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与人相处有诀窍(1)

提要

谨记1 切莫批评、抱怨、指责

谨记2 切莫虚伪的恭维和奉承,但求真诚的赞美和感谢

谨记3 激发别人的渴望

1.批评是要不得的

在1931年的5月7日,纽约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城的围捕!“双枪”杀手克劳雷在警察的包围圈中无处可逃,躲在西末街他情人的寓所里。

150名警察,在克劳雷所在的公寓顶楼设下包围圈。他们将屋顶凿出一个洞,以便投入催泪弹将克劳雷熏出来。与此同时,警方在该公寓四周的建筑物上架起了机关枪,安排了狙击手,紧张对峙了一个多小时后,刺耳的手枪、机枪声就打破了这个住宅区的宁静。克劳雷以一张堆满杂物的沙发为屏障,手持短枪,不停地向警察开枪。这一幕,被上万的人围观。而这一场景,在纽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克劳雷被捕后,警察局长马罗南说:“这个凶手是目前纽约治安史上出现的最危险的罪犯。他把人命当儿戏,杀人就像切葱一样……他将被判处死刑!”

可是,“双枪”克劳雷会怎么看待自己呢?在警察围击他藏身的公寓时,克劳雷不顾身上流血的伤口,给公众写了一封公开信!克劳雷在信中写道:“我的外表下,是一颗疲累的心,一颗善良的不愿意伤害他人的心。”

但在围捕事件发生之前,克劳雷带着女友来到长岛的一条小路上,他将车停在路边,搂着女友就开始亲热。看到停在路边的轿车后,一位警察走了过去,说:“请出示你的驾照。”

克劳雷并没有拿出自己的驾照,相反,他拔出手枪,朝向自己要驾照的警察连开数枪,直到警察倒地。但克劳雷不死心,他打开车门,将警察的佩枪拿过来,向垂死挣扎的警察又补了一枪。这就是克劳累自己所说的拥有“一颗疲惫但是善良,不忍心伤害任何人的心”的人所做的事情。

克劳雷最终被判处坐电椅执行死刑,你也许会觉得,在他走向刑场时,他会有所忏悔,说:“这就是我杀人的下场吗?”但实际上他说的是:“我这么做只是为了正当防卫。”

这件事在这里想表明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双枪”克劳雷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丝的忏悔。

这难道是罪犯惯有的心态吗?我们再看看下面一些人说的话:

“我用我的一生来给人们提供快乐舒适的生活,但我却只得到侮辱和来自警方的追捕。”

这是美国第一号公敌,长期盘踞在芝加哥的最凶狠的黑帮老大——卡邦的原话,他并未觉得自己罪恶滔天,相反,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为公众造福,却不被公众所接受的可怜人。

休士在纽瓦克被手枪击中前,也说过类似的话。他曾在新闻采访中表示,他是一位为公众造福的人。但事实上,谁都知道他是纽约的头号罪犯。

我曾经为了了解更多的罪犯心理和星星监狱的监狱长华赖·劳斯进行过讨论。他说:“我所管辖的星星监狱中,很少会有罪犯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有着给自己找借口的人性。他们会说撬开保险箱或者开枪杀人是由于某某原因,他们甚至还会为自己的反社会行为做辩解,总之,将他们监禁起来就是完全错误的。”

倘若连卡邦、“双枪”克劳雷、休士以及那些尚且被关在监狱中的重刑犯都认为自己没有错……那么,我们身边的人又会是怎样的呢?

已故的华纳梅格曾经承认说:“30年前,我就知道抱怨别人是非常愚蠢的,克制自己的缺点就已经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了,哪还有工夫去管上帝是否不公。”

华纳梅格很久之前就懂得这一点,可是我在这世界上盲目的摸索了三十几年,才悟得这个道理——99%的情况下,无论你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你都不会指责自己。

批评的成效微乎其微,因为人们习惯性地在受到批评时,竭力替自己辩护,从而给自己建造一层防御壁垒。批评更为危险的是,它让人尊严扫地,从而心生怨恨。

德国军队有一条规定,不论发生任何事情,士兵们都不被准许立即申诉、批评。所以,他只能抱着一肚子怨气睡觉,除非他的怨气消失。只要立即申诉,就会受到处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必要建立起这样的规定——用来应对不断埋怨的父母、喋喋不休的妻子、言语粗暴的老板,以及那些热衷于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

历史中有许多这样的证明批评收不到成效的例子。譬如罗斯福和塔夫特总统那著名的争论,这一争论导致了共和党的分裂,促使威尔逊进了白宫,让他得以在世界大战中,留下光荣的一笔,并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1908年,塔夫特在罗斯福的支持下做了总统,而罗斯福则跑到非洲去狩猎。罗斯福从非洲狩猎回来后,针对种种事情指责塔夫特奉行保守主义,并参与竞选美国第三任总统,组织建立了公麋党。这些举动让共和党元气大伤。很快那次的选举结果就出来了,塔夫特和共和党,只获得了佛蒙特和犹他州两州选票,这无疑是共和党最大的一次失败。

罗斯福对塔夫特进行了苛责,那么塔夫特进行自我批评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塔夫特眼含热泪,说:“我搞不懂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与我之前所做的有所差别。”

这一切到底孰是孰非呢?我不想知道答案,也不会去深究。不过非常明确的一点是,罗斯福对塔夫特的批评和苛责,并没有让塔夫特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做错了。相反,塔夫特眼含热泪,极力为自己辩护:“我搞不懂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与我之前所做的有所差别。”

发生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蒂波特山油田丑闻,你还有印象吗?这件事情在美国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并且几年内关于该事件的讨论都没有停息过!在美国人的记忆里,之前并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具体的事情是这样的:哈尔信脱·福尔,当时是哈丁总统的内政部长,主管爱尔克山和蒂波特山的油田招标和出租,这两块油田所开采出的石油是要预留给海军使用的。

福尔进行公开招标了吗?他当然没有,福尔念及朋友情谊,直接将这份丰厚的合约,干脆利落的包给了他的好友图海尼。得到这块肥肉后,图海尼以借钱给福尔的名义给了他10万美金。

福尔采用高压手段,命令美国海军开进油田,赶走其他的开采商。被军队赶走的开采商们不甘心放弃开采,将福尔这一行为诉诸法庭,蒂波特山油田丑闻才得以揭发。这件丑闻几乎直接摧毁了哈丁总统的行政,全美上下一片哗然,福尔入狱,共和党几近垮台。

福尔因此事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严厉的谴责!那么他为这件事情感到内疚吗?后悔吗?不,他不后悔,更不内疚!

几年后,针对哈丁总统的死,胡佛在一次公共演讲中暗示,一位朋友的出卖直接导致了哈丁的郁郁寡欢。当时在座的人中——福尔的妻子,在听到这样明确的暗示后,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失声大哭:“什么?福尔会出卖哈丁?你这纯粹是诬陷!就算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房间里堆满了金银珠宝,我的丈夫福尔也是不会动心的。他才是那个被朋友出卖走上刑场的人。”

你看,这就是人性,做错了事情永远都只会责怪别人,但从来不会责怪自己,每个人都一样。所以,如果你明天因为某件事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不如想想卡邦、克劳雷和福尔这些人。

批评壁球,他们还是会弹回来的。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那些我们想要让他改变观念或者加以指责的人,他们都会拼命为自己辩护,并最终谴责我们的。正如塔夫特为自己做的辩解:“我搞不懂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与我之前所做的有所差别。”

1865年4月15日,一个星期六的清晨,林肯在福特戏院遭到狙击,此刻正无力的躺在福特戏院对面简陋的公寓内。他瘦长的身体,在明显过短的床上下沉得厉害,床上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邦赫的《马市》的复制品,煤油灯摇曳着淡淡的光芒。

林肯奄奄一息时,陆军部长斯坦顿伤心的说:“床那里躺着的,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元首。”

林肯是怎样受到民众的欢迎的呢?我曾耗费10年的时间研究林肯的生平,并用3年的时间写了关于他的一本书《你所不知道的林肯》(Lincoln the Unknown)。我相信我关于林肯人格、家庭等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详尽。在研究过程中,我又特别研究了林肯的为人处世。他是否也经常批评别人?当然,在他年轻的时候,那时他还住在印第安纳州的彼金湾;他不但热衷于批评他人,还特意写信作诗去嘲笑,他把写好的东西——信或者诗扔到人们的必经之路上,而其中的一封信甚至引起了对方对他的终生的反感。

后来,林肯来到位于伊利诺斯州的春田镇,做了职业律师,他依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公开抨击与他立场不同的人。

1842年秋,林肯在春田的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抨击西尔滋的匿名信,这封信刊出后,这位自大、好胜的爱尔兰政客瞬间沦为全城的笑柄。这让敏感自负的西尔滋暴跳如雷,他查出匿名信来自林肯之手后,立刻跳上马,要找林肯拼命。

林肯不愿意和他拼命,但碍于面子,不得已去应战。林肯具有天生的优势,即他的两条手臂比平常人要长一些,所以他决定使用骑士才用的剑,并且在决战前特意找到一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剑术。决斗的那一天到来后,他和西尔滋在密西西比河的河滩上对峙,幸运的是,他们两方的支持者在决斗开始的前一秒及时赶到,阻止了决斗的继续。

西尔滋事件对林肯来说是极其恐怖的,这件事情也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训。从那时起,他摒弃了之前写信作诗讥笑别人的恶习,也再也没有做过批评别人的事情。

美国内战时期,林肯屡次更换波托麦克军队的将领,但这并不能改变惨败的现实,林肯因为战事连连失利,在房间内绝望的走来走去。面对这样的颓势,全国上下都将矛头指向那些上任的新将领,痛斥将领的能力不足,但林肯并没有就此指责那些将领,相反他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他始终秉承那句格言:不要轻易去评价议论别人,以免被别人非议。

一些人,包括林肯的妻子都会在林肯的面前指责南方叛军的种种,但林肯每次都说:“你们不要指责他们,如果换做是我们,处于同样的境况下,我们也会和他们一样的。”

但是,如果问我谁是最有资格批评议论别人的人,我会说林肯,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7月4日的晚上,大雨倾盆,由罗伯特·李将军率领的南方军队一路向南方撤退,当军队到达波托麦克时,波托麦克河因大雨而水位暴涨,生生阻断了他们撤退的路,而他们来时的路也被乘胜追击的北美联军占据,对于罗伯特·李将军来说,这一次,他们已经是插翅难飞了。

林肯知道这是结束这场战争的最好机会。他发电报命令弥特马上拿下罗伯特·李将军的军队,为以防万一,同时还派出特使嘱咐弥特立刻进攻。

那么这位弥特将军是怎么回应林肯的命令的呢?弥特并没有遵照林肯的指示去做,相反,他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讨究竟该不该进攻。并在回复电报中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就是不愿出兵。这样的一种情况为罗伯特·李将军争取了时间,河水水位退下后,罗伯特·李将军带领他的军队迅速撤离了波托麦克。

林肯得知罗伯特·李将军的军队已经逃走后,怒不可遏,“弥特到底是要搞什么!”他对自己的儿子劳白咆哮,“天哪,他到底是要搞什么!罗伯特·李将军的军队就在我们眼前,只要稍微动动手指头,就能轻易的拿下他们……在那种情况下,只要是个人都能够搞定,要是我自己去,早就把他抓住了。”

在极度失望和悲伤之下,林肯给弥特写了一封信!那时的林肯,为人拘谨,言辞谨慎,所以那一封写于1863年的信,应该算得上是言辞最为激烈,斥责最为严厉的了,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弥特将军:

我想你对罗伯特·李将军逃脱一事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还一无所知。

他原本已经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只要将他抓住,这场战争马上就可以结束。

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内战的结束遥遥无期。上一次面对陷于如此境地的敌军,你都不能将其击溃,这一次,你又怎么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我对你现在能否取得成功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因为你竟然让那个大好机会白白的溜走,你的行为太让我痛心和失望了。

就你看来,你觉得弥特将军在看到这封信之后,又有什么感想呢?

可事实是,弥特将军完全没有看到过这封信,因为林肯并没有将这封信寄出去。这封信得以问世,还是在林肯去世后在他的文件中的一次偶然翻阅。

我猜想,林肯在写完这封信后,踟蹰了一下,他望向窗外,喃喃自语:“等等,我也许不应该这么急躁,我坐在这安静的白宫里,给弥特下命令,让他进攻,可如果我身处葛底斯堡,同弥特一样看到了因战争而受伤或死去的战士,看到了满目疮痍的大地,听着士兵痛苦地哀嚎,也许我不会着急下达进攻的命令……如果我的个性和弥特一样怯弱,说不定我也会采取和他一样的举动。而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就算我将这封信寄给弥特,抒发了我心中的不悦和恼怒,弥特也是会为自己寻找借口的。又或者,我的这封信会让他伤心,让他记恨我,甚至于让他失去指挥官的威信,让他没有办法继续统领军队,更严重的是,他说不定会就此辞职。”

也许正是由于林肯多想了这些,这封信才一直默默地躺在不为人知的文件中,不被人知道。他之前经历过的事情让他明白,苛责和批评对于别人都是无济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