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外电商发展路线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电子商务产生的社会条件

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其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是:

1.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近30年来,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这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1944年霍华德·艾肯研制出第一台简称Mark I的全电子计算器,这台机器有半个足球场大,内含500英里(约804.6千米)的电线,使用电磁信号来移动机械部件,计算速度为1次/3~5秒。

1946年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的ENIAC是第一台现代计算机。ENIAC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00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长30.48米,宽1米,重30公斤,用十进制计算,每秒运算5000次。

1972年,第一部真正的个人计算机诞生。所使用的微处理器内包含了2300个“晶体管”,可以一秒内执行60000个指令,体积也大为缩小。

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产生。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第一台286诞生,从此计算机进入了普及时代。

此后的几十年,计算机技术水平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运算速度越来越快,每秒运算已经跨越了亿次、万亿次级。2002年NEC公司为日本地球模拟中心建造的一台“地球模拟器”,每秒能进行的浮点运算次数接近36万亿次。

据报道,早在2007年年底,全世界有503548700台电脑,其中连上互联网的有248898700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虽然近几年全球电脑市场总体数量略有下降,但总量仍然保持在35亿台以上。

2.网络的普及和成熟

以中国为例,据2016年3月12日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人,占比提升至90.1%;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

另外,根据中研网预测,2016年年底全球互联网普及率预计达到47%,即到2016年年底,全球有近47%的人口访问互联网。eMarketer预测,到2018年,全球互联网覆盖率将超过50%,届时全球50%的人口将访问互联网,相当于38.2亿人。

在eMarketer发布的《全球移动用户和互联网:eMarketer对2016年的预测》中提到:北美和西欧互联网市场已经成熟,亚太地区、拉丁美洲、中欧和东欧、中东及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目前首次网络访问是通过移动宽带和移动设备。2016年,全球超过72%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年增幅11.9%,增长最明显的是中东和非洲,紧随其后的是拉丁美洲。

3.信用卡的普及应用

信用卡因其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而成为人们消费支付的重要手段,并由此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计算机网络支付与结算系统,使“一卡在手、走遍全球”成为可能,同时也为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如今,信用卡已成为人们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之一。中国中央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的信用卡累计发卡3.91亿张,普及率30%。

4.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制定

1997年5月31日,由美国VISA和Mastercard国际组织等联合制定的SET协议(Secure Electronic Transfer protocol),即电子安全交易协议出台,该协议得到大多数商家的认可和支持,为网络上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安全环境。

5.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自1997年欧盟发布了欧洲电子商务协议,美国随后发布“全球电子商务纲要”,电子商务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尝试“网上采购”,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6.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和全球经济贸易的规模发展

无论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都必须参与到全球性的经济环境中来,再也不可能采取闭关自守的国策。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实施全球战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现代的企业、商家以及国家机器等都在寻求和采用新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