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现实的需要
2.2.1 我国设计管理发展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对设计管理的运用和研究才刚刚萌芽,其发展看似快速蓬勃,但实际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令人担忧。
2.2.1.1 企业设计管理实践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国内的许多企业都缺乏整体形象设计的概念,而这个领域恰恰是现代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这些企业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设计上,如产品开发设计、广告宣传、展览、包装、建筑、企业识别系统以及企业经营的其他项目等。但是,由于企业领导者缺乏设计管理和整体形象设计的概念,造成与设计部门和相关设计公司的沟通存在问题,再加上对这些不同的设计方面缺乏协调的控制和统一的管理,这一系列的原因往往使企业所做的不同设计各自传达出的信息毫无关联甚至相互矛盾。这样便造成企业整体设计的凌乱与不统一,失去了用设计手段建立企业完整的视觉形象、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并扩大影响的机会,一项重要的企业资源被浪费掉了。
另外,不少企业是以一种随意性的方式来使用设计师,缺乏系统的考虑;而且在寻求与社会上职业设计师合作的过程中,带有较多的尝试性和随意性。当它们认为需要设计某一产品或包装时,便聘请一位设计师进行设计,以应一时之需,而下次设计任务,也许会请另一位设计师来进行。基本属于单项设计的合作性质,没有意识到寻求与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优秀设计师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利用他们杰出的创造力与高屋建瓴的眼界为企业创出独特设计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既不是系统的,也不是连续的。因而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外观上和功能上都缺乏有机的联系,而不像是同出一门的“兄弟”,这就给消费者识别企业的产品带来了麻烦,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还有,绝大多数企业对设计管理缺乏战略上的认识。设计是一项协同性非常高的活动,与技术开发部门、市场研究部、销售系统的互动必须是深入紧密的,企业也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准确、有效的设计评价系统,固然,创新不排斥灵感和直觉,但也绝不是企业领导者拍拍脑袋就拍板定案的,设计管理比单一项目的设计更为重要,与企业整个发展战略决策息息相关。企业要依循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在企业开发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各部门进行指导,以实现设计目标,使产品增值。成功地运用设计管理,可使企业在战略策划阶段就蕴含了经营的策略,同时,策略上的优势也为产品和企业在竞争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2.2.1.2 设计管理理论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在我国不少高校的艺术设计与工业设计教学计划或准备新开设的课目表中,都已经列出了“设计管理”课程的名目。尽管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对设计管理的研究非常重视,很多高校的教师及研究生都在研究这一领域,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就实际状况而言,这些研究虽然涉及设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设计的营销与管理,设计项目管理,设计师管理,设计教育管理等等,但内容较散乱,整个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框架,多在阐述什么是设计管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设计管理的范畴等问题,而没能得出可靠的、可供操作、执行的理论与方法。
从目前国内相关论著中不难看出,虽然对设计管理的研究正趋于纵深发展,但确实也存在着一些研究的盲区和误区。具体分析如下:
1.研究角度
很多国内专家学者在研究设计管理时,大多从纯管理的角度出发,多在阐述那些程式化、模式化的外在的物化东西(如设计流程、设计程序等);缺少从文化角度来研究设计管理问题,忽视了设计管理中内在的软战略和文化力问题以及设计工作的特殊性。
以台湾邓成连教授所著《设计管理:产品设计之组织、沟通与运作》一本为例,该书以广泛的设计组织案例为研究资料,对企业管理怎么与设计行业结合作了较深入的探索;但理论创见仍延续程序性设计理论,忽略了世界设计界的最新变化,此外,对设计生产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重视不够。
要知道,设计流程或程序只是一种操作模式,并不能与设计管理模式混为一谈。简单地说,设计操作模式只是设计管理的一部分,它只管事;设计管理模式既管事又管人,它还应包括评估体系、激励机制等等,有了这些体系的支撑,操作模式才能真正起作用。
2.研究对象
现有理论研究还存在着研究对象概念不清、界限模糊的现象,没有形成成熟的研究范式。有的设计管理研究其目标都存在着偏差,总盯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上,而忽视了设计战略、设计组织及设计文化等问题。至于对设计管理中文化力的论述及文化力的整合开发研究则几乎空白。仅有的论述也只局限于企业文化(即企业精神、企业灵魂、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思想、企业管理哲学、企业形象、企业行为规范与准则等)的概念,而这些绝大部分都是针对企业内部而言;对企业外部的文化力(如商业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科技文化、网络文化、传统文化、体育文化等)注意很少,而这些因素又往往决定企业设计在市场上的成败。这种研究是可以说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它完全忽视了外部文化力对设计组织的影响,忽视了设计管理的动态性和系统性。
在研究的具体案例上,多集中在国外先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设计管理模式。现有的具体设计管理案例分析大都集中在三星、PHILIPS、SONY以及国内海尔、联想等几个大公司,而在我国企业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它们的设计管理研究几乎没人关注。
2.2.2 文化力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技术进步的复杂化、管理内容的集成化,我国许多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作为企业运营过程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设计,已经愈来愈受到重视。为弥补木桶那块最短的木板,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设计管理观念,聘请了不少出色的设计师,短时间内也取得了出色的效果,木桶的容量急速获得提高。但是,在随后的过程中,却发现木桶里的水在慢慢变少,仔细一看,原来是新接的那块木板与其他的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木桶在漏水。究其原因,是忽视了黏合剂——文化力的整合。
图2.6 设计管理为企业整合提供平台
设计流程、程序及相关机制甚为重要,但一定要看到其刚性的弱点,应该对企业设计管理注入文化这一活水,实施软管理。
我们知道,在激烈的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对新产品问题提出了更为全面、科学的管理要求,为了提升企业的设计竞争力,不仅注重产品某项技术经济参数质和量的突破与提高,更强调创新设计思维贯穿新产品构思、设计、试制、营销的全过程(包括与产品有关的一切因素,如营销活动、公众服务、售后服务以及与企业有关的视觉形象的各个方面,包括商标、环境、色彩、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形象),在技术与艺术结合、开发与市场结合中,突出产品设计创新(包括功能创新、形式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等)、营销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等多维交织的组合创新。而这种全方位的整合创新离不开设计管理,它是建立在文化力整合的基础之上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文化体系愈是整合了不同的文化特质,那么其文化体系就愈丰富,愈有生命力,而一个文化体系愈丰富,愈有生命力,它的整合能力就愈强。”
设计管理中文化力的整合对于企业来说,可使其永葆活力和凝聚力;对于设计师及企业员工而言,则可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激情和创造力;也能够让企业的设计充满人情味、富有竞争力。
设计管理中文化力整合开发能够促使企业设计管理者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抓住宝贵机遇,主动迎接未来挑战;其次,文化力的整合有利于企业优化配置内部设计资源,企业只有实施有效的文化力整合,才能将企业的各种设计资源统一到设计战略之下,从而避免出现设计资源分配与设计工作重点安排上的冲突;再次,文化力的整合对企业内部设计部门及各个设计协作部门、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的高效运行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设计管理的协同作用;最后,文化力的整合亦为“创新”这台企业之车的发动机提供充足的润滑剂,使企业的设计创新过程能流畅、顺利地进行。
2.2.3 设计管理中文化力整合理论的提出
要知道,没有优秀的设计文化和企业文化,很难营造设计师成长的环境;没有优秀设计师的成长,很难获得优秀的设计文化和企业设计的不断创新。而我国企业在设计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力重视和研究得不够,造成某些方面缺乏有机的综合,导致设计要素相互之间以及设计管理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脱节,难以形成集中的合力,难以提升企业的设计竞争力。
在企业管理中,设计已不再拘泥于某个产品的具体形态设计,而是更多地考虑人的使用环境、背景、定位等,设计不再单纯地在产品开发、技术上突破,而更强调设计的融合,即与企业战略、消费需求、社会背景的文化大融合。具体的设计只是在整体设计管理框架下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企业形象、产品形象、服务等方面,设计需要统一即操作层面与战略层面之间的设计管理,也就是所说的整合企业各种设计资源,而整合不是目的,是要发挥其整合后的作用,以获取持续的设计竞争力。
基于这种现实,有必要在理论上对设计管理加以系统地认识和总结,研究文化力的整合开发。整合理论作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人性为旨归,时刻根据现实社会的变化对企业设计管理的各种要素不断做出综合与调整,走出设计组织内部的小循环,步入企业全方位设计的大循环。
“设计管理的改善将产生较佳的设计、较高品质的产品和较大的竞争力”,设计管理中文化力整合理论的提出对于当代中国企业设计管理研究将会是一种新的有益探索,对于当代中国企业的设计竞争力的提升将会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