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审美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人生的审美追求(2)

同样,西方的古希腊,也是极力追求审美的民族。希腊位于巴尔干半鸟的南端,周围环绕着爱琴海和地中海,百余个岛屿星罗棋布,散落其间,气候温润宜人。在文明中心雅典,夏季的炎热有海风调剂,温暖的气候简化了服装,衣着对人们是一件松散的附属品,人们活动时衣服飘动,随时会暴露肌肤,全身赤裸是希腊人特有的习惯。故而便于观察,研究人的身体比例,促成了对和谐、健美、均衡人体美的崇拜,从而产生了希腊艺术。正如丹纳所说:“在这样的气候中成长的民族,一定比别的民族发展更快、更和谐,没有酷热使人消沉和懒惰,没有严寒使人僵硬迟钝。他既不会像做梦一般的麻痹,也不会连续不断的劳动,既不沉溺于神秘的梦想,也不堕入粗暴的蛮性。”【24】对于古希腊而言,它的神圣在于美,它是一个追求健康、优美、坚强、乐生的民族。在希腊,到处是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明净的海滩和灿烂的阳光。人们充分享受这自然的美景,生活在阳光明媚的沙滩和草地,流连于竞技场上和露天剧场里,沉醉于节庆会场上。古希腊人懂得单纯的高贵和静穆的伟大,懂得孕育的沉默,故有伟大的创作;现代人却喧嚷匆忙,受物欲的驱使,受日常琐事的缠绕。即使是艺术,也同样今不如昔。在古希腊,一切艺术品都体现和谐的美,古希腊人用健全的、瞻仰的眼光欣赏裸露的人体美;而今天的人们以裸体为羞耻,又用淫邪的眼光亵渎人体之美。罗素对希腊人的精神特征有过很好的概括,他认为:“当他们伟大的时候,正是热情与理智的这种结合使得他们伟大的。单只是热情或单只是理智,在任何未来的时代都不会使世界改变面貌,有如希腊人所做过的那样。”【25】这其实是希腊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是审美化的人生的体现和表达。他进一步分析道:“在希腊有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热情的、宗教的、神秘的、出世的,另一种是欢愉的、经验的、理性的,并且是对获得多种多样事实的知识感到兴趣的。”【26】

古希腊人的人生追求,就是审美化的追求,其审美性贯穿人生的全过程。于此,席美尔关于审美性,也有一个论断。他认为,审美性是一种可称之为心理主义、主体主义或内在性的心性品质,所以,审美主义、心理主义或主体感性论是一个东西。而希腊人的审美人生,正是所谓欧洲现代性的审美性的根源,它们之间的共同性自然不必赘言,希腊人的审美人生的特征也同样表现在对感性的倚重之上,当然这个感性并非是与理性相对的低级认识形式的感性,而是一种广义的指称,它包括了情感等其他具体的感知和体认方式,它实际所指向的是一种鲜活的生动的生命体验和存在方式,这在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中表现得非常鲜明;其次,希腊人的审美人生同样也极力推扬人生的艺术,已然将艺术与人的拯救联系起来,这在毕达哥拉斯等人那里同样表现得非常鲜明;第三,希腊人的审美人生奉行的是对世界的审美态度,我们从尼采对早期希腊思想的论述中已经知道得很清楚。事实上,很多学者和思想家都注意到了希腊人的审美人生的特征并对之做出了重要论述。对希腊人而言,哲学意味着爱智慧。“在希腊语里,智慧不仅包含有对世界的理论说明的意思,而且还含有对人生一定的实际态度的意思。所以除了科学思想的独立之外,希腊哲人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自由即特立独行。希腊杰出思想家们总是作为哲学家而生活。那就是尼采所谓哲学生活无所畏惧的豁达坦诚”【27】。哲学对希腊人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纯粹是一种文学性的著述,“事实上,柏拉图根本不把他的著述活动看做是他生活水平中最重要的一面,仅仅把它叫做是‘一种愉快的消遣’。”【28】理解希腊哲学和思想,重要的不仅仅是理解文学性的著作,更重要的则是理解文学之外和文学之后充满生命力的另一种东西。策勒很适时地指出了这一点:“我们对希腊哲学的兴起,首先是在希腊民族所特有的天赋里找到一种解释,在希腊人的性格里不可争辩地存在着的那种热情的成分,受到一种渴望真理和明晰的情感的调节……希腊人自己把他们的精神特性与阳光灿烂的国土的气候联系在一起。”【29】

希腊人的生活和思想都无可置疑地表明,审美人生的追求在希腊不仅确实存在,而且还得到了积极的张扬。我们从希腊人对体育的推崇和希腊人对艺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就能分明地体会到这一点。在希腊人的血脉中,始终有种直接的、鲜活的、生动的生命在跃动,它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人生的审美化,“对于欧洲思想,审美性并不是一个由现代主义话语原创地构造出来的品质,而是希腊思想中的一个固有的结构要素。按狄尔泰的论点,希腊精神作为规定欧洲思想的确定形态的主要理念资源之一,以审美的知识学的行为为特质。审美方式与知识学方式构成互补的思想结构要素,知识学欲求确定的东西(理念、实体),审美欲求不确定的东西(感性、流逝体)。特洛尔奇亦把审美的世界观、人生观视为欧洲文明的两大基本要素之一,即古典希腊的思想要素与基督教的思想要素,审美的世界、人生观植根于古典希腊的思想要素之中”【30】。所谓审美化是人的心灵的内在过程以强烈的情感对人生及世界的一种体验,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追求。

有一则古老的希腊故事,叙述米达斯王在树林中抓住了酒神仆人西勒诺斯,逼迫他说出对人最好的是什么。西勒诺斯嘲笑说:“可怜的浮生呵,对你最好的东西,就是你永远得不到了,那就是你不要出生;不过还有其次好的,就是立刻死掉。”然而,古希腊人通过艺术的拯救而得出了相反的人生评价:最坏的是立刻就死,其次坏的是早晚要死。艺术,只有艺术,才使人生值得一过。对古希腊艺术的向往,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美学追求。不过很多人,特别是以法国丹纳为代表的,都从外部环境条件的适宜和人性的和谐去探寻古希腊艺术完美的原因。

在以席勒为代表的希腊理想主义盛行之际,尼采在其所处时代致力于希腊古典语言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中发现了色彩斑斓的古希腊文化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悲剧,尼采不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即不是用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而是用内心世界的冲突来说明古希腊艺术的繁荣。尼采,根据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的相互关系,把古希腊文化分成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史前野蛮时期,酒神冲动占统治地位,人们既放荡不羁又痛苦不堪,渴求幻象的解脱;第二阶段是荷马时期,日神的壮丽形象将人间涂成田园牧歌式的色彩,理智法则和社会压抑住生命的原始冲动;北方蛮族色雷斯人的酒神狂热侵入文明的希腊,经过搏斗,日神冲动战胜酒神冲动,多立克雕塑是胜利的标志,这是第三阶段;由于古希腊人逐渐陷入异化的泥潭,产生回归原始自然生活的要求,酒神冲动再度崛起,与强大的日神发生激烈的冲突,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彼此结合,这才有了古希腊悲剧。也就是说,悲剧产生于古希腊文化的第四阶段。所以尼采说,正是古希腊人生命本能的健全、丰盈,对生命的热爱,使他们比其他民族有更深沉的痛苦,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悲剧性质,正是从这深沉的痛苦中,出于生命自生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对于美、欢乐、艺术的不断增长的渴望。古希腊人之所以需要神话和雕塑,是为了美化人生,给人生罩上一层神性的光辉,以抵抗人生的悲剧性质。的确,个体生命不过是宇宙生命的现象,个人是速朽的,而艺术则“以歌颂现象的永恒光荣来克服个人的苦恼,用美战胜生命固有的痛苦”【31】。

尼采认为,早期希腊人由于直面人世的丑恶和酒神暴力的肆虐,曾一度陷入悲观主义。但是,古希腊人不愧是勇敢乐生的民族,日神的冲动拯救了他们。在古希腊文化的最后阶段,悲剧终于诞生了。在生死无常的苦难现实面前,古希腊人不是像印度人那样遁入空门,更不是像后来的罗马人那样极端世俗化,而是以他们特有的悲剧人生观自惕自励。古希腊人对于痛苦天生敏感,如果没有悲剧提供形而上学的慰藉,他们怎么能忍受这坎坷的人生?“我们就必须想到悲剧激发、净化、释放全民族生机的伟大力量了。只有当它在希腊人那里作为全部防治力量的缩影,作为民族最坚强不屈和最凶险不祥两种性格之间的调节女神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能揣摩到它的最高价值。”【32】可以说,悲剧是古希腊人不复为消极悲观主义者的有力证明。尼采通过挖掘希腊悲剧的深层意义,指出古希腊人信奉的是悲剧的人生观。古希腊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个奇迹,一般人从感性与理性、人与自然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进而把希腊所具有的朴素、静穆、优美、健康等特点扩展为一种人生态度。而尼采则在此基础上把悲剧提升为一种新的人生观。现代人本主义学家坚信艺术本身自足地具备完美的人性,蕴涵现代人如何完美生存的最终答案,期待美的艺术能够拯救人类。

整个世界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的整体,只有作为有道德的人的存在,才是世界的目的。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人是作为世界的本体出现的。人是自然的产物,也是区别于一切自然物的有目的行动的物。他说:“这类的存在者就是人,可是作为本体看的人。人乃是唯一的自然物,其特别的客观性质可以是这样的,就是叫我们在他里面认识到一种超感性的能力(即自由)而且在他里面又看到因果作用的规律和自由能够以之为其最高目的的东西,即世界的最高的善。”【33】

方东美也认为:“希腊人,尤其是悲剧时代的希腊人,拿艺术心眼同情地透视宇宙人生,纵遇极诞妄的意境,也能体察入微,显出其中极笃实的真相,令一切亏蔽折夺的颓情均无从注入。希腊人艺术的形象是厚重饱满的,希腊人生命的情绪是欢愉丰润的,所以能够韵流内外,气洽中边,而无丝毫罅漏。这种精神如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条,始终是坚韧遒劲,虽百折千回,也不受迫使。”【34】以上论述可谓洞见了希腊人曾经的审美追求与努力。

纵观中华民族及古希腊人的早期的审美追求与实践,在历史的延宕过程中,特别是在近代形成了不期而遇等多种形式的交汇互融,共同滋养着人类的审美追求,也生发成东西方人不同形式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理想。

第二节 人生的审美价值

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永远具有神圣的神秘性,不管它是大自然的创造物,或是进化的产物,它的起源,它的进化过程至今尚未得出连续而合理的实证。因此,我们对待生命应持有一种非常虔诚的敬畏之心,敬畏生命的创造者,珍视自身生命存在的价值。而珍视生命,不仅是看重或爱惜生命,更是要用审美之心去感受这生命的奇迹,从而懂得欣赏人类生命的伟大,懂得珍视生命的高贵,懂得欣赏生命本身的美丽,懂得赋予生命的意义,才懂得人生的审美价值。而人的生命,从诞生到死亡,则构成了人生的过程。要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除了珍视生命本身外,还要不断充实和丰富人生过程,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和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从而理解生命本身的意义,也才会尊重并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到一切有生命的万物,从心底里产生审美的情感。而敬畏生命,珍视生命,就是用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去欣赏生命,去对待生命,这是人生的审美价值中的价值。

人生过程是由若干阶段所组成,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而人生的童年,就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天真未琢,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做事唯有兴趣为目的,不受功利和世俗的左右与支配。当然,儿童在领会、品读生存的快乐时,也不断吸纳生活的经验和不断被灌入生活的经验。追忆童年是人生审美的必需,追忆使人沉浸在童年的快乐中,享受并保持生命的活力与人性的纯粹;追忆童年也是体验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忆过程中,使人从内心深处漾起对童年美好生活的体味、留恋和向往之情,同时也能保持天真浪漫的想象力,这正是审美的人生所要找寻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