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地图:沪东风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韩世忠江湾抗金和景德观

韩世忠像

“江湾”二字,源于旧吴淞江在今杨浦、虹口、宝山交接处附近改道形成一个“湾”,故而叫江湾。虽然,此地是上海市区的东北角,看上去很边缘,但一百多年来,江湾成为上海地区的战略要冲,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发生了闻名遐迩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之后侵华日军在江湾建造了巨大的飞机场和地下军事设施。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成了国民党军的指挥中心和军事重镇,留下星罗棋布的碉堡遗迹。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早在宋代,江湾就是南宋军队北伐中原的战略基地,著名抗金将领韩世忠在这里集结军队,伺机反攻。

南宋建炎三年(1130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金军将领金兀术率兵南下攻陷临安(今杭州),宋高宗赵构带着臣僚从绍兴、宁波一路逃匿到温州海面。但抗金名将韩世忠判断南下的金兵碍于给养不足和水土不服,不会久占临安,于十二月二十二日领兵驻守今上海的青龙(今青浦白鹤镇)、真如、江湾,待机堵截包抄北返金军。其中,韩世忠的中军和指挥部就在江湾。到了第二年(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韩世忠果然率八千水师从上海西进镇江,截断了北返金军的退路,这就是著名的“黄天荡之战”。宋军围困金军四十八日,振奋了南宋军民的抗金决心“然金人自是亦不敢复渡江矣”。(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卷七八。

韩世忠行军瓶

时至今日,这些当年南宋军队在上海的遗迹中,最著名的历史文物就是“韩瓶”。20世纪50年代前,在青浦、真如、江湾等地,本地农人往往会在耕地、挖井、开河时,挖到一种形状细长,大腹小口或大口无耳的陶瓶,这就是当初宋军行军时用的盛水器具,俗称“韩瓶”。

据20世纪50年代江湾地区的历史调查显示,韩世忠在江湾地区留下了不少的遗迹。当时,在江湾镇北还有一个叫“箭的”的地方,就是宋军练习射箭的地方。江湾南部有“走马塘”,就是宋军养马、遛马的地方。在已消失的江湾“保宁寺”内,曾有一块插军旗的大石头,后来在“一·二八”抗战期间被人搬走了,下落不明。相传,韩世忠在江湾驻军时,为联络军情,曾修筑了18个烟墩。据20世纪中叶资料显示,一为胡陆湾墩,又名葫芦湾墩,在江湾西部,高10余米,周圆80米,顶部国民党军队筑有碉堡1座,墩上树木茂盛,后毁于21世纪初的疏浚工程。

与此同时,还有一处与韩世忠息息相关的历史遗迹,韩世忠的中军部队在江湾的指挥所——原杨浦江湾地区曾存在过的一处宋代道观“景德观”。这座道观建造于景德年间(1004—1007年)名景德观,直至20世纪80年代还存在部分遗迹。但是到了现在,已经完全找不到了。

景德观又名东岳行宫,位于江湾镇东首。在北宋时,目前的江湾地区是濒临大海的海岸,一遇狂风大雨,海水倒灌泛滥成灾。当地乡民无力防御这种天灾,而祈求龙王,在北宋景德年间建造了江湾龙神庙。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南下包围汴京,抗金名将韩世忠开始驻军上海江湾以备驰援北方战场。至南宋建炎元年,为激励上海抗金军民,韩世忠将不屈殉国的北宋延庆殿学士、两河宣抚使刘鞈的遗像供奉在龙神庙内。刘鞈,《宋史》四百四十六卷有传,在宋钦宗赵恒割河东之地时代表北宋与金人议和。在敌营中,刘鞈不肯屈服,自缢而死,死后被北宋政府加封,谥号忠显。自韩世忠在江湾龙神庙内供奉刘学士后,为缅怀殉国先人,不忘亡国之恨,上海一带供奉“刘学士”的庙观越来越多,江湾龙神庙就成了“学士殿”。到了明代万历年间(1537—1619),刘学士被明政府诏封为东岳左丞相,晋阶“忠显王”,因庙建于景德年间,遂改名景德观。

除供奉刘鞈外,景德观还将几位著名的“忠义殉国者”供奉起来,包括唐代安史之乱时殉难的进士张巡和睢阳太守许远,北宋被虏遭害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南宋名将刘锜和跳海自杀的南宋末代皇帝赵昺等。到了清顺治年间(1644-1661),景德观的创始人韩世忠自己也成了观内享受香火的神像--韩蕲王。据史料记载,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附近乡民就会举办迎神赛会,抬出神像,饰以华彩,奏乐曲、演戏文。四乡士民蜂拥而来,迎神队伍连绵十余里。迎神赛会之风从南宋一直延续到民国时代为止。

20世纪末的江湾景德观遗址

韩世忠 高义帖

景德观曾多次扩建修葺,清顺治年间在学士正殿北,增建学士寝宫。观左增建城隍行宫,观右增建韩蕲王(韩世忠)庙。乾隆、嘉庆、同治年间也曾多次大修。民国后,景德观的部分殿宇被用作小学校舍,部分毁于抗日战火。直到20世纪50年代,景德观内还保存着山门、斗拱、飞甍、鼓亭等建筑,有一株六百多年的元代古银杏树,一块宋代的匾额,大殿内还有宋代和明代的木柱,院内还有一口明代嘉靖时期的石井。“文革”期间,剩余的景德观遭到严重毁坏,观中各匾、飞甍均遭毁。1984年,上海道教协会将剩余的景德观转让给当地小学,原地盖了新校舍。观内的明代石井围栏被移到市区的豫园内,其他的遗迹就找不见了,留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故事和几个在博物馆内展出的宋军“韩瓶”文物。

(李晓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