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
漫步在德国街头,在古老的城堡、教堂、市政厅的墙壁上,在商标、明信片上,在路牌上,甚至在街道井盖上,人们会见识到各种各样的纹章,如著名的柏林熊、勃兰登堡红鹰、图林根彩狮等。德国是个联邦国家,行政级别分为联邦、州、区(较大的8个州设区)、县/市。从联邦、各州到各县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并选择了独特的纹章作为象征。这些纹章多源于中世纪贵族的纹章。在德国,最为著名和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黑鹰国徽。
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与中国有贸易往来,中国人就开始以纹章来识别这些邦国。1820年出版的《海录》一书,记载了“单鹰国……在双鹰西北。疆域、风俗略同。番舶来广东,用白旗画一鹰者是”。“双鹰国……与单鹰国为兄弟,患难相周恤。……番舶来广东,有白旗上画一鸟双头者即此国也。”
单鹰国即普鲁士,普鲁士当时以单头黑鹰为纹章;双鹰国即奥地利,奥地利当时以双头黑鹰为纹章。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当时德意志邦联最重要的两个邦国。这些称呼在《四洲志》《海国图志》等书中也有出现,主要使用于广东等地,后来称呼以“普鲁士”“奥地利”“德意志”等音译为主,“单鹰国”“双鹰国”的称呼就日益稀少了。
15世纪以来,在民族国家兴起的趋势下,黑鹰纹章逐渐成为德意志国家的标志。1918年,在德国废除贵族制度后,黑鹰纹章依然作为德国国徽。本书试图梳理鹰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与近代社会象征含义的变迁,以此为视角,分析鹰如何从普世帝国的纹章逐步成为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标志,而后又成为现代共和与联邦国家的最高象征,以及黑鹰纹章在德意志民族和民主国家构建过程起了什么作用。
要了解黑鹰纹章,必须回到中世纪以来欧洲的纹章文化传统。而要了解纹章的产生,必须追溯到日耳曼蛮族灭亡西罗马帝国以后蛮族国家建立,乃至在封建制度逐步形成过程中不断进行战争的历史。
欧洲的纹章起源于12世纪——这一中世纪的鼎盛时期,“是一种按照特定规则构成的彩色标志,专属于某个个人、家族或团体的识别物”。中世纪欧洲战争频繁,纹章首先应用于骑士和贵族的比武和战争,后来成为个人身份、家族、团体、地区乃至国家的标志和象征。
中世纪的纹章对当今欧洲社会仍有着巨大的影响,纹章承载着文化的变迁,是研究欧洲历史文化、社会与艺术的重要视角,如中世纪时设立的纹章官与纹章院在英国延续至今。纹章还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中世纪纹章成为欧洲各国国徽、地方纹章的主要来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人文学界兴起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史的研究方法。该方法不同于以往以政治、经济为核心的研究路径,而是以社会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文化的概念扩展到包括心态、观念、象征物和仪式等领域,并对之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打通了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界限,强调文化的能动作用和对社会的构建。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应用了符号学的方法,符号学与文化研究也有着广泛的关联。符号学家格尔兹认为:“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文化纯粹是作为一种象征系统,它通过事件的分离,详细说明这些事件的内在关联,然后通过一般的方式赋予整个系统以一种特性。”
中世纪欧洲的纹章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以往常被误解为只属于贵族,但实际上平民也能拥有,这本身就是一种横跨贵族文化与平民文化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纹章体现了社会结构及时代精神变迁之间的关系。如历史学家布克哈特(Burckhardt)认为,只有通过视觉作品,某个时代隐秘的信仰和观念才能传诸后人,而这种传递方式是最可靠的。因此,纹章是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视角,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纹章是图像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古代有“左图右史”,“史为掌图之官”的传统。德语有一句谚语:“Ein Bild sagt mehr als 1000 Wörter。”(一图胜千言。)布克哈特“将传世的图像称作‘往昔人类精神发展诸阶段之见证’,借此可以读解‘特定时代的种种思想与再现结构’”。“不仅是图像描绘历史,而且其本身就是历史。”
中世纪以来的纹章记录了德国的历史,黑鹰纹章尤其记录和见证了德意志从帝国到民族国家,再到现代国家的构建历程,本身就构成了一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