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带好团队,就要让对的人做对的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创新,才能在变中求得生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该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求得生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要在运动中,企业就有生存下去的能力。

供不应求的年代

在中国,曾有那么一段时间,供应紧张,人们有消费能力,但是产品供应十分有限。在这个时候厂家只要生产就有利益,于是很多企业都拼命地组织生产。

然而这段时间并不长,很快在很多行业产品生产出现了饱和,甚至过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始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形势。对于企业来说,供不应求的年代已经永远过去。

如果在一个生产的年代里,企业只要专注于生产就有利益可图,那么企业求稳定发展,员工求稳定生存,那也无可厚非。

但如今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并非生产做得好就有利可图,企业其他方面,如营销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还是抱着原有的生产观念,那么很难在现实中求得生存。如今的市场竞争不是生产战,而是淘汰战。企业如果不思进取,那么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当前的市场中生存,最根本的就是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生产观念,积极创新,去寻求新的增长点。同时在企业内部要树立创新观念,要让企业的所有员工动起来,而不要等着领导者拿主意,想办法,也不要靠天吃饭。

对于企业来说,竞争的残酷要求企业必须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引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鲶鱼型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是必需的。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作为会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为企业的前途打下良好基础。

所谓铁饭碗

确实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存在着铁饭碗,存在着人们认为可以寄托终生的职业。然而这段时间也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着铁饭碗,所有的铁饭碗只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之中,而这种认识从根本上讲是错的。

曾经有很多纺织员工认为纺织工作是铁饭碗,毕竟中国有13亿人口,每一个人都要买衣服穿。如果把世界人口算在内,世界所有的人口都要衣服,自然纺织行业永远不会凋零,纺织工作自然是铁饭碗。

事实已经证明,纺织行业确实永远不会凋零,但纺织工作绝对不是铁饭碗。如今任何人手中捧的都不是铁饭碗,都是随时都可能被摔破的瓷饭碗,因此更要有上进心,要求得创新和自身安全。

很多员工就像沙丁鱼一样,认为自己只要首先占据一个好地方,以后一辈子都可以靠这个地方弄口饭吃,这种观念是不对的。随着渔夫将更多的沙丁鱼抛入船舱之中,自己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在这个时候如果还不求进取,就很难保证自己的生存空间。

永远都不要相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如果自己放弃了进取,那么就只有等命运的安排。既然自己都不争取什么,那么命运又能给自己安排什么样的好差事呢?

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要让别人掌握着,要自己能够控制命运,控制自己将来要走的路,而不要处处跟随着一个领路人不假思索地一直走下去,这样很可能走进一个深渊,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最宝贵的财富:不甘心

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不甘心。员工在工作中也要有着一种不甘心的精神。正是这种不甘心的精神促使员工不断地自我激励,不断地追求创新,最后获得成功。

自己甘心于现状吗?这个问题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常问自己。如果没有问,建议大家现在就开始问一下,我的现状是什么?我以后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一天都给每一个人24小时。上天对每一个人又是不公平的,每一天每个人所生存的时间都不完全能够达到24小时。有的人从刚醒的那一刻就已经过完了一整天,有的人到睡下去的那一刻还在高效率地利用时间。

曾经有一个喜欢观察外面世界的人,他喜欢看芸芸众生。有次他特意从很远的地方坐车回家,在车上他望着窗外的人,他们十分忙碌、十分辛劳,偶尔遇到两个悠闲自得的人,也没有看出来他们有些许幸福。这些人过的生活不是他想过的,这些人对于他来说,都是他一辈子想回避的人,他不能和他们为伍,那样迟早他会甘于平庸下去的。说一句十分不客气的话,他不想像他们一样成为行尸走肉。

做一个人和一具行尸走肉的区别在于这个人是否甘心。不甘心的人会朝着理想一步步地前进,对于他们来说,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有目标,他们每天都朝着目标前进,因此日子也过得十分的充实。而甘于现状的人每天都没有目标,他们只是过着惯性的日子,在习惯中过每一天,最后到老了一无所成。人最可怕的就是梦醒了却发现无路可走。他怕真的梦醒了无路可走。所以每天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都按照目标来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行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目标会明白无误地告诉你。他不想像行尸走肉一样生活着,那样活着没有多少意思。最后他走了出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永远珍视他那次很有收获的经历,把它作为最宝贵的财富。

学习改变命运

只有一个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吃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便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确实十分有哲理。人和人虽然是平等的,但人和人是有区别的,不同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所能调度的资源是不同的。人和人的区别主要在于后天的学习,后天努力学习的人自然在困难的时候能够调度更多的资源,而后天疏于学习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所能调度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如今的生存现实促使人们不能疏于学习,要不断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更适应现在变化日益激烈的社会。

不要害怕失败

做人不能害怕失败。有些人曾经迈出过脚,但一遭遇到失败就立即缩了回来,再也不敢尝试。

我们来看一个美国人的“败绩”: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再度生意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这个大失败者就是亚伯拉罕·林肯。无数次的失败,都没有让他泄气。他心存恢宏的希望,有强大的信心与敬业热忱,终于在52岁时登上了总统宝座。世界从来就有美丽和兴奋的存在,它本身就是如此令人神往,所以我们必须对她敏感,永远不要让自己感觉迟钝、嗅觉不灵,永远也不要让自己失去那份追求成功的热忱。

在人的一生中,做得最多和最好的成功人士,必定是不害怕失败的。即使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才能,必定是最不怕失败的人取得更大的成就。不怕失败一方面是一种自发力量,同时又是帮助你集中全身力量去投身于某一事情的一种能源。许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卑感,常常低估了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缺少热心。其实,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的健康、精力与忍耐力,并具有重大的潜在力量,这种自信会给予你极大的帮助,热爱自己,就会帮助你自己成功。

在岗位上实现理想

人要在组织中求变求活,就必须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岗位。如果发现自己的岗位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很大的差距的时候,人应该怎么办呢?

这种差距在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社会,往往发现,现实工作岗位与理想差距很大,这个矛盾使得一些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失意沮丧。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当前的工作,而且会给一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在这种时刻,首先要分析理想中的岗位与现实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

一般来说,刚刚踏上工作岗位,要找到一个工作内容与你所学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非常吻合的岗位是过于理想的。所谓的专业对口、兴趣吻合也是相对的,不应以一时的差距而心灰意冷,无精打采。在适应相当一般时间以后,你发现仍不能改变心境,你可以在适当的场合,以商量的口气向你的领导者提出:另一个岗位较适合你,其结果必须经领导者领导者综合考虑后决定,并且原则上要尊重这个安排。

对于适应新的环境,每个人都应有一个积极的心理倾向,充分认识到适应环境的必要性,把它视为自己的需要。每一个人都把新的环境想象得过于美好。大学毕业生往往渴望成才,以改造社会为己任,但认识社会、适应环境,正是你成才立业的前提。自视清高,脱离社会,这种心态是不足取的,肯定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和自我身心的调适。你不妨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交几个新朋友,从工作方面,可以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少走弯路,互相帮助,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增强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的自信心。

变革的阻力来自何方

组织中进行变革,进行创新,那么变革的阻力会从哪里来?

最根本的阻力会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很多既得利益集团都害怕变革,因为变革影响了他们的利益。但是组织如果不变革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而要变革必然会影响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要将组织从死水一潭的状态下解救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一个环境,鼓励创新的人脱颖而出。而这个环境的创造,必然会牺牲既得利益集团的一部分利益。以商鞅变法为例,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个利益在于没有军功也可以取得爵位,然而要想使秦国的百姓都拼死打仗,就必然要破坏这个利益,要使得有军功才能取得爵位。这种对原有利益的剥夺而建立新环境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既得利益集团的一致反对。

很多组织没有活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机制出现的问题。要建立一种新的机制也必然需要将组织的原有利益进行重新分配。其实从长远来看,组织建立新的机制所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原有利益,既得利益集团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大利益。然而很少有既得利益集团能够看得长远的,他们把任何变革和革命都看作异类,都一棍子打死。

而组织中的员工,即使没有获得利益,在死水一潭的组织中慢慢熬,也往往会倾向于稳定,会倾向于既得利益集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对前途不能看透,他们不知道前途会是什么。他们与其承担变革的风险,不如追求一种比较稳定的生存状态,即使这种生存状态很糟糕。

优秀的文化决定了走向

企业需要培养一种鲶鱼文化,这种鲶鱼文化的本质是创新文化,是不满足于现状,立足于长远的文化。

鲶鱼文化的基本出发点是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必须看得长远。当前的不适应是为了今后的更加适应。整个社会现实都在不断改变,如果企业不变,企业自然会落后。

鲶鱼文化中最基本的是机制。只有建立良好的机制才能够保证企业长久的生命力。企业不能总是依靠人治,而应该有一个能激励人的机制。员工在这样的机制中能够自觉地行动,而不需要过多的鞭策和约束。

鲶鱼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对创新的保护。对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保护必须被企业所重视。如果在企业中创新被视为另类,视为不合理,那么谁还有勇气和决心去创新?如果大家都不去追求创新,那么企业的前途又在哪里?

在鲶鱼文化中领导者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领导者在鲶鱼文化中起着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授权和控制,而不是事必躬亲。

在鲶鱼文化中,鲶鱼型人才是关键,这种人才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这种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改革观念都十分强烈,因此也必须对这种人才进行必要的约束。毕竟企业引进鲶鱼型人才的根本是为了组织的发展,而不是为了鲶鱼型人才的价值实现。

在鲶鱼文化中,沙丁鱼必然要出现自动地淘汰。对于那些已经没有求新求变意识的沙丁鱼进行淘汰是理所当然的,而那些能够在变革中求变的沙丁鱼自然是企业需要保护的。沙丁鱼出现部分淘汰是正常的,但如果沙丁鱼出现全面淘汰,那么企业领导者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做法是不是过激了,毕竟太激烈的革命不利于组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