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汉隶代表作
书法赏析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也即公元185年,碑阳铭文记述的是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
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于建宁二年,也即公元169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随即率兵征讨疏勒国,杀疏勒,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郃阳令。此碑是曹全下属群僚集资刻石以颂扬其功德之作,碑中记载了光和七年,也即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时,“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的形势,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见到的多是石碑断裂后的拓本。1956年,《曹全碑》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
▲曹全碑
《曹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在现有汉碑中,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该碑拓法虽不为精善,但较之当时所拓,仍显可贵。值得一提的是,此碑文多别字,故后人曾疑其为摹刻品,但就碑文端直朴茂的特点,不是汉人恐怕刻不出来。
曹全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该碑阳面有书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5列。该碑碑文字体精美,飘动秀逸,是汉隶代表作之一,为历代书家所推崇。其结字匀整,秀润典丽,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成熟期飘逸秀丽书法的典型作品。
《曹全碑》不仅字写得美,而且石质坚润,刻工精良,所以历千余年而字口清晰,棱角分明,在汉碑中颇为罕见。此碑对后世影响很大,临习者甚多,郭宗昌跋云:“此方出最初拓也。止一‘因’字半阕,其余锋铓利,不损丝发。因见汉人不独攻玉之妙,浑然天成,琢字亦毫无刀痕。以余平生所见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神奇浑璞,譬之诗,则西京;此则风赡高华,如建安诸子。譬之书,《礼器》则《季直表》,此则《兰亭序》。”又评碑阴“书法简质草草不经意,又别为一体。益知汉人结体命意,错综变化,不衫不履,非后人可及。”
现代书家费声骞则评价《曹全碑》称:“此碑书法秀润典丽,字形飘逸多变,是著名的汉隶之一。但有人嫌它圆匀柔美有余而朴素雄健不足。其实《曹全》隶法,遒丽紧密,虚和雍雅,笔意飞动,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柔中带刚,细筋入骨。在汉隶的碑刻中,《曹全碑》堪称字迹最为清晰的一种。”
此外,碑文的转折法变化也十分丰富,或圆转而下,或向右轻按后翻折而下,或在折处提笔归中,然后翻折而下,或另起一笔,凌空向右上圆势按下,然后重心反下,折笔而下等。这些转折法,在汉隶中虽大体相同,但因各人的用笔方式不同,情趣也是不同的。
而从书风上看,此碑可谓婀娜多姿,艳而不俗,情驰神纵,寓清秀于风月之间,明丽清雅,堪称汉碑至宝。
趣味链接曹全其人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生卒年不详。光和七年,也即公元184年,县民郭家响应黄巾起义,关中时势告急。曹全由酒泉福禄长调任合阳县令,镇压郭家起义,并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招抚流亡,存慰老人,并出家钱买了米面,赈济残疾盲哑。此外,其长女桃斐也用药膏治愈了不少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