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故事4:心理学与情感生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血脉中的本能——亲人情感(2)

寒风中的相依为命——单亲家庭

都说人生如戏,有时候,电影拍得超越了真实,真实的故事却像是一部冗长的电影。在寒假回家的火车上,明宇第一次开口和陌生人讲话,并且只说了一句“您是要到哪里?”就牵扯出一个复杂的、感人的、令人唏嘘的故事。

坐在明宇旁边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虽然年华不再,但是老奶奶看起来慈眉善目、非常愉悦,当她露出温柔的笑容时,甚至比中年人看起来更加轻松,更加坦然。老奶奶回答过她的目的地之后,便和明宇攀谈起来。“你是科大的学生吧?”明宇害羞地点点头,老奶奶继续说:“你一坐下,我就猜到你应该是科大的,你的样子,和我儿子当年差不多。我儿子也是这所大学毕业的,大一开学的时候,还是我送他来的呢。”

老奶奶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讲起了她的人生经历。大学时期的明宇一直很安静,不善言辞,常常羞于开口,不过,多听少说的习惯让他变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倾听者。明宇不太喜欢暴露自己的内心,却很乐于倾听别人的故事,这个是他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他和别人进行互动的方式。

原来,这位老奶奶已经63岁了,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她以一人之力抚养了一对儿女,并且将他们培养成非常优秀的人。半辈子艰辛过去了,她却不愿意跟着儿女到城市中享福,而是一个人住在老家,养花种草,归守田园。在年终岁尾乘坐火车探望亲戚姐妹,成为她生活的另一乐趣。

二十几岁时,还是大姑娘的老奶奶在学校里任教员。两年后,她遇到了未来的丈夫,相处不到三个月,两个人就结婚了。丈夫当时是电工,论家境和工作,和老奶奶家差距很大,为此,老奶奶的父母都反对他们来往。但是老奶奶却不这样认为,他是人群中的帅小伙,而且性格很好,对人体贴,于是,老奶奶心满意足地经营着婚后的生活。

四年的时间里,两个孩子陆续降生。虽然是儿女双全,生活却变得拮据起来,娘家贴补的钱也不够花,再加上儿子生病,原本紧张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了。给孩子看了两年病之后,丈夫忽然提出了离婚。“我是后悔得要死啊,怎么看上了这么一个没担当的男人,离婚就离婚,离了婚省得拖累他。”负气之下,一场婚姻破裂,女儿被外公外婆接走,儿子由老奶奶一个人带。

伤心归伤心,孩子的病依然要治。许多医生都觉得这个孩子没救了,但一年之后,他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老奶奶在学校分到了职工公寓,将两个孩子接到了身边,从此开始了她又当爹又当妈的日子。那一年,她还不到三十岁。

“孩子进入幼儿园读书的时候,人家父母都是两个人牵着一个孩子,我是一个人牵着两个孩子,那感觉……”老奶奶回想当年,情景依稀晃在眼前。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可是两个孩子还是闷闷不乐的,问他们为什么,也只是摇摇头不说话。直到放学的时候,儿子哭着问:“为什么爸爸不来接我?同学们说,我是没有爸爸的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人问关于爸爸的问题,即使偶尔看到别人的爸爸,两个孩子都会按照妈妈的嘱咐自言自语地说:“爸爸不和我们住在一起,他住在另外一个房子里。”可是,真的要直面这个问题,真实地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离婚了,而且爸爸已经和别的女人结婚了”时,实在是难以启齿。

幸运的是,老奶奶的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他们不仅在中学里成为优秀学生,还考取了重点大学。为了节省路费,两个孩子约好,哥哥寒假回家,妹妹暑假回家,两个人轮流做兼职,轮流回家里陪妈妈。儿子说,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女儿也很懂事,每次母女两人意见不合,从来都是主动妥协。

可惜的是,两个孩子和老奶奶的感情非常深厚,却从来没有得到过父爱。大一入学的时候,爸爸没有出现;大学毕业的时候,爸爸也没有出现;直到儿子、女儿纷纷结婚,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也没有露过面。“我想他也是日子艰难吧,否则也不会二十几年不见孩子。我也让他们站在他爸的立场上想想,如果什么时候遇到了,不要怨恨他。”

从老奶奶带着微笑的脸上,可以看出背后的无奈。虽然儿女们都生活安定,家庭幸福,却总是有一些缺憾的。“我总是觉得对不住两个孩子,即使我再怎么努力,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总是缺点什么的。不过,我还是挺感激他们的,如果不是他们和我相依为命地过这么多年,真的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

看着情绪有些激动的老奶奶,听得沉醉的明宇也有些动容。为了缓和气氛,明宇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您的前夫来找您复合,您会怎么办?”老奶奶“噗哧”一声笑了,脸上的表情立刻由悲转喜。老奶奶拍着明宇的肩膀说:“看来,你还真是个孩子啊,还没真正了解人生呢!其实啊,你也不是第一个这样问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和他除了是曾经的夫妻,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复合就免了吧,如果他肯去看看孩子,我倒是挺欣慰的。”

听了老奶奶的话,明宇默默地点点头,可是,他并没有真的理解老奶奶的意思,毕竟,那年他只有20岁,还是相信“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种爱情誓言的年纪,就像老奶奶年轻时一样。所谓“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若非到了老奶奶那把年纪,怎么能理解一个女人成就的史诗呢?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一世安然

孟子《跬道》中曰:“理亦无所问,知己者阕砻。良驹识主,长兄若父。”意思是,家中的长子应该协助父母照顾弟妹,主持家务;如果家中的父母外出或者去世时,家中的老大更要担当起父母的责任,照顾好弟妹,尽到抚养、教育的责任。

这种家族式的责任制延续到新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对于出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一代人来说,经济凋敝,人口增长,一个家庭往往都有兄弟姐妹好几个,如果父母遭遇不幸,或者父母没有能力养活所有孩子,兄长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想弟弟妹妹饿肚子,就只能挺直了腰杆,从懵懂少年变成一个深谙人情世故的成年人。只有这样,弟弟妹妹才能健健康康地成长,才能支撑起一个家。

多年来,方子健就是遵从着父亲“长兄如父”的遗嘱,含辛茹苦地照顾着三个弟弟妹妹,他和妻子陆美娟一直辛苦工作,节衣缩食地生活,不仅要抚养自己的孩子,还要同时负担三个弟弟妹妹的生活开支。可以说,子健从来没有轻松过。直到最小的妹妹结婚成家,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时,子健来到父母的坟前拜祭,才说出了那句沉淀在心中近20年的话:“爸、妈,我终于完成任务了。”

19岁那年,父亲去世,留给子健一位年近40的寡母和三个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父亲在弥留之际,将子健叫到身边,断断续续地说出“长兄如父”四个字,随后便撒手人寰。实际上,即使没有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作为家中长子的子健也会用自己的力量,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让弟弟妹妹过上好日子的。

父亲生前是工厂里的焊接工人,曾经获得过无数的表彰和荣誉,可惜,这些荣誉并没有为这个子女繁多的家庭换来实际的经济报酬,况且,在那一辈人的价值观里,荣誉永远要比金钱重要。父亲去世后,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一时间陷入了经济困境,正准备考大学的子健为了不让弟弟妹妹饿肚子,只好放弃考大学的机会,申请入厂,接替父亲的工作,像父亲一样通过劳动来养活一家人。

母亲是一个旧时代的妇人,除了在家里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之外,并没有谋生的能力,而且,母亲本来读书不多,更没有办法教育年幼的妹妹。于是,当四妹只有6岁时,就被子健送到了小学读书。

三个孩子同时上学,在方子健所在的小镇是比较罕见的。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只能负担一个学生的费用,如果兄弟姐妹太多,就只好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到底谁能够获得继续读书的机会。子健不想让如此残酷的命运选择发生在弟妹身上,于是,他时常兼两份工,平日在工厂上班,节假日就在外面接私活。

紧巴的日子一天天地过着,母亲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为了减轻儿子的压力,母亲在私下里劝说两个妹妹退学。母亲说:“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花那么多钱,到最后还不是要嫁人的!”两个妹妹虽然都非常喜欢上学,却没有勇气和母亲争辩,无奈之下,只好先留在家里。

子健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劝说母亲:“女孩和男孩一样,都是要上学的,没有文化,将来还是要过苦日子的。您只要照顾好弟弟妹妹的生活就好了,其他的事情,包在我身上。”子健之所以这么坚持让弟弟妹妹读书,一是希望弟妹来弥补自己没有机会继续念书的遗憾,二是来自父亲从小对他的教诲。父亲虽然读书不多,却非常懂得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子健牢牢记得,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读书,将来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言语朴实无华,却承载着父亲对孩子们的期盼。

子健小时候,父亲时常到省城出差。他不会像别人家的父亲一样,给孩子们买一些玩具,甚至很少会带食物回来,相反的,他喜欢买练习本和钢笔送给子健。二弟上学之后,他就会买回来双份,督促两人好好学习。这些细节一直记在子健心里,每每想起,他始终感谢父亲的教导。于是,当他成为这个家里的“父亲”时,依然要按照父亲期望的那样,让弟弟妹妹都有念书的机会。

多年来扛着养家的重担,让子健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很多,样子也沧桑得很。不过,他毕竟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需要恋爱、结婚,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25岁时,厂里的一位大姐给子健介绍了一位小学老师。在见面之前,媒人大姐特别嘱咐他说:“多说说你的优点,千万别说你还养着一家老小,要不然,会把人家姑娘吓跑了!”子健嘴上答应,心里却很别扭,“即使现在不说,人家早晚也会知道的嘛!再说了,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结果,两人见过两次面后,子健就主动坦白,说明了家里的情况。正如媒人大姐预料的一样,那位小学老师一时间非常吃惊,无法接受子健的家庭背景。早在坦白之前,子健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因此,两人从此失去联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没想到,两个月后,这位姑娘重新找到子健说:“如果你能好好待我,其他的我都不在乎。”子健原本以为这位姑娘把生活想得太过天真,没想到,他真的遇到了一个好人,并且准备好接受他的这一切。这位小学老师,就是方子健深爱的妻子——陆美娟。

婚后,家里有了两份工资,美娟将两个人的收入分出两份生活费,一份分给婆婆,一份留给自己的小家,其余的钱都攒着给弟弟妹妹做学费。美娟知道,弟弟妹妹们生活向来节俭,除了基本的生活之外,很少添置衣物,更不用说改善伙食了。于是,每个星期她都会到弟弟妹妹的学校去,给他们送些自己做的小吃和新鲜的水果。两年后她生下儿子明宇,但美娟一直都把弟弟妹妹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照顾。

一边要照顾自己的家庭,一边要照顾母亲一家,子健和美娟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为此,母亲不止一次打退堂鼓,不管是二弟考大学的时候,还是三妹、四妹上高中的时候,她都劝说:“不要再念下去了,你们要把哥哥嫂子累死吗?”每一次,子健都是大发脾气,美娟则苦口婆心地劝说婆婆,“再苦再累都有我们,弟弟妹妹们要好好读书,今后明宇长大了,也要让他好好读书”。

幸运的是,子健和美娟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儿子18岁那年,顺利地考上大学,此时弟弟妹妹们也已经有了工作和家庭,母亲虽然已经百年,想必她的心里应该是幸福的。四妹结婚的时候,举行的是中式的传统婚礼,在“一拜高堂”这个环节,四妹跪下来给哥哥嫂子磕了三个头,说:“都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这句话说的不正是您二位吗?”

说起来,方家的故事可能只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浓缩,这个家庭的成长故事,也是一段血脉亲情得以传承的故事。经历过凄风苦雨之后,长兄长嫂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过自己的生活了,而个中酸甜苦辣,大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吧。反过来看,那些受到恩惠的弟弟妹妹们,真的应该心存感恩,感谢人生中有这样的兄嫂为自己创造的一世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