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一九七三年初,我有幸得到老師同意開始學琴,由那年二月直至七五年九月爲止,除了節日和寒暑大假之外,每星期會到愔愔室一次,認譜、學彈、抄譜、享用必備的茶點,然後飽足地歸家。愔愔室窗外,是英皇道的公共汽車站和電車軌,馬路的對面是北角消防局,喧噪中,愔愔室儼然一片浄土,每一個學琴的下午都是寧靜愉悅、令人難忘的學習經驗。直到如今,我所記得的琴曲,時常有救火車響號的伴奏,當然還有『虎嘯『鬆靜的琴音、老師雙鸞對舞的手、書法娟好的琴譜、空氣中洋溢著的花香與茶香……整個學習情景與音樂記憶同時浮現腦際。
記得第一課先學安絃,以後的幾課從《古琴初階》中選學數則指法練習,然後便依照《愔愔室琴譜》前三卷的次序學習。初期每一次學一小操,後來學大曲則每次一兩段。上課時用心觀察老師的示範,在明白了指法運作、對音樂有基本理解之後,就抄下所學的一段曲譜回家熟習。下一次上課衹要能背譜彈奏,老師就會爲我指正錯誤、鞏固認識,然後再教新技法、授新樂段。每學成一曲,老師會抽出時間,叫我把累積的一列曲目,按次第反復重溫。總結一下我所學的曲目,算得上收穫豐富,自〈仙翁〉至〈瀟湘〉,共計學了琴調三式,大小琴曲二十四操,其中除了三兩首小曲不大愛彈以致比較生疏之外,其餘都熟記在心,迄今不忘。在不過兩年半的日子中,老師循序善誘,有效地爲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些年來我積累了一點教授古琴的經驗,也時常參照愔愔室的曲目次序教學,如今從頭閱讀此譜,更能明白到其中的精思細密,這實在是一列由淺入深、進度合理的教程。琴譜的第一卷可視爲入門初階,三至五分鐘的小曲,全是充分體現古琴器樂特性的趣味小品,不但包涵了常用指法,而且旋律動聽、結構完整,有基本功訓練的作用而無練習曲機械乏味之苦。第二卷以後學習的興致更濃,我覺得這一階段是古琴樂感與彈奏思維的進階學習,諸如感知旋律的伸延變化、結構之起承轉合、樂句樂段之轉折開合,辨別指法之虚實方圓、散板之起伏跌宕等,無一不是構成琴樂風格的基本元素。換言之,學者衹要依照老師所授的法度,把第二卷彈好,就基本上能夠掌握古琴的規律和韻味。在這基礎上再學第三卷的大曲,自然水到渠成。依我的觀察,同門之中有由於環境因素,僅彈了卷二便中斷學習的朋友,以所得之法堅持練習或者進一步自學,日久竟得很好的成績,反之,彈不好〈平沙〉、〈梅花〉,就難知〈龍翔〉、〈瀟湘〉曲意了。老師採用的是傳統『以曲帶功』的方法,從不孤立處理技術問題,總以音樂爲本,由入門開始便將技法、節奏之類的訓練與音樂的感觸、神韻,全部透過樂曲一并傳遞。
蔡老師的傳授以示範爲主。每教新曲,先端身定神,誠敬莊重地從頭到尾彈一遍,不但每次都是完美的演奏,而且是琴容、琴音與琴心整體的呈示。在她來說,不論獨奏自娯、上課教學或者公開演奏,一様嚴肅,并無分別。示範之後,說明曲題、解釋譜字和技法,語言簡要,甚少議論,尤其在指法摹仿的階段,總是不厭煩地示範。有時節奏上出了毛病,或者吟猱動作掌握不住,老師會用她的崑腔哼出樂句,助我循聲尋向,很快就解決困難。某些指法,譬如出神入化的『逗』、『喚』、『飛吟』,時至今日我還沒有學好,儘管如此,老師示範時的音響仍然在耳、指勢動向歷歷如目,此種深刻的記憶,完全是反復示範所留的印象。
愔愔室上課,必置兩琴對彈。學一曲到了能背彈的時候,衹是初得規模,於曲中細緻變化尚未能領會,這時老師會逐曲逐段與我對彈,好比旅遊嚮導,領我尋幽探勝。師生齊奏,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對學生具有不同的效果。最初作用在糾正錯誤、鞏固記憶,在老師陪同之下,學者可以自然地調整落指之虛實、散板之錯落、音色之亮采等細微感覺。進一步可以摹學全曲氣息之連貫起伏、演繹樂曲時心理之深層變化,用心的學者自然會在齊奏之間捕捉到絃外之音。《愔愔室琴譜》前三卷的曲目,我跟著老師合彈了算不清的次數,即使彈得不好,老師總鼓勵我說『蠻好』『挺熟啦』。偶而一次背得滾瓜爛熟了,自覺有點得意,老師會婉轉地說『太熟也不一定好』!或者會叫我再用心從頭獨奏一次。傳統所謂『口傳心授』法之微妙處,乃在能傳授音樂的神韻,學者先效其形,再摹其神,到了某個層次,就可以得意遺形了。以下有趣的現象,說明這種傳統教法的優勝處:多年以來,愔愔室弟子所學的是同一套曲目,故此同門對彈的時候,仿佛四手同聲一旦分開獨奏,則各有精神面貌。在曲譜約定的規範之下,彈琴者可以發揮個性風格,這才是眞正符合藝術精神的教學法。
世界上無論哪一種音樂的傳授,如果有完美示範、循序誘導,加上應機的啓發,就是最好的教學法。古琴在這方面沒有兩様,唯在古琴簡樸的記譜系統、重視傳遞神韻和強調抒發個性的傳統下,以師生齊奏來配合心法信息之傳承,效果就更顯著了。依我的經驗,好些學過的樂段,即使已儲存在記憶中,仍要經過長時期咀嚼才眞正體會個中意味。同様的曲子,十年廿載之後與老師對彈,玩得高興,偶然會有應合無間的感覺,又或者發現對方的處理改變了,於是相視而笑,別是一番樂趣。我也曾經自學打譜,試彈過不少曲調,可是無論如何熟練,總不及這兩年半所學的印象那麼深刻牢固。依我所見,愔愔室其他學生的一般情況亦大同小異,同門雅集,衹要是愔愔室的曲目,一次隨意拈出三五操,不太困難。大家在愔愔室教程基礎上,既有了基本功,就可以進一步探索其他曲譜,或打譜或作曲,各各開展自己喜愛的音樂旅程。可謂繼志矣』。吾師,善歌者,亦善教者也。
《學記》曰:『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
劉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