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五千年中国书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散氏盘——草篆滥觞之作

书法赏析

散氏盘也叫“矢人盘”,是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因其长篇铭文而著称于世,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

散氏盘出土后,被江南的一位收藏家购得,之后长期存放在扬州。著名学者阮元在经过考证后,将其定名为“散氏盘”,散氏盘由此名扬天下。嘉庆十五年,也即公元1810年,湖南巡抚阿毓宝购得此盘,并在嘉庆皇帝50岁生日的时候,将散氏盘敬献给皇上作为寿礼。

▲散氏盘铭文

当时,嘉庆皇帝虽不准臣子进献珠玉,但书画等文物还是允许的。据说,阿毓宝竟因此得了两江总督的高位。因而,老古玩界也流传着“阮元定名散氏盘,阿毓宝献宝祝寿荣升”的说法。

不过,散氏盘进入皇宫之后,一直被闲置,以致后来竟无人知道它究竟被收藏在了什么地方。1924年,在溥仪出宫前,内务府开始核查养心殿陈设,意外发现了散氏盘。起初,人们怀疑散氏盘是赝品,经过与旧拓本对照,才确定它是真品。之后,溥仪令人拓了50份拓片,分赠他人。

1935年,散氏盘和清宫其他文物一起被移交北平故宫博物院。抗战时期,散氏盘曾随大批文物南迁,并最终被运往台湾,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散氏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圆形,双附耳,腹饰有夔纹,圈足则饰有兽面纹。盘内底铸有铭文357字,记述了矢人付给散氏田地的事情,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同时在最后记载了举行盟誓的经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氏盘的铭文铸于盘内底部,共有357字。该书法浑朴雄伟,字体豪放而质朴,敦厚圆润,字体结构壮美多姿,既有金文之凝重,又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可谓草篆滥觞之作。

散氏盘铭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拙”,字体朴拙、线条厚实,体现出一种浑然天成之美。作为西周晚期文字,铭文方整之中不失圆润,字形开张,显得妙趣横生。除此之外,盘上的字重心忽左忽右,使得每一行的字都有明显的跳跃感,加之其章法错落有致,使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有机地联合在一起,顿现飘逸之美。

由于线条古朴、变化极其丰富,散氏盘书法被众多后人临习。而由于散氏盘铭文的造型呈现出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的风格,该作品也是后人学习大篆的极好范本,并与毛公鼎、大盂鼎并称为“金文瑰宝”。

趣味链接“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国宝

“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位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62年,建成于1965年,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共有4层。

如今,院内有藏品60余万件,其中包括肉形石、翠玉白菜、五彩龙凤大盘等著名藏品,而散氏盘、汝窑天青水仙盆、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快雪时晴帖、华子岗图、国子监刊本《尔雅》、帝鉴图说十件藏品更是被视为“十大国宝”,可谓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