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起搏器的应用
一、起搏器简介
1. 什么是起搏器
人们通常所说的起搏器,其实是指整个起搏系统。起搏系统由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及程控仪组成,其中起搏器和起搏电极导线植入人体。起搏器在需要的时候向心脏发出微小的电脉冲,起搏电极导线由绝缘导线组成,负责向心脏传送微小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
2. 起搏器的作用
人工心脏起搏器发出有规律的电脉冲,能使心脏保持跳动。当运行时,心脏跳动加速;当睡眠时,心脏跳动减慢。如果心电系统异常,心脏起搏器跳得很慢,甚至可能完全停止。
3. 植入起搏器的适应证
(1)非同步型起搏器(固定频率型起搏器):仅用作心室起搏,治疗持久性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作超速起搏,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2)同步型起搏器,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心室同步型起搏器,包括两种类型的调整方式,即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器(按需型起搏器)和心室触发型待用起搏器(待用起搏器)。
②心房同步型起搏器:最适于患房室传导阻滞而窦房结功能良好的患者。
③房室顺序收缩型起搏器:又称双灶按需起搏器。
④其他:程序可控性起搏器、自适应起搏器。
4. 起搏器分类
人工心脏起搏器根据起搏器携带方式,可分为三大类:体外携带式起搏器(经皮式起搏器)、体内埋藏式起搏器和半埋藏式起搏器(感应式起搏器)。
二、起搏器术后护理
(1)术后24h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或低坡卧位,禁止翻身;术后第2天可适当术侧卧位;术后1周内术侧肢体制动,并加强观察心律变化。
(2)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大幅度地外展、上抬及患侧肩部负重、从高处往下跳。如果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可能是导线脱离,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3)早期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敷料碰湿或脱落要及时更换。
(4)拆线后仍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若术后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烂,同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要考虑感染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三、安装起搏器患者的康复护理
1. 一般护理
(1)一般来说,安装起搏器患者,原有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会随之改善,若术后持续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心室起搏患者,应到医院检查是否发生了人工起搏器综合征。一旦确诊,症状明显者需要更换心房同步或房室顺序起搏器。
(2)安置起搏器术后是否需要继续服药取决于患者基础情况。起搏器只能解决心脏传导问题,若原来心功能较差或伴有其他的心脏疾患,仍应根据病情坚持服药,这样才可以有效地维护心功能,降低起搏器本身对心功能的影响。
2. 肢体功能锻炼
(1)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一般在拆线后即可开始锻炼计划。
(2)早期运动可能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这属正常现象。
(3)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幅度,如从抬臂、扩胸运动开始,至“爬墙”、手臂举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垂等。
(4)尽早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保证。
3. 健康指导
一般来说,患者出院后起搏器的工作已趋向稳定,但很多患者时常担心起搏器会突然故障或停止工作,因此必要的解释是解除其心理压力的关键。
(1)告知患者电池的耗电是个缓慢过程,心脏不会突然停搏。
(2)若患者无意中进入了高压电磁场或不小心超越了手机与起搏器的安全距离时,可能出现一些异样感觉,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告知患者此时不必惊慌,尽快离开现场,起搏器就会很快恢复正常。
(3)若起搏器遭到严重撞击,或肢体过度负重时,起搏器会出现工作异常,甚至导线断离,此时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的起搏器依赖患者可能会出现黑矇、眩晕等症状,此时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将患侧肢体制动,并携带好起搏器卡(记载着起搏器植入时间,类型等)尽快赶到医院,接受检查。
四、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指导
(1)可适当做家务和正常工作;身体锻炼量力而行,如活动后出现头晕、黑矇、胸闷、乏力等请及时就医。
(2)教给患者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了解固定频率;如低于起搏频率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3)生活规律、戒烟酒、严禁暴饮暴食;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睡眠质量,防止感冒。
(4)远离高压磁场的环境,如电视台发射站、雷达区、变电站、电焊场所等;看电视距离1m远;手机应健侧使用;避免患侧听半导体收音机;下雨有雷电时,尽量在屋内不要往外出,以免干扰起搏器正常工作。
(5)患侧上肢半年内不能高于肩部,不能大幅度外旋、外展,以免电极脱落。若发现切口局部红肿及近期体温升高,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6)因其他原因就医时应将安装起搏器情况告知医生,以免做其他检查或治疗时影响起搏器工作,如磁共振、电热疗法、磁疗、电烧灼术、放疗等。
(7)出院后按照医嘱继续服药。外出时随身携带起搏器保险卡,卡片注有患者姓名、年龄、安装起搏器的类型、型号、安装日期等,以便发生意外可就近检查。
(8)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半年内每1~3个月后来院复查,以调整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