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宝藏:寻找历代迷失的宝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断壁残垣的古城宝藏(4)

这个由埃及和欧洲学者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宣称,他们在亚历山大湾马木路克要塞附近的一座城堡下,发现了破碎的法罗斯灯塔的残留物之后,依靠高科技探测设备,他们不仅在岸上绘制出了“法老城”的地形图,还在水下看到“法老城”那些巨大的石碑上的象形文字。

这个考古队在亚历山大港宣布:失踪了2500年的埃及“法老城”终于被发现。

当身着潜水服的考古学家潜入海底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保持得完完整整的房子,富丽堂皇的庙宇、宫殿、先进的港口设施和描述当年市民生活的巨型雕像,就像一座被时间骤然凝固的城市。巨型雕像展示了当年“法老城”的居民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还发现了生育女神伊西斯雕像,依据这座雕像,法国的古埃及学家认为,这个法老宫殿应属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因为女王极其崇拜伊西斯女神,并曾要求她的国民称她为“新伊西斯”。

专家们在海底发现了两千多具古代雕像和石材,其中有托勒密王朝二世时期制作的狮身人面像的头部,重达5吨。他们还发现了狮身人面像的底座。底座长3.5米,其侧面刻有托勒密王朝二世的称号。在狮身人面像的胸部也发现了同样的称号。据报道,这次在海底发现的狮身人面像共有12座。

考古队对马木路克要塞周围约2.25公顷的海底进行了考察,除发现了狮身人面像外,还发现了其他大量巨型石雕。他们在海底对发现的雕像进行全面检测后,得知其中的雕像为红色花岗岩所制,仅身体部分就高达6米重达12吨。据此标准推算,这个雕像原高应为13米。

专家们惊异地发现,像这样的雕像竟然是一组雕像群。他们呈一字形静静地躺在海底,有的雕像仅头部就重达800公斤。因亚历山大港周围水污染较严重,雕像已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损害。许多石材上都刻有大量的象形文字和符号,但因岁月和水流的腐蚀,有些文字已辨认不清。

这次在海底发现的大量石材上都刻有托勒密二世的称号,那么托勒密二世是何等人物呢?

托勒密二世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第二代国王,托勒密一世之子。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决定建造这个城市时,任命他部下的大将,也是他的朋友托勒密驻守埃及。亚历山大死后,托勒密成为埃及总督,后来称王。托勒密死后,托勒密二世继承王位,成为托勒密王朝的国王。在此期间,他扩建了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大力资助博学院,在博学院不仅研究哲学和文学,而且还研究自然科学,使得当时的亚历山大城不论在文化艺术还是在自然科学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真正令所有的考古学家惊奇的是,他们在海底还发现了不少早于托勒密王朝二世的文物。如重达5吨、两面均刻有法老塞提一世像的巨大石材,从塞提一世在位的年代来看,该石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比亚历山大的法罗斯灯塔要早一千多年。

塞提一世是个大名鼎鼎的埃及法老,他在统治埃及时,领导埃及人开采矿藏,挖掘水井,重修庙宇,为埃及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带来了埃及历史上的“复兴时期”。因此,他被誉为埃及历史上最富有的法老。

在这座“法老城”中还发现了古埃及的方尖碑。方尖碑用粉红色花岗岩雕凿而成,高1.44米,其尖端为金字塔形状,是方尖碑中最神圣的部位。方尖碑下半部还用象形文字刻有埃及法老塞提一世的名号和他统治埃及十九王朝守护神的形象。有关专家肯定,这件文物应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埃及考古权威阿里·贾巴拉兴奋地说:“这是海洋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古埃及的神秘从地上到海中考察,实在太丰富了。”

“法老城”是谁建造的呢?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水下发现的众多石像都刻有托勒密二世的称号,因此这座城市应是托勒密二世建造的,建造的时间应在公元前3世纪初。

有人根据伊西斯女神像的发现,认为是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所造,如果是这样,建造时间应是公元前30年之前不久。

大多数考古学家根据目前打捞出的文物判断,“法老城”大约修建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

还有一些人认为,从某些水下巨石上雕刻的塞提一世雕像及其称号来看,“法老城”的建造应在塞提一世在位时或更早的时代。

“法老城”究竟是怎样消失的?

研究者认为,它似乎是毁于一场突发的大规模灾难。仔细观察海底的这座城市,人们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所有靠城边的房子和墙都倒向同一方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在2500年前的某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发生在“法老城”的中心地带,随着一阵惊天动地的震颤,整个城市迅速毁灭,城中生活的居民及其庙宇、宫殿、无数巨石雕像和珍宝一起沉入了海底。

由于整个遗址都被埋在1~1.5米厚沙层内,许多宝藏都被层层缠绕的海藻和厚厚的沙层所覆盖,人们还没有办法窥见“法老城”的全貌,也没有找到证实该城建造年代的可靠证据。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雕刻着塞提一世称号的雕像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比托勒密二世时代要早1000多年。

令人疑惑的是,“法老城”就沉落在海岸边,水深也只有30米,能见度也不算太低,它怎么可能在海底沉睡几千年之久呢?

6.楼兰古城千年探宝之谜

楼兰,曾经是中国西域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和著名的沙漠绿洲。

后来,由于环境和时势变迁,楼兰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并最终淹没在自然和岁月的风尘之中。据传,盘踞大漠数年的楼兰皇宫里面财宝满盈,由此引来了无数西方探险家们的到来,楼兰古国的神秘面纱被探险家们逐渐撩开……

楼兰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位于孔雀河道南岸七公里处,是汉唐时期西域交通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在楼兰进行交易的。当时楼兰城内商铺连片,佛寺香火缭绕,东来西往的各国使团客商、僧侣游客常年不断,多种语言文字在这里交汇。

这样一个繁盛的城市,却在公元4世纪前后消亡。人们坚信,在塔克拉玛干的楼兰古城里一定埋藏了大量的财宝。于是他们走进了塔克拉玛干,在荒漠寂寞的时空中踏出了一条条探宝之路,渴望着奇迹的出现……

历史上的楼兰

我们的祖先,曾经沿着山区淌下的河流,走进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建立了一处处绿洲、一个个城堡。然而,随着沙漠水系的不断变迁,在巨大风沙的进逼下,祖先们未能固守住自己的领地,最终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战争里全面退却了,他们留下的只是一处处残垣断壁。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在古代是一个西域小国,紧靠着盐泽(今日的罗布泊),有高大的围墙和相应的防御设施。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共有1570户人家,人口约14100人,其首都名为“打泥”。班固还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那时的楼兰“地沙卤少田,未解之谜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部善,并请求大汉朝廷驻军伊循。于是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进行屯田,从此楼兰成为汉朝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到了东汉,楼兰国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在汉朝西部战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东汉政府为开发楼兰,在楼兰进行大规模屯田,此后各个朝代均是如此,直至魏晋时期,历时达百年之久。

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古楼兰国消失时竟然没有任何的文献记载。到了唐代,由于国家统一、疆土辽阔,唐代大军在到达西域时曾经寻找过楼兰,但是却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楼兰从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

然而,在文人墨客的脑海里,楼兰从没有消失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名句,虽然楼兰古国在唐代已经销声匿迹了许多年,但它还深刻地印在唐朝文人的脑海中,时时成为吟咏的对象。楼兰古城的神秘消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那个埋藏着大量金银财宝的王国成了无数寻宝者心目中的圣地,一队队行色匆匆的驼队,进入了杳无人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打破了沉寂千年的大漠……

楼兰古城的探宝历史

最先在楼兰寻到宝藏踪迹的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1895年,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罗布泊地区,并初步摸清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古代遗址的大致情况。四年后,斯文·赫定整装出发,再次来到塔克拉玛干,并向塔克拉玛干东端的罗布泊沙漠前进,就是在这次探险之旅中,楼兰古城再一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楼兰古城的发现十分戏剧性。1900年2月的一天,赫定一行抵达罗布泊北岸后,打算掘井取水时,发现唯一的铁铲突然丢失了,随同的一名向导被派回原路去寻找。此时暮色迫近,饥饿的向导在寻得铁铲后连夜返回,不料路上狂风大作,漫天的风沙使他无法前行。沙暴过后,在他眼前突然出现了高大的泥塔和层叠不断的房屋,一座古城奇迹般地显露出它的面容。

壮观的景象让向导十分震惊,马上跑回去向斯文·赫定报告了他的发现。斯文·赫定听到后,立刻前往那座古城,并亲手从遗址中找出了几件精美的木雕。

赫定后来回忆说:“铲子是何等幸运,不然我决不会回到那座古城,实现这好像有定数似的重要发现,使亚洲中部的古代史得到不曾预料的新光明!”

1901年,斯文·赫定正式开始挖掘这座古城。随着发掘的不断展开,大批珍贵的汉文、木简、纸文书和一些粟特文书以及精美绝伦的丝、毛织品,别具风格的木雕饰件也开始浮现于人们的眼前,这些发现足可以让赫定变成富翁。

随着挖掘的深入,一幅完整的楼兰古城蓝图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古城中的官署、寺庙、僧舍、瞭望塔、马棚和街市都渐渐清晰起来。楼兰古城的建筑充分考虑了沙漠环境的影响,虽然附近的土地都已被千年朔风切割得远低于地面达数米,但由于坚固的建筑基址有很好的固沙作用,存留的楼兰古城遗迹,仿佛建筑在一块雅丹地貌的顶部。在古城附近,能清楚地看到一条东西向的官道,斯文·赫定断定这就是张骞、班超路经的古丝绸之路。

斯文·赫定回国后,把他挖掘的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进行鉴定。希姆莱最终断定,这座古城就是赫赫有名的古国楼兰,整个世界震惊了。随后,许多国家的探险队随之而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籍匈牙利人奥利尔·斯坦因。

1906年4月,斯坦因带上五十多名雇工,租用了当地所能找到的所有骆驼之后,开始了他的中亚考察之旅。12月17日,斯坦因找到了楼兰遗址,第二天便开始了挖掘。宏伟的古城遗址在瑟瑟的寒风中巍然矗立,使得空旷的沙漠显得更荒凉、寂静,这次挖掘的结果让远道而来的探险家欣喜若狂。

斯坦因指挥助手们在古城夜以继日地挖掘了十多天,获得了大批文书、简牍。在城里还发掘了大量的货币,既有汉代的五铢钱,也有遣霜帝国的铜币;既有汉代的丝织品、绢网,也有波斯的壁画,甚至有希腊、罗马以雅典娜为图案的工艺品;还有各国的陶器和漆器。这一切都显示了楼兰在中西方交通、文化交流及商贸上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但当挖掘进入最后几日时,处境逐渐艰难了起来。雇工连续患病,淡水也越来越少,12月29日,斯坦因被迫离开这里,向敦煌进发。

1907年新年伊始,斯坦因发现了神秘的米兰古城。米兰古城是楼兰国最早的王城。早在公元前77年,楼兰国内发生事变,汉王朝册封的新王因久不在国内,担心继位后统治国家力不从心,于是,请求汉兵到伊循城(米兰)屯垦戍边,米兰自此繁荣起来,楼兰城由此日渐衰败。

在米兰古城,斯坦因发现了一件又一件稀世珍宝,足以使斯坦因富甲天下。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更大的发现很快就出现了。这天他来到一座大佛寺,在佛寺长方形的基座走廊上,他发现了一个呈穹顶的圆形建筑。就在这里他意外地看见了美丽的壁画——带翼天使的头像。斯坦因十分兴奋,经过确认,这些珍贵的绘画是与尼雅同时期的绘画作品。

斯坦因原计划只在米兰挖掘四天或五天,但实际却待了十八天。盗取的文物之多令人惊诧不已。最后,他驱赶着装载着无数米兰文物的六峰骆驼,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这里。

离开后的斯坦因一直挂念着蕴含着巨大财富的米兰,幻想着攫取更丰富的、令人痴迷的文物,这个愿望在6年后实现了。

1913年,斯坦因再次来到米兰,在米兰遗址清理了一段时间后,斯坦因将工作重点转移至距米兰遗址四英里的一处孤立的台地上。在那儿,他找到了一批古代墓葬。各种随葬器皿及丝织物令斯坦因眼花缭乱:花纹繁缛的各种丝、毛织物和铜镜、汉文文书等,清楚地表明了它们是属于汉代的遗物。织有“韩仁绣”字样的汉代织锦,色彩斑斓,艳丽如新。毛织物的风格明确无误地表明了中西方的交往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