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25:凡尔登英雄的双面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日军攻陷海城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894年10月24日一举突破清军苦心维护的鸭绿江防线,短短数日就连克辽东门户——九连城、安东、凤凰城。接下来,面对广袤的辽东地区,日军的兵锋将指向何处?

11月3日,被称为“日本陆军之父”的第1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就下一步作战问题,向大本营提出了《征清三策》,极力主张趁河冻时期实行冬季作战:

第一,沿海路至山海关附近再次登陆,建立根据地,以期进行直隶作战。

第二,向旅顺进击,以便将兵站移至不冻港。

第三,向北进攻占据奉天。

1894年10月,凤凰城陷落(日本浮世绘)

日本浮世绘《奉天府破图》。事实上,因摩天岭、草河口一线的清军顽强抗击,日军“奉天度岁”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大本营认为立即进行直隶作战的条件不成熟,因此第一策不可行。第三策将使战线延长,增加补给困难,且无胜算把握,亦不可行。至于第二策,与总战略不符,加之金州以东无足够的宿营地,且必须放弃一些已占领地区,势必会影响士气。

因此,在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坚决反对下,大本营断然否决了山县有朋的冒险进攻方案,反而于11月9日命第1军退守九连城一线,在瑷河、大洋河修筑的冬营待命,准备明春进军直隶。山县有朋苦心构思的策略遭到全盘否决,自然对大本营的撤退决定极为不满,更唯恐停止战斗影响士气。为实现直隶作战,确保后路安全,山县有朋决定趁清军还未加强防卫之际,先取岫岩,再打通辽阳东路,以实现“奉天度岁”的既定计划。不料第1军第5师团受挫于辽东摩天岭一线,打通东路无望。恰在11月25日,山县有朋受得知大山岩的第2军已将旅顺收入囊中,不甘落后的他愈加急于进军,意图一举拿下辽南重镇海城。12月1日,他自恃为日本陆军的缔造者,公然不听大本营命令,甚至不待大本营批准,便擅自下令第1军第3师团自安东北上,在岫岩集中,进攻析木城、海城。

至于清军方面,自帮办东征军务的宋庆率部败退鸭绿江后,一直在凤凰城—摩天岭—海城一线与日军周旋。11月7日,他突然接到李鸿章要求火速增援旅顺的命令。20日,刘盛休的铭军与宋庆部在金州北会合,大举反攻金州城,从侧翼支援旅顺作战。但至11月22日,宋庆督率两部屡次反攻仍未能收复金州,又获悉旅顺失陷,大批从旅顺口败退下来的清军溃勇被相继收容。27日,宋庆见大势已去,率军转往盖平,与在营口登陆、预定增援旅顺作战的嵩武军合流。

合流后,宋庆将当前各路清军整编:直属毅军步队10营,刘盛休的铭军步队11营2哨,章高元的嵩武军步队8营,徐邦道的拱卫军步队11营,张光前的亲庆军步队5营,合计45营2哨,约2万人。

当时日军第1军第3师团北犯,意侵海城,而海城若失,日军将北窥辽阳、奉天,西窥牛庄、营口,关外锦州、宁远诸城危在旦夕。

12月6日,即日军第3师团自安东出发后第四天,宋庆命总兵刘盛休、宋得胜率铭、毅两军北进,拱卫军、亲庆军及嵩武军仍驻盖平以顾后路,并希冀以此举切断日军第1、第2军的联系。此时,盘踞在金旅地区的日军第2军第1师团动向不明,宋庆感到担心,“未敢轻动”,于是令北援军“赴海、盖适中之处择要驻扎”。同日,日军驻金州的第2军第1师团第1旅团乃木希典所部步兵第1联队占领了复州。

10日,宋庆亲率铭、毅两军进驻大石桥。大石桥居于海城、盖平、营口三角地带的中心,驻在此地则可兼顾三面。此时,清廷连降谕旨:“此时北路倭贼渐次撤退,而大股萃于金、复,意图北窜,不日必有大举扑犯之事。”并命宋庆“迎战”。清廷判断金州、复州的日军“意图北窜”自然是对的,但北路日军第3师团并不是“渐次撤退”,而是在12日以伤6人的微小损失占领了析木城。只有师团参谋榊原忠诚少佐在二道河子战斗中“中流弹负重伤,终不再起”。

13日,日军以仅伤4人的微弱代价又轻取了海城,取得“古今罕有之胜利”,“东窥辽阳,西瞰营口、牛庄,关外宁锦诸城大震”。

1894年12月,日军进攻海城(日本浮世绘)

师团参谋榊原忠诚少佐在析木城南作战(日本浮世绘)

第3师团

第3师团(名古屋师团)通称:幸。其前身是1873年1月设置的名古屋镇台,乃是全国六镇台之一,于1888年5月14日改称为“第3师团”。第3师团最初是由步兵第6、第7、第18、第19联队为班底组建,最后定下了第6(名古屋)、第18(丰桥)、第34(静冈)、第68(岐阜)步兵联队的体制。

第3师团几乎参与了日本近代的所有重大战争,包括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出兵西伯利亚、出兵山东等。甲午战争中,该师团跟随第1军(军司令官原为山县有朋大将,中途换为野津道贯中将)在元山、仁川成功登陆后,接连攻下平壤、九连城、海城以及牛庄、田庄台,战死270人、战伤死82人、病死1043人、变死日文里,“变死”是自杀、事故死亡的统称。34人,共死亡1429人;又有伤病424人、疾病287人、刑罚9人,计720人;总共计减员达2149人。

日俄战争中,该师团隶属于奥保巩大将的第2军,参加了南山、辽阳、沙河和奉天会战。之后,第3师团被派往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

1918—1919年,它与苏俄红军作战,并参加了救援捷克军的战斗。进入昭和时代后,田中义一内阁掌权,先后三次出兵中国山东(第1次在1927年5月,第2次在1928年4月,第3次在1928年5月),公然干涉中国北伐战争。

1934年,第3师团受命赴满洲驻屯,1936年回国。“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以援救在上海的日本侨民为借口,第3师团和第11师团(善通寺)在上海吴淞登陆。第3师团面对中国军队的顽强死守,稳打稳扎地打开局面,于10月17日到达苏州河。随着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突袭侧翼,中国军队的防线崩溃。第3师团紧追不舍,继而围攻南京,并导演了南京大屠杀。1938年5月的徐州会战、6月开始的武汉会战、1939年5月襄东作战及三次长沙会战等中国南战场上的大仗,均有作为侵华急先锋的第3师团参加,双手沾满了中国军民的鲜血,战果赫赫的同时亦是恶贯满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3师团回驻上海。1944年,第3师团参加了日本帝国陆军战史上最后也是最大的野战:大陆打通作战(一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其中,第3师团参加了5月27日—11月10日的湘桂作战,战死1064人、战伤2699人、病死110人、战病4208人,计减员达8081人,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这个作战的宗旨是:确保从汉口到越南的铁路沿线,破坏在中国华南地区的空军基地。但即使确保了铁路也无法进行物资运输,即使毁掉了机场也不能阻止从成都起飞的B-29空袭日本本土。最后,该师团在前往上海的路上,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1945年11月19日,该师团主力在镇江向中国军队缴械投降,一部在丹阳缴械。至此,该师团与第13师团成为仅有的在中国战场作战8年的2个师团。

刘盛休

刘盛休(1840—1916年),字子征,安徽肥西县南分路乡蟠龙墩圩子人。青年时务耕读,后随族叔刘铭传兴办团练。1862年,加入淮军“铭字营”,到上海镇压太平军,升副将衔。攻南汇时,他只身劝降太平军吴建瀛部。刘铭传认为其有胆略,于是对他深为器重。之后,他随铭军镇压捻军,升总兵、提督。

1875年,铭军主帅刘铭传、刘盛藻先后辞职归家,刘盛休接统铭军万余众。他经常率军兴修水利,先后在东明挑筑黄河大堤,在寿张挑浚张秋运河,在兴济镇挑筑减河,在葛渔城挑修永定河,屡受清廷嘉奖。1875年,李鸿章奏表:“……所遗铭营,查有记名提督刘盛休,相诚勇敢,晓畅戎机,前曾代统铭军,经理营务,办理妥协,将士亦深悦服,堪以委令接统。”光绪年中期,外患严重,刘盛休率铭军驻防金州大连,补授南阳镇总兵。他巡视各要隘,筹修战守设施。他先后修筑了大连海口、三山岛、黄家山、徐家山、老龙头炮台。1891年,清廷补授他河南、河北总兵,赏头品顶戴。

1894年,刘盛休驻防辽宁虎山一带,扼守鸭绿江,与聂士成军互为掎角。日军入侵时,刘盛休侧后的依克唐阿军溃走,日军从后路直趋虎山,被迫突围。其后参加金州反攻、缸瓦寨之战。缸瓦寨之后,刘盛休辞官归隐。晚年,他专注于研究历史与书法。1916年8月22日去世。

铭军第三代统帅刘盛休

海城失陷后,军机处电寄(“电报寄语”之意)驻守盖平、营口一带的宋庆,谕旨宋“当会合诸军,严密防范,相机堵剿”。宋庆遵旨与辽东北部诸军联络,准备协力收复海城,并加强辽南地区的兵力部署。宋庆决定调蒋希夷统希字军8营守备大石桥,自己则亲率铭、毅两军的20营共9200人,经虎樟屯南的三道岭子折赴牛庄。他先派马队侦察至牛庄的道路,得知由大石桥经虎樟屯、缸瓦寨至牛庄的道路安全,日军固守海城尚无出城情况,于是决心通过海城西南16公里的缸瓦寨,取直路到牛庄。

在1894年初冬来临时,宁静祥和的海城实际已战云密布

前敌营务处臬司周馥(1837—1922年),跟随李鸿章长达40年,是被埋没的洋务运动的实际倡导者之一。甲午战争后,花甲之年的他地位急剧上升,位列封疆大吏,是淮系后期的第二号人物

宋庆的援海计划引起了不同的意见。前敌营务处臬司周馥即持反对意见,并于16日致电李鸿章:“宋帅率铭、毅各军北剿海城一股,而留章高元、刘世俊等防盖东,兼遏南路,未免兵分力单。指日大战,即胜,而营口以西空虚,恐倭又袭故智,抄宋军后路。现河冻处处可通,守固无益,剿亦不能速。”周馥的考虑不无道理,尽管收复海城事不宜迟,但仅凭铭、毅两军难以攻取海城,此前对防守相对薄弱的金州反攻失利就是明证;若顿挫于坚城下,旷日持久,恐为敌所趁。况且此时河面冰冻,日军畅通无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则坚决同意宋庆的计划,认为“海(城)失,辽必难保”。李鸿章见连山关已被聂士成部收复,并进袭分水岭日军,乘胜追至草河口,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部骑兵联合,大败日军,收复草河口,故电嘱宋庆:“专马密饬聂(士成)、吕(本元)等作速回顾,与毅军夹攻海股,冀获一胜。”光绪帝开始对此颇有顾虑,谕曰:“宋庆以孤军处东南两寇之间,关系奉省大局,务当熟筹进止,稳慎图功,毋坠敌人诡谋。”但最后光绪帝审时度势,恐有迁延,还是批准了这个方案,强调“军事变迁非一,必须随时调度,以赴戎机”,并谕旨坚守摩天岭一线的提督聂士成、总兵吕本元“移至岫岩、海城,与宋庆合力会剿”。可惜,在摩天岭的清军尚未援抵海城,海城日军就突然主动出击,清军合击海城的计划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