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神圣的银幕

本书辑录了过去几年我所写的部分有关华语电影的文章,有些曾在内地和港台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还有一些写完便被暂时搁置。这次为了出版《幕味》,经过了重新思考和修订,最终结集成册。“幕味”一词并非我的新发明,而是源自民国时期一份著名的女性文化刊物《玲珑》,“幕味”即是其中的电影报道版块。我觉得这个词很生动形象,一方面它与英文“movie”谐音,同时更兼有“银幕的滋味”之意。而假若有朋友看过这份刊物,应该也都知道,《玲珑》虽然出版于久远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却有着超越时代的大胆和前卫,其中很多文章即便不读正文,仅仅标题一出,今天的读者都会不免惊呼:“没想到,那个年头儿的人可真潮啊!”过去要想看到这份老刊物并不容易,如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其网络图书馆上载了《玲珑》的全套电子版,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前去一读。

总而言之,《玲珑》以及它所包含的“幕味”版块让我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奇妙感:它似乎既是指向历史的,又是关乎现代的;既有感性的活泼,又含有理性的思考。正是这种混杂的气质,让我禁不住借来“幕味”之名,对它进行一次遥远的致敬和呼应:因为呈现在诸位读者面前的,正是一本关于老电影档案和历史的研究专书。我希望读者能从书中讲述的久远信息中,找寻到它们与今天中国电影的联结关系以及依旧旺盛燃烧的生命力。同时,我将尝试摒弃过往传统学术著作中的严肃模样,力求在本书中呈现出一种兼具理性和感性的面貌,为此我专门给每一篇论文撰写了故事性的导读。此外,“幕味”对我而言当然还有更为特别的意义。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工作的八年间,其实我从来都不曾担任专职的研究人员,而是一直从事电影策展和艺术影院的经营管理工作。于我而言,做专业学术研究和自由写作或许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和奢望,但每天通过网络与影迷交流,抑或在艺术影院为观众进行片前讲解,又何尝不是一种有意义的、将专业电影知识进行大众文化普及的职业么?

正是基于此,我在本书中所选的文章,都和电影资料馆历年来的放映活动有关。它们有些写于策展之前,有些则是专门为影展所撰写的导读文章,也有影片放映后的个人思考总结。我想,这一定是本书最具有个性特点的地方:因为对于“幕味”——“银幕的滋味”,我实在品尝得太多。每次身处艺术影院中,望着那块神圣、洁白的巨大银幕,说实话,我都会内心升腾出一种模糊而又崇高的责任感。我想,它承载了不光是我本人,更是众多电影资料馆影迷共同的生命经验。所以,我热爱电影,热爱我的工作,也热爱电影资料馆的影迷,这本《幕味》其实就是和影迷们共同完成的一本充满生命感性的学术书籍,感谢这些年能和大家一起度过如此多快乐的电影时光。

最后,特别地,我还要由衷感谢我的两位授业恩师吴迪(启之)先生和李迅先生,他们对于型塑我的学术人格,起到了关键的示范和助力作用。谨把这人生中的第一本专著,献给二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