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赤心以待,随其才而任使”

“赤心以待,随其才而任使。”这是朱元璋在接见陈友谅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派来请降的使者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待降人的一个总政策。

朱元璋起兵反元以来,对元朝和其他敌对势力的官吏和军队,没有采取某些起义首领“不降即杀”的简单办法,而是耐心劝降,坦诚相待,尽量促使他们转变态度,改变立场,加入自己的队伍,为他的事业效力。克江宁镇(今江苏南京江宁区),生俘方山寨“义兵”元帅陈埜先之弟陈兆先的队伍三万六千人。为促使他们归降,朱元璋择其骁勇者五百人充当自己的侍卫。这些人疑惧不安,他在夜里令其悉数入卫,而屏原来的侍卫于外,独留冯国用侍卧榻旁,自己解甲酣寝达旦。这些侍卫深受感动,纷纷相告:“既活我,又以心腹待我,何可不尽力图报?”(《明太祖实录》卷四)及攻集庆(后改名应天,今江苏南京),均争先陷阵,立下战功。元淮西宣慰使、都元帅康茂才战败后率部逃窜,被俘后押来见朱元璋,他下拜曰:“前日战,各为其主。今日屡败,天数也,事至于此,死生惟命。苟得生全,尚竭犬马之劳,以图报效。”(《宋濂全集》卷五二,《大明敕赐荣禄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赠推忠翊运宣力怀远功臣光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赠蕲国公谥武义康公神道碑铭》)朱元璋笑而释之,让他率部随军出征。后来他作战有功,第二年被提升为秦淮翼水军元帅。在应天击败陈友谅后,朱元璋亲征九江,陈友谅的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遣使请降,但备怀戒心,要求全部保留自己的部属不予遣散。朱元璋根据刘基的暗示慨然应允,并写信给他,说明自己对待归附者的政策:“赤心以待,随其才而任使。兵少则益之以兵,位卑则隆之以爵,财乏则厚之以赏。”(《明太祖实录》卷九)胡廷瑞以龙兴(今江西南昌)降,江西诸郡不战而下,朱元璋又亲入龙兴城“拜其母以安之”(刘辰:《国初事迹》)。

有些敌方的将领被俘后拒不投降,朱元璋也不加虐杀,下令释放。元朝万户纳哈出,是成吉思汗四大功臣木华黎的后裔,在太平(今安徽当涂)被俘,朱元璋待之甚厚,让已归附的元朝万户黄俦劝降,纳哈出表示:“我本北人,终不能忘北。”朱元璋想放走他,徐达等人“恐贻后患”,主张杀掉。朱元璋说:“无故而杀人,非义。”他召见纳哈出及降臣张御史,对他们宣布:“为人臣者各为其主,况汝有父母妻子之念,今遣汝归,仍从汝主于北。”(《明太祖实录》卷三)然后发给路费,放他们回去。即使有个别将官降后又重新出走,朱元璋也不发兵追堵拦截。方山寨“义兵”元帅陈埜先在太平被俘,自以为必死。但朱元璋并未杀他,他问:“生我何为?”朱元璋答道:“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假号令据城邑者不知其几。然胜则人附,败则附人。尔既以豪杰自负,必能识达事机,岂不知生尔之故?”他又问:“然则欲吾军降乎?”答曰:“然!”他当即给部众写信,第二天大小头目皆率部来降。朱元璋与之歃血盟誓,结为兄弟,共约合兵攻取集庆。但在朱元璋第一次攻打集庆时,陈埜先却叮嘱部下不可力战,待其脱逃后再攻打朱元璋。有人向朱元璋揭发其阴谋,朱元璋说:“吾久知其不诚,然杀之,恐失豪杰心。”他召见陈埜先,说:“人各有心,识见不同。从元从我,任汝所适,不相强也。”陈埜先指天发誓:“若背再生之恩,神人共殛之!”(《明太祖实录》卷三)朱元璋笑而释之。陈埜先回到营地,收集余众,暗中勾结元南台御史大夫福寿,在朱元璋第二次攻打集庆时,诱杀郭子兴子郭天叙及妻弟张天祐,他自己最后则为乡兵所误杀。

有些被俘释放或降而复叛,最后势穷再度被俘或归降者,朱元璋也未加辱杀,而是根据“以投降为诚,不以前过为过”的原则,照样欢迎,予以任用。元朝“义兵”元帅朱亮祖在太平被俘,朱元璋喜其勇悍,赏赐金币,予以留用。过了几个月,他叛归元朝,几次带兵攻打朱元璋的部队,掳去士卒六十余名。徐达、常遇春围攻宁国(今安徽宣城),他与元将别不华、杨仲英等人闭城拒守。后来城破被俘,朱元璋问他:“今何如?”他答道:“是非得已,生则尽力,死则死耳!”(《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平定东南》)朱元璋壮其勇武,给他松绑,令统所部兵从征宣城。他很受感动,不久同徐达、常遇春一起攻下宣城,后又屡立战功,被授以枢密院判之职。纳哈出在太平受俘释放后,仍仕于元,继父祖镇守辽东,后升任辽阳行省左丞相。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多次派人招抚,皆遭拒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将出征辽东,又多次派人招谕,纳哈出这才出降。朱元璋特在京师召见,封他为海西侯。方国珍于至正八年(1348年)起兵反元,据有浙东沿海诸地,后降元。朱元璋带兵攻下婺州后,遣使诏谕,他表示愿献出温、台和庆元三郡降附,但要求朱元璋“多发军来守”,实际上“阴持两端”,在朱元璋与元朝之间来回摇摆。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后,至正二十七年(吴元年,1367年)派兵攻打浙江,屡破台州(今浙江临海)、庆元(今浙江宁波)、定海(今浙江舟山)等地,并派人招降,方国珍山穷水尽,派儿子奉表乞降。朱元璋开始怒其反复,后见其降表“辞甚哀恳”,赐书曰:“吾当以投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平定东南》)表示只要他真心投降,就不咎既往。方国珍打消疑虑,率众投降,被授为广西行省左丞相,他食禄而不之官,几年后病逝于京师。

对于投降过来的敌方将官,朱元璋不仅如他所承诺的那样,“随其才而任使”,委任适当的职务,而且都像对待自己原来的部将那样,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做到“恩均义一,无有所间”(《明太祖实录》卷九)。许多投降的将官,对此感激不尽,出生入死地为他效力。陈友谅的部将长张、梁铉、彭指挥等在应天龙湾之战中被俘,“自视无复生理”,但朱元璋“用之如故”,后来长张破安庆水寨,梁铉等攻江北,均拼死力战,“功绩茂著并膺厚赏”(《明太祖实录》卷九)。元将李思齐洪武二年在临洮势穷力蹙投降,被任命为江西行省左丞,食禄而不之官。洪武七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受命前往蒙古劝降北元骁将扩廓帖木儿。扩廓假装以礼相待,留他住了几天,然后派骑兵送他返回,在边界上要他留下一只胳膊作为“记念”。他忍痛砍下一只胳膊,回到京师复命后,不久便死了。但是,如果有人利用他的政策进行投机,朱元璋则毫不客气地严加惩处。元朝户部尚书张昶南下进行招降活动,被朱元璋留下,任为中书省都事,寻升参政。后来,朱元璋纵降人北归,张昶“心怀旧主,以国事通”,即处以极刑,“碎其骨投于水”。江西行省山寨头目或降或叛,反复无常,朱元璋下令“尽投于水”(《国初事迹》)。陈友谅的参知政事熊天瑞,至正二十五年在临江(今江西清江)向朱元璋投降,次年从攻浙西,叛降张士诚,“教士诚飞炮击外军。城中木石俱尽,外军多伤者”(《明史》卷一二三,《陈友谅传》)。后来,朱元璋灭张士诚,便下令诛杀之。

朱元璋对待降人的“赤心以待,随其才而任使”政策,对于分化瓦解敌对势力特别是元朝的力量,起了相当的作用。朱元璋之所以能比较顺利地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统一全国,就同这一政策的执行有着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