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学习——学出真感觉(5)

在初三紧张的复习阶段,家教课帮助女儿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变成了缓解压力的良好手段。几个月下来,女儿和家教老师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后来这个姐姐考上了北大的硕博连读,没有时间做家教了,但是女儿和她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女儿上高中后,这个姐姐周末会买好北大百年讲堂的电影票带女儿去看电影,女儿上了北大以后,她们俩有时也会一起吃饭聊天。几年来,有这么一个大姐姐带着女儿,对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帮助都非常大。我的感觉是,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找一个在读的高校学生来做家教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少孩子也有请家教的经历,但往往是家长找了一个自己认为好的老师,硬“塞”给孩子,结果效果并不好。我亲眼看到有的朋友家三天两头换老师,而且请的都是名师,孩子的学习却总也不见起色。家长还纳闷,费尽心机找的老师在别的孩子那里效果非常好,怎么到了自家孩子这里就不灵了?

孩子跟孩子不同,适合别的孩子不见得适合我家的孩子。而适合不适合孩子,家长说了不算,要孩子说了算。

家教老师定了以后,为了能很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我先分别和女儿的数理化老师进行了沟通。她的化学其实没有太大问题,因为是新科目,内容也简单,几次考试成绩都在班里前几名,也拿过满分。数学和物理则是她的弱项,虽然课堂上的内容大部分她能掌握,但因为有些“欠账”,学起来越来越吃力。

考虑到这些情况,我和先生商量了一个办法,也征得了女儿的同意,就是要女儿每周五晚上把本周学习的数理化内容梳理一下,掌握了的放一边,没有掌握的内容记下来,然后跟家教姐姐电话或者短信联系,告知自己不懂的地方,让姐姐有的放矢地备课,以取得最佳效果。每次家教课,不求老师讲得多,只求讲课的质量高,争取把课堂上没有掌握的或者一知半解的问题都弄明白。

跟女儿达成共识后,我们把这个想法也告诉了家教姐姐,她欣然接受了我们的方案。于是,我们给她买了一套教材,方便她备课。

如此学习一个月过后的那次考试,女儿的数理化成绩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可见我们的方案对女儿来说是比较有效的。

家教和课外辅导还有一种叫法,就是“补课”。所谓“补”,就是要查缺补漏,把孩子没掌握的漏洞补起来。学习再不好的孩子,他也不可能所有的知识点都不会,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就没有必要再补,应该把精力放在那些没有学会的部分。在补课这件事情上,最明白漏洞在哪里的是孩子本人,因此让孩子把握补课的主动权,找到自己没有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让老师有针对性地辅导,效果才会比较好。

请家教要想取得好效果,针对性补课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请家教的深切体会。

还有一点,我觉得给孩子请家教也不能太急功近利了。有些孩子的学习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出来的,补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请了老师以后,家长可以耐心一点,也许过一段时间孩子才会有所进步。毕竟老师和孩子要有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等老师摸清孩子的问题,孩子也适应了老师讲课的方式,也许几个星期就过去了。

如果频繁更换老师,学习成绩提升不提升暂且不说,给孩子的心理暗示也许会是“我不够好,哪个老师给我讲课我都不能进步,我大概就是这么差了”,于是便有几种结果:要么孩子破罐子破摔,不再在学习上努力;要么孩子情绪低落,对父母有内疚感;还有少数孩子开始对抗家长,不再接受任何老师的辅导……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孩子自信心受到影响的一种表现。

因此,我们需要允许孩子慢慢进步,如果觉得需要换老师,也要先征得孩子的同意,让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需要帮助,而我们家长又不能帮助孩子的时候,有条件的家庭请个家庭教师辅导孩子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我觉得作为初中生的家长,需要把决定权交给孩子,无论是选老师、换老师还是选择补习的方式,都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这不光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关乎孩子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大课题。

生命中的书香

在我看来,阅读对一个人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该是一门功课,这门功课可以无关考试,却能够滋养生命且贯穿一生。

有一次,我去浙江某地出差,一个初二女孩的家长跟我诉苦,说她的女儿课外书读得太多了。我一直认为多读课外书是非常好的事情,而且想尽办法让女儿多读书,为什么这个妈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读书太多了呢,我很好奇,便多问了几句。这位妈妈说女儿每天回家没事就读书,许多中外名著都已经读过了,懂得也多。我猜是不是孩子因为读书耽误了学习,便问了这问题,这位妈妈说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再问到后来,原来妈妈并不反对孩子多读书,但是孩子的老师觉得这个孩子读的书太多了,思考问题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很多,有些担心。

老师说这些话的背景是什么,家长也不太清楚,但我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孩子多读书好处多多。一个读书多的孩子,因为从书里汲取了很多智慧,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肯定与同龄的孩子不同,自然比读书少的同龄人看问题成熟多了,老师和家长应该高兴才是。

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到初中的时候,许多大部头更是成了她案头的常客。因为读书多,女儿写的文章一上初中就被老师频频夸赞,常被当作范文在班里传阅。读书,无疑是孩子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比高中的紧张生活,初中的孩子课余时间还比较充裕,应该多读书才是。女儿初中的时候,他们的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经常留的作业就是写读后感。我记得初一分班考试结束后,女儿的语文老师就让孩子们在假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要求写出读后感来,于是,女儿12岁就读了这部名著。

我非常欣赏女儿的语文老师这样做,有的孩子也许在小学的时候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或者缺乏读书的主动性,但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便不得不读。开卷有益,只要读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也没准,就因为老师的这一个个读书的作业,不少孩子就会爱上读书,毕竟读书的习惯不是天生的,是要慢慢养成的。

读书的好处,除了可以拓展知识面,很好地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滋养生命,让孩子从书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家长有支持孩子读书的愿望后,就要想办法让孩子有书读、读到书,并读到好的书。我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和《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两本书里,写了许多让孩子爱上读书的方法。比如我在家里各个地方都放上书籍,让女儿随手就可以拿到书;我会带女儿到书店,让她在书店里读书;我也会不时地买书回来……

那时候,女儿读的书,无论我以前读没读过,我都喜欢在她阅读的间隙翻一翻,就是想跟她有个沟通和探讨。女儿很喜欢《飘》,我也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并且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了,当时不少女同学迷恋瑞德。所以女儿在读这部书的时候,我也重读了一遍。我们一边读一边讨论书中的人物,一起分析书中人物的性格和做事的风格,我发表我的看法,女儿也发表她的看法。

读完了《飘》以后,女儿就把书结尾的那句名言“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作为她的座右铭写在了她的书桌上,用斯嘉丽的乐观精神来鞭策自己。女儿读完《简·爱》后,我就和女儿探讨,让她思考两本书中的主人公简和斯嘉丽,看看谁身上可以学习的地方更多一些。与女儿共读、和女儿探讨,女儿收获了成长,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我则收获了和女儿之间更加融洽的亲子关系。

报纸杂志是女儿经常阅读的对象,也是女儿和父母探讨国际国内大事的一个平台。女儿上初中以后,我每天都会把报纸取回来放在餐桌上,然后进厨房做饭。一般我回家不久,女儿也回来了,她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放下书包读报纸。我家的餐桌就在厨房外面,往往是我在厨房做饭,女儿在餐桌上看报,我的一顿饭做好了,女儿的一份报纸也翻得差不多了。

晚饭桌上,报纸的内容也常常是我们谈话的内容。如今的报纸内容丰富,信息量也非常大,孩子经常读报,知识面也会丰富起来。只是读报不如读书那么系统,所以,读报和读书结合起来是最好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对孩子来说,书籍便是一位好老师,读书便是最好的学习,而且孩子一旦爱上了书,是可以轻松地从这位老师那里学知识的。更何况,书中的主人公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书中的思想就是孩子航海途中指路的灯塔。那些读书多的孩子,情商也会高,因为他们可以从书中学到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她和先生都是从新加坡回国的,她的女儿从小酷爱读书。上初中的时候,他们的女儿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是爸爸妈妈没有给她报各种课外学习班,也没有让她学习任何文艺特长,而是从清华大学图书馆借回来各种书籍,让她在课余时间一本接一本地阅读。三年下来,这个女孩读的书非常多。虽然学习成绩并不拔尖儿,但她性格开朗阳光、做事积极上进。

女孩高中上的是一所普通中学,依然成绩平常,但渊博的知识和积极乐观的性格帮助了她。高中毕业的时候,她以很好的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被美国一所名校录取。在她即将上大学离开父母的时候,她的妈妈问她:“闺女,妈妈没有让你学特长,也没有给你报任何课外班,在国内你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到了那边你凭什么跟别人竞争呢?”这个女孩说:“老妈,我读了那么多书都白读了吗?我最大的竞争力就是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正是别人没有的。”

正如女孩所说,她在美国的大学里学习成绩非常好,而且积极上进。一次我碰到她的妈妈,说女孩假期没有回国,在那边攻读暑期学分,想提前完成学业,再进一步深造。这位妈妈曾经是位初中语文老师,二十多年,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她很深的感悟就是,小时候读书多的孩子后劲也足,而且越到了社会上越会显示出读书多的好处。所以她和先生没有纠结孩子平时的学习成绩,而是让孩子多读书,最后证明他们的策略是正确的。

功利一点说,如今国内的中考和高考,也越来越重视考查孩子的综合素质了,死读几本课本已经很难拿到高分。所以,为了考试,课外书也已经不是“闲书”了,更别说孩子的将来是需要“满腹经纶”的。

在我看来,阅读对一个人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该是一门功课,这门功课可以无关考试,却能够滋养生命且贯穿一生。在孩童或者年轻的时候,不仅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且要养成读好书的习惯。如果学校没有条件给孩子上好这门功课,家长则要想办法补上,因为我们没有理由不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校园派VS经典派

当孩子活得真实的时候,他就不需要到那些虚幻的小说里去寻找精神上的刺激和寄托,而会渴望真正的精神食粮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中学生来说,阅读的确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但现在中学生的阅读也有让人担忧的地方,那便是不少孩子虽然也在读书,却读了大量没有营养的书。

女儿初中时候,书包里时不时便会装一本校园言情小说,一有空就读,而且读得如痴如醉,如果被书里的情节感动,还会哭得稀里哗啦。我没事的时候,也会翻一翻她看的那些书,其中有的就是她的同龄人写的。书里虽然没有深刻的思想,但写的是他们正在经历的校园生活,往往是讲述一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从女儿的口中得知,她班里很多女生都在阅读这些小说。据了解,现在初高中的女孩子依然热衷于这种校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