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中医论治思路和临床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三

癌症是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200多种疾病的总称,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病人越来越多,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RAC)《柳叶刀•肿瘤学》的报告:全世界癌症病人预计将从2008年的1270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2220万人,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

我国最新年报显示:2009年癌发生率285.91/10万,每年约有300余万新发病例,采用手术治疗的约20%,有1/3的病人接受放疗(电疗)、化疗、内分泌、生物免疫或靶向治疗(标靶治疗),超过半数的病人接受包括中医药的综合治疗。前不久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我国全部癌症5年生存率为30.9%,整体生存率处于较低水平。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过程中,有部分病人获得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临床效益。由于中医药在延缓肿瘤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特有的中国抗癌治疗模式。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癌症论述为慢性可控性疾病,把癌症当作一种慢性病,让患者与之长期安全地共处,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命质量,这种观念正在被国际医学界所普遍接受。人的一生都是与疾病共存的,对于癌症,短期不会出现人们所期望的治愈方法,但是把癌症的危害缩减到人们能容忍的一种慢性病状态,可能更有现实意义。

程教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和科研及教学工作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将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临诊心悟编著成《癌症的中医论治思路和临床实践》一书,从中医的角度来论述治疗癌症的思路,认为中医药是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补充和替代,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不足之处就是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优势。作者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临床特色来进行阐述: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调节;强调个体化治疗,重视病人主观感受与提高生活质量;强调中医治疗癌症的临床特色就是“带瘤生存”,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临床表现为“带病生存”的治疗策略有相似之处。主张癌症属于慢性病,则中医药治疗应该是全程参与,而不是最后的选择,中医药治疗对中、晚期癌症患者将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本书可供中医肿瘤和中西医结合肿瘤医务工作者临床实践时借鉴和参考。

故为此书作序。

全国名中医、广东省名中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中心主任
周岱翰
乙未年于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