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审美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人生价值与审美化意义(5)

如果能深知此理,当个人在人生之中与某种不幸不期而遇时,就能坦然面对。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名利,就能够多一份超脱,从而在追求人生意义、展现自我价值、获取家庭幸福方面,就更能趋向自然而不强求。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承受人生过程变动不居与旦夕祸福的心理准备和精神上的调节能力。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及失意,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际遇。一个人即便富有进取心,但只求得到而不肯失去,实际上在心理上是极其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的失去之后一蹶不振,甚至于失去人生的信念。为此,对人生之本质有深入把握,才能彻底的觉悟。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去除贪婪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以超然物外,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我们尽可能积极进取,但是,在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有了这份超脱,我们才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其实,正如周国平所认为的那样,没有一样东西我们是能真正占有,得到了一切的人,死时又交出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断地得而复失,习以为常,也许能更为从容地面对一切。有时为了习惯于失去,不妨主动地失去。而对于一颗有接受能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地失去。我失去了的东西,不能再得到,也许会得到一些别的,但迟早还会失去,人注定要无可挽回地失去生命,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把得与失看得如此之重呢?到手的一切,连同自己的生命,至多不过是早一点失去罢了。这些皆是对人生问题极有启发和价值的洞见,是我们有待深入去思考的问题。

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人的价值观念分歧纷繁,争妍斗胜者多,稍稍把握不住,就成为洪流中人。一切行为皆不能把握自己,不能自拔,那是时下人们最常有的悲剧。人有时如一只冲撞着玻璃窗的蜜蜂,飞不出窗外去,得不到自由,因为蜜蜂不知道玻璃窗之外还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放旷而行,偏偏要在玻璃窗上寻找出路。人有时迷于事功也常常与蜜蜂行为相比邻。人生能否放旷而行,完全要看是否能够承担生活上的种种际遇,接纳它、包容它、体味它。对人生所遇到一切敢于承担,表示一个人不畏惧、不逃避、不屈从。所以能承担的人能以一种平直的态度去看世间之事,从而有真知灼见。不管他遭遇到了什么变局,是好是坏,是顺是逆,他都能从定中生慧,凡事皆迎刃而解。是孔子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仁心至理了。所以,人必须透过精神生活上的历练、提升与净化,最后完成并实现其人生,透过死亡而进入永恒的光洁圣域,来获取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现代人的生活正陷于紧张、焦虑和空虚的困境,在精神生活上亟待提升,艺术是精神生活复苏的源泉。人是否生活得快乐丰足,表面看来,决定于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其实在人文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上已有了不同的看法,许多情绪和认知上的问题,是来自主观的感受和对自我以及与环境关系的体认。对于一个视人生体验为生命追求的人来说,欢乐和痛苦都是人生过程中的收获,现实中的成败得失已经降为不复重要的东西,命运的波折和起落会因心灵的纯化、体验和人性的提升而得到补偿。凡苦难都是人生必然要面对的,在多数情况下,苦难都是人不得不承担的问题,有时甚至还具有不可挽回的某种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人生中毕竟还存在着一些别的价值和意义,会激励着受苦者承受所遇之苦难,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通过苦难来激发生机、磨炼意志、启迪智慧。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可能将它摧毁的精神意志。正是这方面的原因,在人类文化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后世的无限敬仰。因此,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人生的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

人生存着,且从古至今生存着,那么,人类究竟选取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在时间的过程与空间的环境中,人的生存会经过什么样的变化与发展,而变化的方向如何,仍是人类生存有待解决的问题。倘若仔细观察人的生存的历史变化,也许能够发现许多人类的生活法则。人生的丰富、生命的本真、生活的洒脱,是人生审美的追求,不是活给别人看,也不是活给自己看。当然,人首先要活得从容,才谈得上这些。所谓从容,就是在达到物质生存的基础上,并在精神上具有相当的积累而擢升其境界之后所形成的宁静而舒缓的生命状态。就是孔子所体悟的所谓“恂恂如也”“侃侃如也”“訚訚如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18】等人生应有的风度,这也就是一种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即要求人的生活应该充满智慧、梦幻和想象,应该有所领悟、体验和品味,应该情趣化、诗意化和审美化。这种态度并不是要放纵随便的去生活,也不是得过且过的方式去生活,而是要在生活中有醒觉,有回应能力,不被物欲所障,不被成见所迷的生活取向。

审美的人生有着从容、闲适、自在、洒脱的生活,同时,具有担当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对事业及家庭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具有完善人性与自足精神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其实质是人生对人性完善和内在精神价值的追求高于对功利虚名的追求的一种人生态度。人在观照自然万物和审视人生所作所为时,倾向于在自己生活中的精神价值、情趣与意义,而不是以此能给自身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的精神指向、人生态度与期许就是从容的、洒脱的和富有诗意的审美化的人生。人生活在世上,必须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而适合天赋素质的事业,才会使人生有意味和有情趣。而这种真正的兴趣完全是出于其本性所使然,而不是为了其他外在的目的,包括地位、名声和物质利益。乐于做自己想做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人性要求的事,就能保持和不断激发内在生命活力,以获得人生的最佳的生命状态,从而具有丰富和完善生命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人生被所做之事本身的趣味和意义所吸引,即使倾注了人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无论人生发生何种遭际,也不会因此改变其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定会获得人生真实可感的乐趣和独特的生命体验价值。

任何一种真实的生活必定包含健康的生命本能和崇高的精神追求。生命本能受到压抑,不伸张舒展,是活得不真实;精神上没有崇高的追求,随波逐流,也是活得没有意义。这二者皆互相依存,生命本能若无精神目标的导引,则显得盲目;精神追求若无生命本体的支撑,同样显得缺少依托。所以,人生的不断进取与多种努力,无论是出于名利所逐,抑或是出于精神的追求,都有其内在本质的区别。出于名利所需,就不太在乎是否满足于精神的愉悦,而出于性情所钟,为了满足心灵需求而做的事,精神的愉悦便是其基本的要求。无论读书、取友、助人、养性、塑质,还是进行艺术创作或审美体验等一切精神活动,都以精神的愉悦为体量。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感到抑郁而迫不得已,其本质便是名利的趋使而已,而这时人的精神丰富的情趣生活会被功利所被驱迫的乏味的生活所置换。在社会生活之中,时常可以见到追逐名利之人,一面奋斗不止,一面又怨声载道,怨天尤人。因为有此行为的人,利益获得比精神的愉悦更加重要,利益是一种强制的力量,长此已往,所受的压抑也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令人可叹亦可悲的。

通过艺术能重塑个体精神状态,唤起人类共同的自觉意识。期望通过艺术的力量,改变人类在物质世界的商业繁荣中所存在的冷漠金钱关系,构建暖性的人类家园;期许艺术的力量能够唤起人类温暖的心灵,使每个人都具有解放个人创造的必然性,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他自己所支配的人生过程本身。海德格尔在人类面临绝境的时候,仍然相信只有诗和艺术救度人类。马尔库塞提出“唯有艺术能拯救感性的沉沦”的观点出发,他呼唤一场使人生艺术化的——审美革命。因为艺术依赖于人类的个体生命,解除理性的禁令,向人袒露理想性的东西:希望、欲求、超升,从而使生活本身就如同一种创造性表现,人生的过程就是人生艺术的作品,如同世界的未来将成为人类的一件艺术作品。让我们欣赏人生时犹如欣赏一件艺术作品,频频驻足流连,满怀深情地去咀嚼、去体味。

第四节 人生的超越与审美化意义

从认识自我到实现自我,又从实现自我到超越自我,正是这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发展变化,才构成自我生命历程中人生价值的延伸。正如辩证法所深刻揭示的那样,除了变化本身,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变化的。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宣称:“我永远不能满足自己。”道出了自我发展的真谛。

对人生的超越是对过去人生状态的一种否定和不满足。如果说实现自我人生理想,主要表现在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而对人生的超越则主要体现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人生的过程。人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或随波逐流,就无法实现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含蕴丰富的人生过程。这会使人生陷入一种单调、枯燥无味的厌烦之中。人生价值是延伸的、变化着的,人生意义的独特性就是人生过程及状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统一。对人生的超越并不神秘,当人用反省和不满足来取代对现实人生的信奉和谨守,那么人就已经开始了对人生的超越。要相信人只要不断追求,就能对人生的进行不断超越,任何人只要有追求,就一定能实现对人生的超越的可能。显然,每个人都可以依靠实实在在的努力,使自我比原来更坚定、更丰富、更充实、更有独立性、更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更能体现人性的正直,体现其勤奋、智慧、审美的个性魅力。因此,只要人不懈地努力,永远不满足已有的努力,那么,人就可以随时实现对人生的超越。这样,在人生的追求中,人们随时就会发现,人人都有着一个比一个更人性,更正直、勤奋、智慧而审美的人生。

每一个人也总是处在与他人的一定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往往也要限制着人的发展。因而对人生的超越往往又意味着每一个人总要在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从这种社会关系中脱颖而出,使自己更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价值。但人总是生活于现实之中,无论是现实的环境,还是现实的人生,都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而,每一个人都要依据现实的可能性建构一个正直、智慧、审美的人生理想,并依据这个理想来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使人生摆脱过去而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