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李颖曾经是我的学生,后来是我的同事,现在是我的励志榜样。因为我觉得,会写的人都是能人,写的东西引发更多有益思考的人,那就更是难得的能人,当然就是榜样。我尤其想为这本书作序的原因是,李颖的这本书让我感到兴奋,因为她将唤醒很多还在沉睡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者。
2013年,李颖刚刚离开媒体一线的时政新闻报道工作,到我在传媒大学的办公室寻求建议。我说,来我这里吧,教书育人,还可以放飞思想、著书立说。三年后,看到这本大作的出版,作为她的师友,我深感惊喜、荣幸、欣慰。正像她自己所说,从媒体到新闻发布,她本人的角色是从信息的接收端到了发布端。也恰恰因此,换位思考的独特视角让她在对政府和企业领导者媒体关系管理的理解和实践中,加入了媒体人特有的思维。让本书“唤醒”的使命,得以更好地实现。
我一向提倡官员与媒体、企业家与媒体都要真诚而实时的沟通,而不是庸俗而保守的“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先做后说、不逼不说……”沟通的前提是彼此放下成见的倾听,要听到对方的内心,让事实与理性贯穿官媒互动、企媒交流。李颖的加入,以她犀利的媒体人视角而贡献我们这个全国最大的媒介素养研究与培训团队,让我们推动公开、透明、对话的行动不再孤独,甚至比预期更早地出现了很多阶段性的进展。
全媒体时代,信息海量增长、光速传播。被唤醒的领导者们就会知道,和媒体沟通,不再是某一部分人、某一部分机构的事,每个人都有在镜头前曝光的机会。而如何面对,就成了我们都应该思考的事情。正如这本书所说,每个人都应当有“媒商”。三年前就和李颖在讨论这个词,我们认为对于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这个“媒商”在某些紧急关头的重要性已经远超“智商”和“情商”。
2016年是很特殊的一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8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前者提出,主要负责人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后者提出,重大突发事件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面对媒体,不再是怎么躲、躲到哪儿的问题,躲是躲不过啦!而是第一时间说什么、怎么说以及之后连续还说什么的问题。过去几年中,有太多非常成功和非常失败的案例需要各方去研究、去总结。这本书的出现,可谓及时。
同样都是媒体出身,清华和北大两个校园的培养,我和李颖找到了彼此太多共同的交叉点,我们都是“临床型”“实战类”专家,我们深知与媒体打交道是一门关于实践的学问,需要多方努力,需要多重理论支撑,更加需要紧密地贴合实际。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在这本书中都有体现,在案例和场景应用中,不同理论组合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一种“跨界”的方式。所以李颖告诉我们,建立在智商与情商基础上的媒商,实际上是更加专业和稀缺的素养,堪称领导者生存与成功必备。
我希望本书可以引发更多有趣的思考,给读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并支持李颖和包括我在内的同仁们的共同意见,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要有媒商。如果你已经被唤醒,请从今天开始提升你的媒商,并因此而取胜。
董关鹏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