曾说:“一个人,当他有无限热情时,就可以成就任何事情。”当你被欲望控制时,你是渺小的;当你被热情激发时,你却是伟大的。托尔斯泰也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忱,他将一事无成。”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热情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黏合剂。
我们每天都会和陌生人接触,给人留下了好的印象之后,有些场合就需要自己主动热情地与人交流了。在你参加一个聚会或者是其他场合的时候,自己带有热情才不会被冷落,才能更快地与别人打成一片。
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和热情的人交流,因为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大家都害怕被拒绝,因为那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保持你的热情,拿出你的微笑,别人会少了很多的陌生感。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发现,面带微笑会让别人感到愉悦,并且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而且在你主动热情地找到了话题后,大家就可以顺着话题说下去,也不必再费尽心思地去找合适的话题了。
人要培养热情的习惯,让别人看到你的主动,感受到你的温暖。这时你就会赢得信任,和别人的交流就容易了。
大家都知道,和陌生人打交道最多的莫过于推销员了,吃“闭门羹”是经常的事情。如果通过好的交流能够让大家满意,那么这个推销员就是成功的。他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那是1999年的一天,一对老夫妇来到柜台前,看看店内的热水器,我马上上前打招呼说“您好”。老夫妇说他俩想购买一台热水器,却不知进口的好还是国产的好。接着我便询问他们想选多大容积的,可他们自己却也并不清楚。经过一番仔细揣摩,我向他们推荐了一款热水器,这款热水器是浙江生产的,老夫妇了解后似乎有些犹豫。我就耐心地向他们介绍这款热水器的一些情况:它是国内最早生产热水器的厂家而且还是专业生产厂家,与其他品牌热水器的不同主要在于它是双管两端加热,内胆是不锈钢加全瓷的,还有磁化器装置等。
经过我细致的讲解,夫妇俩对这款热水器逐渐有了好感,可他们还是没有购买,而是说再转一转。我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遗憾,而是礼貌地说了声“好的,请慢走”。
没过几天这对夫妇又来到了柜台前,我想再一次将那款热水器细致地介绍一遍。这一次,夫妇俩特别满意地说:“不用再介绍了,我们到过其他商场,他们介绍得可没有你这样详细热情。所以还是决定到你这里来购买,我还要帮你去向别人推荐,让他们也到你这里来购买。”
毋庸置疑,他的这一次推销非常成功。同样的产品任何地方都可以买,但是这对夫妇却又折回来买他的产品,这就说明,他的主动热情打动了他们。如此看来,是这位推销员的热情感染了别人,让别人觉得他这个人好,卖的东西也一定实在。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交流,试想,如果顾客问一句你答一句,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其实热情很简单,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美丽的微笑都让人温暖。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一点,比如,当过道狭窄时,你微笑让道;当你看见心仪的对象时,主动上前搭话等。如果你一脸冷漠,那么传达给别人的信息就是你这个人很冷漠,不愿意与人交往,自然也没有人愿意来和你说话了,大家都怕碰个“钉子”。
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互动的。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就可以得到大家的响应。
在某博物馆举行的单身者郊游活动中,37岁的旅行社代理人贝丝看上了其中一位团友尼尔,一位35岁的英俊飞机师。贝丝觉得像尼尔这种长得很好看的男人通常令人缺乏安全感,于是她决定依靠恋爱类型的接触技巧来安排第一次相遇。
她一面享受着在博物馆的时光,同时不忘在尼尔每次擦肩而过时,给他一个短促的眼神交流。当尼尔第三次经过她身旁时,贝丝决定采取行动了。当尼尔一动不动地专注于一幅毕加索的画作时,贝丝匆匆地走过他身旁并且回头轻声地说:“我觉得毕加索这部作品比其他的都好。”不等待他有任何回应,贝丝继续走向另一个展览厅。
“抱歉,请问你是艺术学系的学生吗?”尼尔一面紧张地问道,一面尝试阻止她离去。他其实一整天都在观察贝丝,他被这位神秘的女士所迷住了。“如果我遇到一位好老师,我想我会是。”贝丝带着淘气的笑容回答。令人惊喜的是,当贝丝和尼尔一起共度下午剩余的时间时,她发现他竟然具备很好的艺术鉴赏水准。他带领她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又一起共进晚餐,享受着在一起的时光。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会讨厌那种过分热情的人,这种人会给人一种压迫感,而且有时候会觉得他不怀好意。所以,即便是热情都要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就是如此,做得太过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我们要如何才能把握好这样的度呢?首先在生活中要积极主动地与别人交往,表现你大方的一面。同时也要注意别人的性格以及你们之间的熟悉程度。说你应该说的话,让别人觉得你热情大方,值得结识但是绝对不做作,不令人讨厌。
人生总会发生许多遗憾的事情,为了不让自己以后回忆起来后悔,那么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要学会和陌生人接触的技巧,学会热情主动,不要被动地等别人来介绍你。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摆脱冷漠,走向热情。
6.从善如流,广结善缘
从善如流出自《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意思是指采纳高明正确的建议和意见,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自然而畅快。比喻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中国有句古训:“行善积德。”有的人心怀善心,同情弱者,帮其所难;有的人施以善举,慷慨解囊,济人之困;有的人扶善抑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这些善行善举,彰显出人们高尚的精神风貌。
一个人能够积极做出有益社会人群的事,便是一种善行。行善,不仅社会大众蒙受其利,个人也必可获得裨益。具有善良之心、多行善举,不仅助人,还能使自己获得快乐。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一种纯粹的快乐,只有在行善时才能得到。”
一些调查资料证明,善良的人乐观向上,喜欢微笑,会把时间用在运动等快乐的事情上。不善良的人常对他人怀有恶意,常把时间放到算计他人上。因此,不善良的人要比善良的人生活质量低。
科学家指出,那些常做好事(善事)且心存感恩的人,身体会更健康,更善于化解和应对各种压力和紧张情绪。研究还发现,当人表现出善意举动时,大脑会释放出多巴胺,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也会升高。这两种物质能使人从激动和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让人心情愉悦。“爱”、“感激”和“满足”这样的情感,会刺激脑下垂体后叶激素的分泌。该激素会使神经系统放松,压抑感减少,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含氧量显著增加,脑部和心脏还有同步电流产生,体内各器官的运动更加有效,就像经过一次康复治疗,对健康极为有利。
从前有一个很有钱但非常吝啬的人,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给别人东西,连别人叫他讲“布施”这两个字,他都讲不出口,只会“布、布、布……”个半天,好像一讲出这两个字,自己就会有所损失。
一位老者知道了这件事后,就想去开导他,告诉他“布施”的功德:一个人这辈子之所以富有,比别人长得高、长得帅,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上辈子的“布施”有关。这个吝啬的人听了老者的话之后很感动,可是他仍然无法让自己去“布施”,为此他深感烦恼,便跑去找老者,对老者说:“我很想‘布施’,但是做不到。”
老者从地上抓了一把草,放在他的右手,然后又要他张开左手,老者说:“你把右手想成是自己,把左手想成是别人,然后把这把草交给别人。”这个吝啬的人一想到要把草交给别人,就呆住了,急得满头大汗,却仍然舍不得交出去。最后,他突然开悟:“左手也是我自己的手啊。”就赶紧把草给出去,自己也为此深感欣慰。第二次他只花了约一分钟,就把草给出去了。后来,他只要很简单地就可以把草交出去。
此时,老者又说:“现在你把草放在左手,把右手张开,将草交给别人。”第一次他也是想了半天才交出去,第二次他很容易就交出去。最后,老者对他说:“你现在把这把草交给别人。”他便把这把草交给了别人。经过不断的练习,这个有钱人终于做到把财物“布施”出去,最终他获得了很多人的赞扬。
没有善良——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真正的发自肺腑的温暖,就不可能有精神的美。再吝啬、再冷漠的人,只要决心想给予,就可以通过训练实现。
罗斯福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家乡的一个大农场里工作。农场主德里斯是个刻薄而吝啬的人。
一次,罗斯福的工作出了一点点的纰漏,德里斯居然以此为借口,扣发了他的全部工资。罗斯福气不过,将德里斯告上法庭,可德里斯拉来了农场做工的工人作伪证,罗斯福不仅没有讨到薪水,反而被德里斯倒打一耙,赔了一笔诉讼费。从此,罗斯福和这个农场主结下了怨恨。
20多年后,罗斯福成了美国总统。周末,罗斯福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竟是那个农场主德里斯。
原来,由于经济危机爆发,德里斯的农场急需资金支持,可是由于他吝啬得出名,没有人愿意为他担保。德里斯借不到钱,几乎面临破产,无奈之际,他想起当年曾被自己欺压过的罗斯福。听完德里斯的哭诉,罗斯福一番思索后,完全不顾一旁妻子向他使眼色,决定为他担保,让他能拿到那笔救命的贷款。
德里斯走后,妻子有些生气地说:“难道你忘记他当初怎么对待你的吗?你干吗还去帮他?”
罗斯福慢悠悠地说:“假如一个人真的善良,那么善良就是他的天性,不会因为面对的是恶人而改变。假如面对一个恶人,自己也变得凶恶,这还是真正的善良吗?”
在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就本能地伸出援手的人,当自己遭遇困难时,一定会有一个人奇迹般地出现,给予“相同的报答”。一种善行必会衍生出另一个善行,是这世上最美好的连锁反应之一。
从善如流,可以使你获取许多珍贵的友谊,拓展人际关系,使生命得到无限的延伸;从善如流,可以使你以心香一瓣,与大众广结善缘……
所以,在生活中,让我们学会“布施”吧,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得到更多。学会给予,才能收获幸福;懂得付出,才能有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