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人生价值与审美化意义(6)
对人生的超越意味着不拘泥于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就要求超越那种被名利勒索的人生,而拥抱整个广阔的世界。对人生的超越还意味着超越时间存在的限制,现在的人生是对过去人生的超越,即人的一生不仅拥有过去、现在,而且还拥有未来。现在的人生是超越过去的人生,面向一种更高、更远、更广的人生追求,以实现更真、更善、更美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个追求中,实现不断的超越。如果人只满足于现在的人生,或者沉浸于记忆中过去的人生,那么,人生的超越就永远不能实现,永远不能拥有更加完美的人生。对人生的超越是为了使人生更加完善,形成有意义的人生,而绝不意味着人生过程单一与雷同。对人生的超越,也就是在人生过程中,要有奋发的人生精神和崇高的人格期许,要有生命精神的张扬,顽强的生命张力。对人生的超越只有对过去的人生进行辩证否定,肯定人生的价值和弘扬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否定和弥补自身的缺失和不足,才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到实现人生超越的表现形态,如完善的人性、儒雅的气质、丰富的智慧、坚定的意志、自由的精神、高尚的趣味、拔萃的才能等等,这一切既是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是一种对人生的超越,使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丰富,人性变得更加完善和崇高。当然,对人生的超越也会给人生带来一些痛苦的体验和意志的磨炼,但人生并不能因为艰难与痛苦的存在而望之却步,正是这种对人生艰难,对人生痛苦的超越才使得人生更具有追求的意义。如果,人在艰难与痛苦中实现了这个超越,那么,就会领略到另一种人生的体验,即精神的体验:充实与丰富、欢欣与鼓舞。这样,人生的价值还体现在只有经过这种痛苦的超越,才能造就伟大的品性和崇高的人格。历史上的所有的精神伟人,无不是在对人生不断超越的过程中铸就的,不断的超越自我的困顿和失败,超越自我的弱点和缺陷,超越自我人生中一切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存在,在人生过程的流动和发展中,使自己拥有了一个永远积极向上的优美而完善的审美化的人生。
每个人总是生活在客观世界的必然性之中,并受其制约和规范。但每个人却可以在认识世界必然性的基础上来改造外部世界。正是在这个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人类同时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使人的才能、人性、智慧、审美等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主体性和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终极关怀,这正是卢梭、康德等哲人所倡导的。卢梭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人是生而自由的”【19】,“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20】。康德却认为自由“是人类理性的根本权利,人类理性只承认也即他自身的人类理性为裁判者,在普遍的人类理性中,每个人都有他的一份;并且,由于我们的状况所能获得的一切进步都必定从普遍的人类理性而来,所以这种权利是神圣的,并且不难加以限制”【21】。
在实现自我到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塑造出一个独特的、丰满的、有精神品格的自我,无疑是最具有人生价值和审美意义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有一个著名的命题:“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人生中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自我。每一个自我都由于其独特的精神风貌而在与他人相互区别中存在,并以自己的人性和精神影响感召他人和社会,从而体现出自己人生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独特的精神风貌是自我的生命,没有精神品质便没有自我,没有精神的自由便没有自我人生的审美追求。为此,塑造一个独特的精神性的自我,就是要塑造一个独特的精神品格的人,亦即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人必须使自己的精神品格强烈而鲜明,才能使自我显现出人生崇高风范而审美化的人生风采。
人生的精神品格是一个系统,即由思想、精神向度以及包括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心理特质所组成。人的精神品格强烈而鲜明,就是其思想、精神向度以及所包括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心理特质是独特而丰富的。独特的精神品格集中体现在一个思想和一种精神的结合,并实现多种精神品质的交融。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的教育和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并不致力于这方面的努力,人们似乎不愿意在实现自我中有独特的精神品格追求。
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宇宙,是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存在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而其中蕴藏着人的全部的精神生命,任何灾难都不能毁灭它。通常情况下,许多人的内在自我始终是封闭着的,尚未完全展开。只有当人在人生过程中不断体验生命、沉思未来、欣赏艺术,拥有充实而丰富的精神生活,其内在的精神才能透现出来,并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状态与过程出发,不断检审外在的自我,从而给自我以唤醒、鼓励和指导。当人的生活被外界的力量所左右,生活在喧嚷的外部世界时,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就会丧失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人唯有不断充实和丰富内心的感受与体验,关注精神自身的活动,才会不断寻求和拓展心灵的生存空间以获得心灵的宁静、精神的自由和人生的从容。而偏重内心精神生活的人往往也善于把外在生活的各种经历与感受变成内心体验,变成完善人性和擢升心灵的积累,使人不至于迷失在外部生活中,无论经历多大的压力不再颓废与迷茫。所以,人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不论其事业有多大的价值,也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宽松与悠闲。唯有在这样心灵空间中,人才能把自己的事业作为人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样空间存在,则人永远忙碌,人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所挤压而变得扭曲不堪时,尽管能在事业上得到一些外在的成功和名利,其结果都是在使用和透支人的生命而没有感受过生命必须有的愉悦和欢欣。诚然,只要人的心灵是鲜活的、跳动的,生命的力量就会不断生发,只要人听从这心灵的呼唤,去做能真正使之感兴趣的事,不论一生做成了什么事情,也不论社会之评价如何,人都是度过了一个有丰富内涵,有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生。这样的人生蕴涵着一种生命的神性,不是所谓职业道德或敬业精神所能概括的,它取决于其人的生命精神本身而非人生行为本身,这也是人对生命的礼敬。
成就自己的人生与价值,就是要从宏阔的视野来审视其生命的过程,成为人生及生命的主人,赋予人的生命以自身的意义。做一个正直、勤奋、智慧而审美的人,既非麻木地对待生活,也非颓丧人生的追求,更非完全被其所处的时代视为最重要的东西所左右、所趋使。这就是在自我与人生的关系上而成为把握人生过程,找寻人生状态;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上,成为自己,并体现自己独特的精神价值的尊严和不断的渴求的意义,即要有自己的独立性,不盲从和迷信他人。在对智性的追求中,不只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在对人生追求中不仅仅是对知识、能力的融会贯通,更是赋予人生以独立思考、体验与独特的精神品格的价值。唯有实现了属己的真切的人生的体验,才会是属己的人生。现如今,现代社会生活往往把人的棱角和锐气都磨去,使人变得个性雷同,社会也因此会失去丰富性和凝聚力。而精神品性愈是独特,精神品格愈趋多样和丰富,由此而组成的社会的精神有机体就愈是有生气、有品性、有活力。成就属己的人生,展现出属己的人生生命及其精神品格,展现出属己而独特的丰富的精神生命,这样属己的人生生命及其价值,定会成为他人欣赏的景观,也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认同与确证。当每个人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欣赏其他人所创造的各自人生,人人都是人生价值的创造者和肯定者,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当是富有诗意的。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充实,使人处于喧嚣的、忙碌的生活之中,单调而刻板的劳作,忙碌、烦琐和各种不愿应酬又不得不应酬的各种交往,使人们失去了宁静、闲适,失去了从容、优雅,失去了内在的充实、丰富,失去精神的愉悦、欢欣。此时人便不得不到自己内心深处,去反省,去寻找那真实的、独特的只属于自己的灵魂和精神生活。卡西尔曾经概述过,科学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则在对可视、可听、可触、可感之外观把握中给予人生以秩序。所以,艺术走向生活不是被生活世俗化,而是为充实丰富生活的内含,提升人性行为格调,体验生命固有的本质。
艺术是一种自我调整的相互关系的协调,将其无数的生命质素聚合,使其凝结为一种自给自足的互助体。艺术是一种生命,自身具有一种内在的协和力,并能以自身之美、力量,以及种种永恒性的超越世俗的尊严,将生命内在的活动彰显出来,生命精神终于在人类身上找到了自身完美的形式,并完成使命的多种努力,终于为进化史开拓了一条新的坦途。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灿烂的艺术如同绚烂的云彩,使人类生存于艺术的美丽之中。人类正是通过艺术所获得的生命精神,置平稳而蛰居的幸福于不顾,开始争取其全面自由。艺术凭借生命精神宣告自己的表现意志,实现了人的这一质的超越。
蔡元培就曾提出过这样的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因为他坚信,对美的信仰会使一个疲惫不堪的民族真正振奋起来。因而,人生审美化的追求,对真正振奋当代人的心态、人格、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对人生审美化的执著追求,人就不会陷入对物质追求的人生泥潭,或盲目于金钱崇拜甚至声色犬马的诱惑中迷失人性尊严和价值;也不会在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中沉沦;更不会因社会价值观的转型、变更甚至冲突而使人生的价值意义堕入困惑、迷惘甚至悲观失望的困境。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同样可以说,美是人生,美是生命。因此,让我们从日益功利甚至浮躁的现实人生中起步,去追求、去塑造一个审美化的人生,去体验、去领略这审美的人生,这是极现实意义的。
审美人生是相对于其他人生而言的一种生命状态,其始终激荡着纯粹的审美激情。这种激情容不得踌躇与算计,全然听命于心灵的驱使。虽然这种激情本于感性生命,却有着最可贵的本真,使得人生沉浸并无牵挂地投入其生命的状态之中。而人生之中,如果没有激情的融入,没有审美的参与,就会失去丰富,失去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因此也将失去内在的和谐。而审美的人生是心灵对人性的一种内在阅读,甚至还将人的各种感受和对生命的体验汇聚于心,来消解人生价值与意义所存在的模糊,所带来混乱和迷茫,进入真实存在的鲜活的生命自身。由此来融通普通人的心灵与伟大心灵之间的境域,融通人生不同生存方式或状态的境域。
在茫茫的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地位等皆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他人去感受人生,去体验生命。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内在信念坚守以及精神生活的丰富,从而使人生映射出人性的光辉与生命精神。意识到了这一点,人们才会明白,人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己的独特的、丰富的人生过程和获得审美化的人生状态。
人是能够不断地以认识和理性去探寻并确立自己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应处地位,从而赋予人生以崇高而完善的人性,使其按照审美化的规律来造就审美化的生命、审美化的生活和审美化的人生。人生的审美化是人类近乎天性的一种追求,可以说人类对审美人生的探寻与追求则要将这种源于天性的追求提升为至纯至洁、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而人类理性正是在这个提升中横跨过渺渺千百万年、茫茫的空间,才积淀出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推动着人类生命和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当人处在人生过程之中,就会感受到人生很累、很难、也很沉重,人生得在与他人的竞争中生存;人生得在自身的情感与理性的统一中平衡;人生得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与寻觅;人生得在自我实现中克服各种困难和欲望的牵扯;人生得在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中选择与取舍。但正是这些选择使人备感人生过程的艰辛与不易,由此不断激发出对人生求索的冲动和对人性的完善,对智慧的不满足和对人生审美化的渴求,于是才会有对审美的人生的憧憬,以及对艺术的始终不渝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便使人生有了审美的内涵、审美的意蕴和审美的寻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