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说庄子:养生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过分地做好事或者坏事,都很危险

任何一件事情被过分地强调,

都很有可能走向这件事情本身的对立面。

原典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大致靠个谱儿

通过上一篇讲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我们知道道家对善恶没有清晰的界定,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道德观,而是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层面看待所谓善恶。

那么,如何才能够做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呢?庄子给出了很有意思的答案——“缘督以为经”。

“督”是“督脉”,指的是身体背后的中轴线。以此为基准,就可以保护身体、保全生命,活一辈子而保持身体不受到伤害。另外,还可以养护精神、尽享天年。

我是一个口头的“巴菲特主义者”——未必能做到,但我终身以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论作为自己内在价值观的一部分。

什么叫作“价值投资论”?巴菲特这一派的投资者倾向于:无论市场内部消息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环境如何,一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资是有基础价值的,就是公司长期产生利润的能力。简而言之,当买入或者卖出某只股票的时候,你必须沿着一条价值基本的中轴线来做判断——这是巴菲特的“督脉”。

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大致靠个谱儿,大致还是要遵循中道。对于做坏事做得太过分会受到惩罚,我们很容易理解。但是,做好事做得太狠,也会受到惩罚,你相信吗?

做“好”事做得太狠,也会受到惩罚

以前,小梁很不自量力,碰到一些自己很喜欢的人,便非常狂热地逢人就表扬他们,恨不得到处推广他们的能力,认为自己承担着推广好人好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前些年,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在推广拉筋拍打的医术。我自己也试过拍打,并拍出过很多瘀点,甚至导致身体的某些部位非常疼痛(不过之后会有所缓解)。于是我很兴奋,便积极地在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推广这位朋友(居然纯义务)。

后来慢慢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诚挚而毫无利益去做的这件事情未必是对的。因为这位朋友已经把拉筋拍打神化了——包治千病万病,没有人不适合拍打。

当他这样讲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到处都充斥着关于他没治好病,甚至由于拍打把人拍死的新闻。他从台湾拍到欧洲,从欧洲拍到美国,又从美国拍到澳洲。如果拍打真的没有任何效果,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去学习并使用呢?但是,如果说它能够治一切病、度一切苦厄、远离颠倒梦想、达到究竟涅槃、成就三世诸佛……肯定就过分了。

这就是没有“缘督以为经”。不以基础价值为核心轴而过分地做好事或者坏事,都是很危险的。任何一件事情被过分地强调,都很有可能走向这件事情本身的对立面。

现在,我总是非常谨慎地向公众推荐中医大夫,因为我终于理解了“医不叩门”意味着什么。我常常在医馆里面说:“好火锅自己会说话,好大夫自己就有病人,无须推广。”所以,我们会一直注意节省地使用推荐大夫这种能力。

不过,读书也不能读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庄子》的真实感受。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庄子并不是永远像他在书里面所呈现出来的那样逍遥。以我的观察,在写这些内容的时候他是逍遥的,而不写这些内容或他老婆站在旁边的时候,他可能是很不逍遥的。

第二,我对庄子“缘督以为经”的基本认识是,他讲的对世界相对不努力、不积极的态度,可能和他当时所处的社会角色以及物质程度有关。我们学习《庄子》,并不是对它的思想全盘接受,而是去体会当时的状况并对照自己,因为它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第三,庄子所谓“督”——中轴线,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庄子也是有对手的,那个人就是惠子。他是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逻辑学家,如果把他放在古希腊,估计他能够成为亚里士多德似的人物。惠子是庄子的对立面,他们亦敌亦友。如果当时没有惠子的话,庄子可能会把道理讲得更有逻辑。

一般情况下,在家庭里面,妻子往往是丈夫的对立面。正因为妻子太勤劳,才养成丈夫在家里面好逸恶劳的习惯;正因为妻子太正直,才养成丈夫是非不分的习惯;正因为妻子太果敢,才形成丈夫不够爽快的局面。其实,丈夫也有勤劳的地方、正直的部分以及果敢的时候,只不过这些都被推到了对立面。

所以,我们也要看到《庄子》的全然。

在读《庄子》的时候,小梁常常会享受到和一个遥远的聪明朋友调侃的乐趣。当学会调侃比自己聪明一百倍的人时,你就获得了超越对知识执着和自卑的能力。

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体会写书人的生命状态。他写的每个字都代表了他的愿望,也反映了他还没达到这种状态的无奈。

养生的好处——“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提到“养生”这个话题,他认为只要你能够做到“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的话,就表示养生养得好。

养生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可以保身”,身体不至于受到伤害。

古时候,一个人不小心的话,很可能会被挖掉一只眼睛或被砍断一根手指,这件事很可怕。有一次,王东岳老师讲汉字的时候,谈到“人”和“民”的区别:在甲骨文里面,“人”,一撇一捺,是立于天地之间全然的人;而“民”,指的是被利刃刺瞎一只眼睛的人。郭沫若所著《奴隶制时代》一书中指出:“‘民’字应是横目的象形字,横目带刺,盖盲其一目以为奴征。”即民为奴隶。

可惜的是,现在好多人还花钱把自己的身体变得“不全”。比如,本来下巴长得还挺正常的,非要把它磨尖不可;从一张圆盘形的原配脸磨成非原配脸,这就不叫“保身”。

第二,“可以全生”。

“生”通“性”,“全生”就是保全天性。

一些人天生是处女座,他们能够这一辈子都保持处女座的贞洁、洁癖和秩序感,永远能够从朋友身上看到不完美的地方,这就是他们的天性。如果社会化的过程太强烈,或者受到的外来环境冲击太凶猛,或许他们的性格会变成射手座的性格——不修边幅,没有原则,对秩序感要求不强烈,这就不能叫“全生”(全性)。

第三,“可以养亲”。

对此,原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亲”通身体的“身”。但是,我认为前面已经讲过“保身”,这里就不应该再是描写有关身体的状态。

另一种说法是,“养亲”指和亲朋好友互相滋养,侍奉父母到天年,把孩子抚养成人,与老伴儿“执子之手”行走街头——即使得了老年痴呆症,也有人把在街心花园看漂亮女孩的自己拖回家吃晚饭。

如果用手机来打比方的话,“养亲”就是指一部手机还可以与相匹配的电脑或其他智能硬件互相连上,互相同步iCloud信息。

第四,“可以尽年”,就是可以终享天年。

什么叫“尽年”?就是将自身用到不能用为止。现在,很多手机都没有尽享天年,本来功能还挺强的,就因为市面上推出了一款新手机,我们就希望这部手机被摔坏,或者直接就买了一部新手机。然后,生生把手机SIM卡一拔,插在新的手机里面。那部还挺好的旧手机就被弃之不管了。人也是一样,没用到生命周期的末端就不用了,就不是“尽年”。

一般情况下,我们也不敢把旧手机拿到二手手机店里面卖掉,生怕自己的信息被泄露出去。于是,很多朋友家里面就像手机博物馆一样,存放了家族成员“历朝历代”的手机。

我大致数了一下,迄今为止我最少买了一百部手机给自己和亲戚朋友。也就是说,我的手机号码历经了几十代的轮回。但是,对于那些手机来说,它们都没有尽享天年。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这个现象,其实是很浪费的。

粤语中有一个词语“好折堕”——折了的福报,就是说你的福报是打了折的,你的灵魂维次是从上面往下掉的。这句话有着很深刻的含义,所以,你别说广东人没文化。

其实,粤语里面有很多词语都是古语。比如,古时候,人们问对方吃饭了没有,叫“你食未”。直到现在,粤语里面问对方吃饭了没有,还说“你食咗饭未”。

如果去广东生活一段时间,你就会有一种既古代又超现代的感觉,去福建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这些地方的语言保持了上古时期的很多语言习惯,特别有意思。

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养生养得好,可以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可以保全自己的天性,可以与其他亲密关系保持长期良好的沟通,可以尽其天年。

你是不是觉得庄子用区区十六个字,就把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类健康几千字的描述全部讲完了?

其实,这十六个字里面还有八个字是重复的,把四个“可以”都省略的话,只剩下八字口诀:“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是真正“养生”主义的核心内容。

庄子在《养生主》的第一段提到,一般人在物理层面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在如此短暂的生命阶段,我们如何让自己活得好并尽享天年呢?

按道理说,像庄子这样的人应该不屑于讨论怎样才能够活得长这件事情。老婆死了,他不会痛苦;朋友死了,他觉得就这样了。所以,按照他的逻辑来说,对于一个人是不是可以活得很久这件事情,他并没有那么执着。但是,他却在内七篇里面专门讲“养生”这件事情。

于是,我不禁想到一个问题——庄子说的“养生”,仅仅是针对一段有限的生命吗?这个问题我准备留到最后再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