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之鹰:纹章中的德国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从单头鹰到双头鹰

在动物界中,鹰由于体格凶猛、目光锐利、飞行迅速,被称为“百鸟之王”,自古以来受到很多国家和民族的崇拜。在古代叙利亚,“鹰作为太阳神的标志,是他的使者,将人的灵魂运送到太阳那里,人的躯体留在尘世”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6.。在古埃及,鹰是光明之神荷拉斯的标志。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7.

在古希腊神话中,鹰是宙斯的象征和信使。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8.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宙斯听取人的祷告后,“他立刻派来一只鹰,飞禽中最可靠的预兆鸟,……它的翅膀伸开,宽得像富贵人家建造的高屋大厦正面闩上的大门,老鹰出现时翅膀也这样宽阔开展”荷马:《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罗念生、王涣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563页。。鹰会严格执行宙斯的旨意。如普罗米修斯违背宙斯的旨意,给人类盗取火种后,宙斯将他缚在高加索山上,“派去一只凶猛的鹰。鹰每天飞来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肝区的伤口不断地痊愈,又被鹰不断地啄开”施瓦布:《希腊古典神话》,曹乃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5年,第7页。,直到有人愿意替代普罗米修斯受苦为止。后来英雄赫拉克勒斯经过这里,射死了鹰,半人半马族的喀戎愿意替代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才获得了自由。

鹰会带来好运。如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英雄奥德修斯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后,返乡途中遭遇艰难险阻,在外漂泊十年。期间很多人向他的妻子求婚。有一天,奥德修斯的妻子梦见“鹰杀死了鹅”,鹰对她说:“鹅群就是那些求婚人,我刚才是老鹰,其实却是你的丈夫,现在回到家,将让所有的求婚人遭受可耻的毁灭。”荷马:《荷马史诗·奥德赛》,王涣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第369页。奥德修斯不久之后果然回到了家乡,与妻子团聚并报复了求婚人。

在古代传说中,鹰是太阳之鸟。根据亚里士多德《动物志》的记载:“海鹫(鹗)海鹫,也称海雕,鹰的一种。视觉极为锐利,在雏鸟长出羽翼之前,亲鸟便教它们向太阳注视,雏鸟有不肯朝阳的,便挨一顿揍,并被扭回朝阳的方向;其中如发现有眼中滴出泪水的,亲鸟便啄死它,专哺另些雏鸟。”亚里士多德:《动物志》,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43页。亚里士多德还评论道:“它翔于高空,故能远瞻;于高飞而言,这可说是鸟类中惟一近似于群神的了。”亚里士多德:《动物志》,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41页。

由于鹰在古希腊具有崇高的地位,因此亚历山大大帝将宙斯之鹰的图案应用到硬币上。传说,亚历山大出生时,有两只鹰停留在皇宫的屋顶上。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9.鹰因此成为很多帝国的象征。“帝国的标志是一些能够展现天空和太阳的神圣力量的动物。首先是代表太阳或雷神的鹰与盘旋在天空的龙。两种动物都象征了……统治世界。”Karl Schwarzenberg, Adler und Drache, Der Weltherrschaftsgedanke, Wien:Verlag Herold, 1958, S.268.

古罗马时代,鹰象征“不朽、人的灵魂与世俗的权力”Gert Oswald, Lexikon der Heraldik, Mannheim: Bibliographisches Institut, 1984, S.25.;还象征着主神朱庇特。Carl Alexander von Volborth, Heraldry of the world, London: Blandford Press Ltd, 1973, p.202大约在公元前104年,鹰成为罗马共和国军团的标志。罗马帝国建立后,奥古斯都将自己等同于朱庇特,于是鹰成为罗马皇帝的象征。“罗马帝国是鹰历史上的关键点,几乎所有现代国徽中的鹰,都可在罗马之鹰中找到祖先。……根据传说,罗慕洛斯的宫殿上站了12只鹰,向他预示了未来的王国。”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11.元老院装饰有鹰的权杖,罗马帝国发行的钱币上也有鹰的图案。

鹰被用于神化罗马皇帝。在皇帝葬礼上,“皇帝尸体被放在柴堆上,与一只鹰绑在一起。在点火的时候,鹰会被释放,带着皇帝的灵魂飞向天空,皇帝灵魂被天堂所接纳,享受神圣的荣耀”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13.

东哥特人鹰形别针

在罗马帝国早期的标志中,鹰是单头的。公元330年,君士坦丁皇帝将帝国首都迁到位于欧亚大陆接合部、地扼黑海与地中海咽喉的古希腊名城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继续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其国家标志从单头鹰逐步演变为雄视东西方的双头鹰,“一个头象征着罗马,一个头象征着君士坦丁堡”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70.

鹰在古代日耳曼社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日耳曼神话中,象征主神奥丁(Odin)的鸟是两只乌鸦,分别名为“思想”(Hugin)与“记忆”(Mulin)。但鹰与奥丁也有紧密联系,在奥丁神殿西门上,悬挂有狼和鹰的雕塑,两个动物都象征着神不可战胜的力量。鹰站在世界之树的一根树枝上,挥动翅膀,产生了风。Hans Hattenhauer,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Nationalsymbole, München: Olzog Verlag,1990, S.97.鹰后来经常被用于日耳曼部落的战争旗帜。据考古发现,公元5—6世纪时,东哥特人曾佩戴一种鹰形的金别针。

从词源上,可看出鹰的崇高地位。“Adler”在德语中的词源是“Edelaar”,12世纪在中古德语中写作“adelar”。“edel”是“高贵”的意思,“Adel”是“贵族”的意思,“Aar”是“鹰”的意思,合起来是“贵族之鹰”或“高贵之鹰”的意思。这个词的形成与12世纪贵族的驯鹰习俗有关,皇帝腓特烈二世曾著有《驯鹰的艺术》。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时期,日耳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多个国家,并逐步形成了封建体制。法兰克国王查理征战一生,开疆拓土,统一了西欧,并击退入侵教皇国的伦巴第人,成为基督教会的保卫者。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查理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做礼拜时,突然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一时刻标志着欧洲三大传统的统一:“教会领袖加冕一个日耳曼统治者为罗马人的皇帝,意味着日耳曼传统、基督教传统和罗马传统的融合,它成为中世纪文明的根本特征。”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卷,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271页。查理大帝继承了古代罗马帝国的传统,也继承了帝国之鹰的标志。在查理大帝的亚琛行宫中,便有鹰的雕塑。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在《神曲·天国篇》中描述了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在鹰旗下开疆拓土的功绩后,写道:“当伦巴第人的牙齿咬着圣教会时,查理大帝在它的翼翅下战胜他们,解救了圣教会。”但丁:《神曲·天国篇》,田德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37页。由此,但丁肯定了查理大帝继承罗马帝国皇权的正统性。

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在亚琛去世,其子虔诚者路易继位。路易威望不足,较为软弱。他的三个儿子——洛泰尔(Lothar)、日耳曼人路易(Ludwig der Deutsche)和秃头查理(Karl der Kahle)之间由于争夺领地,爆发了战争。843年,三人签订《凡尔登条约》,瓜分了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路易获得东法兰克王国,这成为德国的起源;秃头查理获得西法兰克王国,之后发展为法国。洛泰尔获得中法兰克王国和皇帝的称号,但洛泰尔一系势力衰微,两代之后便失去了皇帝称号,领地被东、西法兰克王国瓜分,这也成为后世德国与法国争夺帝国中部地区的根源。

查理大帝塑像

查理大帝画像

可见,查理大帝是德国与法国两国共同的起源。因此,后世给查理大帝绘制的虚构纹章中,多是黑鹰与百合花,黑鹰象征德意志,百合花象征法兰西。如亚琛曾是查理大帝的统治中心,他统治期间修建了一座大教堂。亚琛大教堂里有一尊查理大帝的金色塑像,大概在1350年完成。查理大帝的塑像头戴皇冠,上身的上半部分装饰德意志黑鹰,下半部分装饰法兰西百合花。百合花在《圣经》中被多次提及,如“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旧约·雅歌》(2:2)。。由此,百合花被基督教会赋予了神圣的含义:早期象征耶稣的纯洁与得救的途径,后来主要象征圣母马利亚的贞洁。陈文海:《中世纪法兰西王室徽章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第132页。而法国恰恰是个热衷圣母崇拜的国度,因此百合花图案自12世纪起在法国王室和贵族的纹章中被广泛采用,成为法兰西的象征。又如德意志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创作的查理大帝画像。1423年,德意志国王西吉斯蒙德下令,将象征皇权的帝国珍宝(皇冠、皇袍、权杖、宝剑等)保存于帝国城市纽伦堡。1512年,丢勒受委托,画了一幅查理大帝佩戴帝国珍宝的肖像:查理大帝头戴皇冠,身穿绣有黑鹰图案的皇袍,左手持帝国之球,右手持宝剑,画像的上方则是两个盾徽,一个是金底黑鹰,一个是蓝底三朵金色百合花。黑鹰代表了德意志国王,三朵百合花代表法兰西国王,还象征了基督教的“三位一体”。随着法国王权的加强,15世纪晚期起,饰有三朵金色百合花的盾徽成为法兰西国王的专有纹章,丢勒的这幅画正反映了这种现象。正如这幅查理大帝肖像画所表示的,查理大帝是德国与法国的共同祖先,德、法两国后来成为查理大帝遗产的共同继承者。历史上德、法一直为继承查理大帝的帝国遗产而激烈竞争,战争不断,直到二战后,才真正实现了民族和解,开始通过和平的手段推动欧洲一体化来继续查理大帝的事业。

鹰作为皇帝的标志,经常出现在硬币上。12世纪纹章兴起后,德意志皇帝自然地采用了鹰作为纹章的图案。“在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4)统治时期,鹰成为公认的德国统治者的象征。”斯莱特:《纹章插图百科》,王心洁、马仲文等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8页。鹰从罗马帝国以来就是皇帝的标志,这是以罗马皇帝继承人自居的德意志皇帝采用鹰纹章最主要的原因。

亨利六世皇帝画像

较早使用黑鹰作为纹章的皇帝是12世纪后半期的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和亨利六世(HeinrichⅥ)。由于领地经常因为战争、婚姻而变化,不同家族、不同时期的德国皇帝的纹章各不相同。

据《马内塞抄本》记载的亨利六世画像看,亨利六世头戴王冠,手持权杖,坐在宝座上,他的右上方便是金底单头黑鹰纹章,左上方是一只黑鹰站立在一个装饰有王冠的骑士头盔上面。

西吉斯蒙德皇帝画像

中世纪欧洲的双头鹰起源于拜占庭,在11世纪时已有装饰有双头鹰的物品从拜占庭流传到西欧。1100年左右,西欧已经接受了双头鹰,并应用到印章和硬币上。1189年,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发行的硬币上有双头鹰图案,有学者推论,“腓特烈巴巴罗萨已经采用了双头鹰为纹章”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57.。此后双头鹰的确开始逐步为皇帝所采用。15世纪初,国王西吉斯蒙德(Sigismund)正式确定了以双头鹰为纹章图案。巴斯图鲁:《纹章学:一种象征标志的文化》,谢军瑞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58页。1433年,西吉斯蒙德加冕为皇帝。在16世纪40年代他的肖像画中,他坐在御座上,头戴皇冠,左手持帝国之球,右手持宝剑,左右有两个纹章:左边是金底双头黑鹰盾徽,盾徽上方有一顶皇冠,象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右边是金底单头黑鹰盾徽,盾徽上方有一顶王冠,象征德意志国王。两种黑鹰纹章的形制与德意志中世纪特殊的政治体制有关。当时德意志国王与皇帝的职位并存,国王由诸侯选举产生,再由教皇加冕为皇帝。1257年,七大选侯制度形成。1356年,查理四世皇帝(KarlⅣ)颁布《金玺诏书》,正式确立了七大选侯制度,同时否定了教皇的加冕权。在纹章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与这种政治体制相适应的纹章文化。到13世纪时,已经形成惯例:德意志国王登基后,会采用单头黑鹰作为纹章;国王加冕为皇帝后,则会采用双头黑鹰作为纹章。

从此,无论是单头黑鹰还是双头黑鹰都成了德意志的标志。这与15世纪以来英国、法国等民族国家的兴起也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百合花成为法国的标志,狮成为英国的标志。德意志的民族意识也在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独特的标志,作为帝国传统的黑鹰纹章满足了这个要求。1486年,皇帝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Ⅲ)将国号改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突出了德意志的特性,帝国之鹰成为德意志之鹰。

鹰作为皇帝的标志,除了源自古罗马的传统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鹰在基督教中的重要地位。基督教对鹰的尊崇来源于犹太人。犹太人将鹰作为上帝的象征。如《旧约·出埃及记》中,耶和华对摩西说:“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旧约·出埃及记》(19:4)。耶和华将自己比作鹰,这对基督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欧洲进入基督教社会后,鹰还被作为福音书作者约翰的象征。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27.《新约·启示录》(4:7)中写到了《旧约·以西结书》(1:10)提及的异象,“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像牛犊,第三个脸面像人,第四个像飞鹰”。在基督教中,狮、牛、人、鹰分别成为马可、路加、马太、约翰四大福音书作者的象征。《新约·马可福音》以狮作为马可象征,详见下一节《鹰狮之争:皇权衰落与诸侯并立》;《新约·马太福音》以耶稣的家谱开篇,因此以人作为马太的象征。《新约·路加福音》以献祭开篇,因此以古代常用的祭品——牛作为路加的象征。由于马可、路加、马太较少描写耶稣属灵的一面,只有约翰“带着坚定的目光关注到内在和永恒的光明”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21.,因此,教会作家将这些动物中唯一能飞且自古便象征光明、人的灵魂或上帝使者的鹰选为了约翰的标志。

四福音书作者的象征

鹰也成为耶稣的标志。由于鹰翱翔在天空,且古代有鹰能返老还童的传说,所以基督徒将之比作“耶稣升天之路”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29.。《旧约·诗篇》第103首中提到“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旧约·诗篇》(103:5).。古代传说中,鹰变老后,翅膀变得沉重,眼睛变得浑浊,它会飞向太阳,烧掉旧的羽毛,甩掉眼中的浑浊物,然后再到清水中洗三次,就又年轻了。Hans Hattenhauer,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Nationalsymbole, München: Olzog Verlag,1990, S.98.在动物界中,鹰是蛇的天敌,而蛇在基督教中又是撒旦的象征,引诱始祖夏娃偷吃禁果的就是蛇,因此,鹰与蛇的斗争象征了基督与罪恶的斗争。《旧约·箴言》(30:19)中提到:“鹰在空中飞的道。”教父对此的解释是:“我们必须将此处的鹰理解为基督我们的主,在他复活之后,……如鹰一样飞向父,带上他的所得,也就是他从敌人的仇恨中解救出来的人。”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21.公元10世纪以后,西欧很多教堂在布道坛等地方装饰鹰的图案。

中世纪政教关系复杂,皇帝与教皇既有合作,又有激烈的权力斗争。中世纪早期,德意志皇权较为强大,甚至可以废立教皇。如963年,奥托一世皇帝废黜了为他加冕的约翰十二世,立利奥八世(Leo Ⅷ)为教皇。又如995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三世(Otto Ⅲ)在其表侄兼宫廷牧师布鲁诺·冯·克恩滕(Bruno von Kärnten)和美因茨大主教维利吉斯等人的陪同下,前往罗马加冕,在路途中得知教皇去世。于是,在奥托三世操纵下,教廷选立年仅23岁的布鲁诺为教皇,即格里高利五世(Gregor Ⅴ),他是第一个出身德意志的教皇。996年,格里高利五世加冕奥托三世为皇帝。

11世纪时,随着教皇权势的增强,局面逐步发生了改变。1075年,爆发了皇帝与教皇争夺主教叙任权的斗争。1076年,皇帝亨利四世(Heinrich Ⅳ)宣布废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Gregor Ⅶ)未能成功,格里高利七世反将亨利四世革除教籍,宣布解除德国封臣对他的效忠。德国诸侯为了削弱亨利四世的权力,乘机反叛,另选国王。虽然后来亨利四世东山再起,打败格里高利七世,但这仍成为一个转折点,因为教皇第一次在德意志国王的合法性问题上起了决定性作用。1122年,亨利五世(HeinrichⅤ)与教皇签订《沃尔姆斯协议》,皇帝放弃圣职的授予权,承认教会可以自由地按教规选举主教。皇帝在与教皇争夺主教叙任权的斗争中失败,皇权开始衰落,诸侯的地位更加重要起来。

佛罗伦萨皇帝党印章

皇帝和教皇的斗争使得这一时期的德国与意大利的历史交织在了一起。神圣罗马帝国继承古罗马帝国的法统后,在名义上还拥有意大利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多处于自治状态,形成了城市国家,正好位于皇帝势力和教皇势力之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南征时,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城邦。这些小邦形成了支持皇帝的皇帝党(吉伯林党)和支持罗马教皇的教皇党(贵尔弗党),政治斗争激烈,但丁的故乡佛罗伦萨是两派斗争的中心。如佛罗伦萨皇帝党采用的一个印章上,图案是帝国之鹰踩在一条毒蛇上,毒蛇“喻示政敌教皇派”斯莱特:《纹章插图百科》,王心洁、马仲文等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00页。,整个印章象征了皇帝派打败教皇派。

皇帝党多使用帝国之鹰作为旗帜,希望获得皇帝的援助。帝国之鹰印章和旗帜证明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意大利北部地区的影响;教皇党则使用法国王室的百合花旗帜但丁:《神曲·天国篇》,田德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37页。,这与法国对意大利的干涉有关。1309年,法王腓力二世迫使教皇将教廷迁往邻近法国的阿维农,受法国控制,史称“阿维农之囚”。

在教皇党与皇帝党斗争激烈之际,1310年,卢森堡王朝的德意志国王亨利七世进军意大利,试图扩大势力,并于1312年在罗马加冕,是霍亨斯陶芬王朝腓特烈二世之后第一个加冕的皇帝。但亨利七世后来围攻佛罗伦萨时遭遇反抗,没有成功,他于1313年病逝。这段斗争历程被但丁但丁(1265—1321),出身于佛罗伦萨,本来是支持贵尔弗党的。贵尔弗党在取得政权后分裂为黑党和白党两派,斗争激烈。1302年,但丁作为白党领袖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流放。法国对意大利的干涉引发了但丁的愤慨,但丁转而支持皇帝,对神圣罗马帝国恢复意大利的秩序寄予厚望。在《神曲》中记录了下来。但丁在《神曲·天国篇》中描述,许多灵魂在天空中形成百合花形的M型,后来又变成了鹰形。但丁:《神曲·天国篇》,田德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116页。按照学术界的解释,“这预示帝国的权力将落入国旗为百合花图案的法国之手,但这个图形只停留短暂的时间,灵魂们就将M变为鹰的形状,这预示帝国的权力将复归神圣罗马帝国”但丁:《神曲·天国篇》,田德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120页。。但丁在诗句中对神圣罗马帝国寄予了厚望。

在政教纷争的背景下,一些基督教学者赋予了双头鹰新的含义,如14世纪中叶,梅根堡的康拉德(1309—1374)认为:“双头鹰是一个标志,象征皇帝必须用他的剑捍卫的两个等级:教士与俗人。一个头象征教士阶层……一个头象征俗人阶层。……黑色象征所有信徒的集合,皇帝的任务就是让所有臣民皈依基督教并维持信仰;同时黑色是忏悔与哀悼的颜色,意味着皇帝要分担基督的殉难之苦。……鹰张开的翅膀象征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双臂,盾牌的金色是属灵之光。”Johannes Enno Korn, Adler und Doppeladler: ein Zeichen im Wandel der Geschichte, Dissertation von Göttingen Universität, 1967, S.65.中世纪的教会一直致力于将从皇帝到骑士的各级世俗贵族驯化为基督的战士,赋予皇帝的双头黑鹰纹章基督教的含义正体现了这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