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E类(2017-2018视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人体解剖学

第一节 运动系统

考点一:骨学

1.骨的分类:成人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按形态,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包括骨质,骨膜,骨髓,其他(骨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内含红骨髓,有造血功能;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3.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2对肋。它们分别参与脊柱、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4.颅骨:颅骨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可分为上部的脑颅骨和前下部的面颅骨。脑颅骨有8块,包括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面颅骨有15块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5.上肢骨:(1)上肢带骨:锁骨和肩胛骨。锁骨骨折多在中、外1/3交界处。(2)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手骨包括8块腕骨、5块掌骨、14块指骨。

6.下肢骨:(1)下肢带骨(髋骨):髋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2)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考点二:关节

滑膜关节,简称关节。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凸面称关节头,凹面称关节窝。关节面上被覆有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内无血管、神经,营养由滑液和关节囊周围的血管供应。

(2)关节囊,滑膜分泌的滑液,有润滑、减少摩擦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

(3)关节腔,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

考点三: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骨连结的形式有纤维连结和滑膜关节连结。

(1)纤维连结:两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之间无腔隙,活动范围很小或不活动。

(2)滑膜关节连结: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较大。

考点四:躯干骨的连结

1.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形成。

(1)椎骨的连结:椎间盘、椎骨间的韧带。

(2)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脊柱侧面观,可见脊柱呈“S”形,有颈、胸、腰和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使脊柱具有弹性,从而缓冲了在跑、跳和走路时所产生的震动。

2.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考点五:附肢骨的连结

1.上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1)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连结的唯一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的上面构成。

(2)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3)肘关节:是复关节,包括三个关节:①肱尺关节;②肱桡关节;③桡尺近侧关节。

(4)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2.下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1)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

(2)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关节囊坚韧致密,周围有韧带加强。

(3)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

(4)足关节:包括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5)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

考点六:骨骼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全身共有600多块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每块肌肉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执行一定的功能。全身骨骼肌可分为头肌、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考点七:头肌

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1.面肌,主要分布于面部口、眼、鼻等孔裂周围,因面肌可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故又叫表情肌。

2.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配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

考点八:颈肌

颈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与颈外侧肌、颈前肌、颈深肌三群。

胸锁乳突肌:为颈阔肌所覆盖,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其作用是一侧肌肉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向后仰。

考点九:躯干肌

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

1.背肌,分浅、深两群。浅群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深群主要有竖脊肌。

2.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3.,是指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薄层结构。膈为主要的呼吸肌,可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活动。

4.腹肌,位于胸廓下缘与骨盆上缘之间,构成腹壁。主要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

考点十:四肢肌

1.上肢肌:上肢带肌(主要的上肢带肌是三角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2.下肢肌:下肢肌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1)股四头肌:由四个头组成,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内肌。股四头肌的功能是使小腿伸、大腿伸和屈,伸膝(关节)屈髋(关节),并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2)股二头肌:有长短二个头,基本功能是使小腿后屈。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个头合并,止于腓骨头。作用是伸髋屈膝。

第二节 消化系统

考点一:口腔

1.口腔各壁

(1)唇分上唇和下唇。

(2)颊是口腔的两侧壁。在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有腮腺管乳头,其上有腮腺管的开口。

(3)腭是口腔的上壁,分隔鼻腔与口腔。腭分硬腭和软腭两部分。

(4)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由腭垂、腭帆后缘、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2.牙

(1)牙的种类和排列:人的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一组称乳牙,第二组称恒牙。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时开始萌出乳牙,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逐渐更换成恒牙,恒牙全部出齐共28~32个,上、下颌各14~16个。

(2)牙的形态:每个牙均可分为牙冠、牙根和牙颈3部分。

(3)牙组织:牙由牙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

考点二:咽

1.位置:咽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固定于颅底,向下于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续于食管。

2.形态:咽呈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长约12cm,其内腔称咽腔。

3.分部:按照咽的前方毗邻,以腭帆游离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可将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咽腔的口咽和喉咽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考点三:食管

1.位置:食管长约25cm,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约平第11胸椎体高度,与胃的贲门连接。

2.分部:食管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

3.形态:食管最重要的特点是有3处生理性狭窄,三个狭窄处是食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1)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2)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3)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考点四:胃

1.胃是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成人胃的容量约1500m1。胃除有受纳食物和分泌胃液的作用外,还有内分泌功能。

2.形态:胃分前、后壁,大、小弯,入、出口。胃前壁朝向前上方,后壁朝向后下方。胃小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度明显折转处,称角切迹。胃大弯大部分凸向左下方。胃的近端与食管连接处是胃的入口,称贲门。贲门的左侧,食管末端左缘与胃底所形成的锐角,称贲门切迹。胃的远端接续十二指肠处,是胃的出口,称幽门。

3.分部:通常将胃分为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及幽门部。

考点五: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在成人身体中全长约5~7m,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部,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并具有某些内分泌功能。

1.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全长约25cm,十二指肠整体上呈“C”形,包绕胰头。十二指肠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2.空肠与回肠

空肠上端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回肠下端接续盲肠。一般是将空、回肠全长的近侧2/5称空肠,远侧3/5称回肠。

考点六:大肠

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1.5m,全程围绕于空、回肠的周围,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大肠的主要功能为吸收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考点七:肝

1.位置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呈棕红色,质地柔软而脆弱,易受外力冲击而破裂,从而引起腹腔内大出血。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2.肝的形态

肝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4缘。肝上面膨隆,与膈相接触,又称膈面。肝膈面上有镰状韧带附着,借此将肝分为左、右两叶。肝左叶小而薄,肝右叶大而厚。肝下面凹凸不平,邻接一些腹腔器官,又称脏面。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3条沟。横沟为肝门,有肝管、肝动脉、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在肝的脏面,借“H”形沟将肝分为4个叶:左叶位于左纵沟的左侧,右叶位于右纵沟的右侧,方叶位于肝门之前,尾状叶位于肝门之后。

3.肝外胆道系统

肝外胆道系统是指走出肝门之外的胆道系统而言,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这些管道与肝内胆道一起,将肝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腔。

考点八:唾液腺

1.三对唾液腺:一对腮腺、一对颌下腺、一对舌下腺。

(1)腮腺,埋于两耳前下方的颊部组织中,开口于口腔内颊黏膜上。

(2)颌下腺,位于下颅骨的内面黏膜以下的结缔组织中。

(3)舌下腺,位于口腔底部黏膜深处。

2.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同时,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考点九:胰

1.胰,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为一较狭长的带状腺体,在胃的后方,横位于腹后壁,十二指肠与脾门之间。分为头、体、尾三部分。

2.胰兼具内、外分泌功能。内分泌部称为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外分泌部包括腺泡和导管,主要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第三节 呼吸系统

考点一:呼吸系统组成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

2.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考点二:鼻旁窦

鼻旁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腔内衬以黏膜并与鼻腔黏膜相移行。鼻旁窦有4对,分别为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左右对称排列。鼻旁窦能温暖与湿润空气,对发音产生共鸣。

考点三:喉

喉由喉软骨喉肌构成。它既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的器官。上界是会厌上缘,下界达环状软骨下缘。借喉口通喉咽部的后部,以环气管韧带连接气管。喉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考点四:气管与支气管

1.气管:气管位于喉与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的气管杈之间,起于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气管由气管软骨、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气管软骨由14~17个缺口向后,呈“C”形的透明软骨环构成。

2.支气管: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嵴下角大,斜行,通常有7~8个软骨环;右主支气管短而粗,嵴下角小,走行较直,通常有3~4个软骨环,经气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侧。

考点五:肺

1.位置

肺位于胸腔,坐落于膈肌上方、纵隔的两侧。肺的表面被覆脏胸膜,透过脏胸膜可见许多呈多角形的小区,称肺小叶,其发炎称小叶肺炎。

2.肺的形态

肺呈圆锥形,纵隔面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门,其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的出入。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构成肺根。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左肺斜裂由后上斜向前下,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的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第四节 泌尿系统

考点一:肾

1.形态

肾是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形似蚕豆,位于腹后壁。肾分内、外两缘,前、后两面及上、下两端。右肾由于肝关系比左肾略低1~2厘米。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肾门诸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右肾肾蒂较左侧短。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自前向后顺序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末端;自上向下顺序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

2.位置

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属腹膜外位器官。左肾在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间盘之间;右肾则在第12胸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

3.被膜

通常将肾的被膜分为三层,即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考点二:输尿管

输尿管是成对的、位于腹膜外位的肌性管道。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

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①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②中狭窄,位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③下狭窄,位于输尿管的壁内部。

考点三:膀胱

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分尖、体、底和颈四部。膀胱尖朝向前上方,由此沿腹前壁至脐之间有一皱襞为脐正中韧带。膀胱的后面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为膀胱底。膀胱尖与底之间为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称膀胱颈。

考点四:男性尿道

1.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止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男性尿道可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三部分。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称为后尿道。

2.尿道有三个狭窄三个膨大两个弯曲

(1)三个狭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以外口最窄。尿道结石常易嵌顿在这些狭窄部位。

(2)三个膨大:分别位于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舟状窝。

(3)两个弯曲:是凸向下后方的耻骨下弯和凸向上前方的耻骨前弯。

第五节 生殖系统

考点一: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男性外生殖器为阴茎和阴囊,前者是男性交媾器官,后者容纳睾丸和附睾。

1.睾丸

睾丸是微扁的椭圆体,分前后缘、上下端和内外侧面。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和输精管睾丸部相接触。睾丸表面有一层坚厚的纤维膜,称为白膜。

2.前列腺

(1)位置:前列腺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前列腺底与膀胱颈、精囊腺和输精管壶腹相邻。

(2)形态:前列腺呈前后稍扁的栗子形,上端宽大称为前列腺底,邻接膀胱颈;下端尖细,称为前列腺尖,位于尿生殖膈上。

考点二: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以及附属腺(前庭大腺)。外生殖器即女阴。

1.卵巢

卵巢呈扁卵圆形,略呈灰红色,被子宫阔韧带后层所包绕,可分为内、外侧两面,前、后两缘和上、下两端。

2.输卵管

输卵管是输送卵子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连于子宫底的两侧。输卵管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四部:

(1)输卵管子宫部:位于子宫内部的一段,直径最细,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2)输卵管峡部:细而直,输卵管结扎术常在此进行。

(3)输卵管壶腹部:粗而长,供血丰富,约占输卵管全长的2/3。卵子一般在壶腹内受精。

(4)输卵管漏斗部:为输卵管末端膨大的部分。输卵管腹腔口周围,输卵管末端的边缘形成许多细长的指状突起,称为输卵管伞,盖于卵巢表面,其中一个较大的突起连于卵巢,称为卵巢伞。

3.子宫

(1)形态:成人未孕子宫呈前后稍扁,倒置的梨形。子宫分为底、体、颈三部。子宫底为输卵管子宫口水平以上的部分,宽而圆凸。子宫颈为下端较窄而呈圆柱状的部分,由突入阴道的子宫颈阴道部和阴道以上的子宫颈阴道上部组成。子宫颈为肿瘤的好发部位。子宫底与子宫颈之间为子宫体。子宫两侧缘的上部与输卵管相接处称子宫角。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相接较为狭细的部分称子宫峡。

(2)位置:子宫位于小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临床上统称子宫附件。附件炎即指输卵管炎和卵巢炎。未妊娠时,子宫底位于小骨盆入口平面以下,朝向前上方。子宫颈的下端在坐骨棘平面的稍上方。

第六节 脉管系统

考点一:心

1.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

心是一个中空的肌性纤维性器官,形似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周围裹以心包,斜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心约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前方对向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平对第5~8胸椎;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邻;上方连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邻膈。心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尚有4条沟。

2.心腔

心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两半心,左、右半心各又分成左、右心房左、右心室4个腔,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右心房、右心室位于房、室间隔平面的右前方,右心室是最前方的心腔,右心房是最靠右侧的心腔,构成心右缘;左心房和左心室位于房、室间隔平面的左后方,左心房是最后方的心腔,左心室是最靠左侧的心腔,构成心左缘。

3.心传导系

心传导系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区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1)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深面,多呈长梭形(或半月形)。它发出节律性的兴奋,传送到心房肌和房室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2)房室结区,又称房室交界区,位于房室隔内,其范围基本与房室隔右侧面的Koch三角一致。房室结是一个矢状位的扁薄的结构,在Koch三角的尖端。

(3)房室束,是连接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的肌束。从房室结前端向前行,穿过右纤维三角,沿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前行,在心室中隔分枝,分为前、后两支或前、中、后三支,延伸到左、右心室,和浦肯野纤维连接。是刺激传导系统的一部分,可将房室结的兴奋传递给浦肯野纤维。

4.心的血管

心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回流的静脉血,绝大部分经冠状窦汇入右心房,一部分直接流入右心房;极少部分流入左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本身的循环称为冠状循环。总的冠脉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4%~5%。因此,冠状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5.心包

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心包,内层是浆膜心包。

考点二:动脉

1.肺循环的动脉

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系一粗短的动脉干。起自右心室,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左肺动脉较短,在左主支气管前方横行,分2支进入左肺上、下叶。右肺动脉较长而粗,至右肺门处分为3支进入右肺上、中、下叶。

2.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主动脉由左心室发出,起始段为升主动脉,向右前上方斜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再弯向左后方,达第4胸椎体下缘处移行为降主动脉,沿脊柱左侧下行逐渐转至其前方,达第12胸椎高度穿肠的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在腹腔内沿脊柱左前方下降,至第4腰椎体下缘处分为左、右髂总动脉。髂总动脉沿腰大肌内侧下行,至骶髂关节处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升主动脉发出左、右冠状动脉。主动脉弓壁外膜下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称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弓下,靠近动脉韧带处有2~3个粟粒样小体,称主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3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考点三:静脉

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的血管,起始于毛细血管,止于心房。静脉的数量比动脉多,管径较粗,管腔较大,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而柔软,弹性也小。

1.特点

(1)静脉瓣成对,半月形,游离缘朝向心。

(2)体循环静脉分浅、深两类。浅静脉位于皮下浅筋膜内,又称皮下静脉。深静脉位于深筋膜深面,与动脉伴行,又称伴行静脉。

(3)静脉的吻合比较丰富。

(4)结构特殊的静脉,包括硬脑膜窦和板障静脉。

2.分类

(1)肺循环的静脉,肺静脉每侧两条,分别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肺静脉起自肺门,向内穿过纤维心包,注入左心房后部。

(2)体循环的静脉:①上腔静脉系:头颈部静脉;上肢静脉;胸部静脉。②下腔静脉系:下肢静脉;腹盆部静脉。肝门静脉的属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

考点四: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段,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互相吻合成毛细淋巴管网,然后汇入淋巴管。

2.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吻合而成,管壁结构与静脉相似。淋巴管内有很多瓣膜,具有防止淋巴液逆流的功能。

3.淋巴干:淋巴管注入淋巴结,由淋巴结发出的淋巴管汇合成淋巴干。淋巴干包括腰干、支气管纵隔干、锁骨下干、颈干各2条和1条肠干,共9条。

4.淋巴导管:全身9条淋巴干汇合成两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右颈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注入右淋巴导管,其余六条淋巴干注入胸导管。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引流下肢、盆部、腹部、左上肢、左胸部和左头颈部的淋巴。

考点五:淋巴器官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胸腺、脾和扁桃体。(1)淋巴结: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灰红色小体,一侧隆凸,另一侧凹陷,凹陷中央处为淋巴结门。(2):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功能。脾位于左季肋部,胃底与膈之间,第9~11肋的深面,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可分为膈、脏两面,前、后两端和上、下两缘。膈面光滑隆凸,对向膈。脏面凹陷,中央处有脾门,是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

第七节 神经系统

考点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1.按其所在部位不同分类

(1)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端脑、间脑、小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

2.根据周围神经系统分布对象的不同分类

(1)躯体神经:躯体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神经。

(2)内脏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

考点二:脑

脑位于颅腔内,一般可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

1.脑干: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一个较小部分,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内部结构脑干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2.小脑,小脑核共4对。最外侧为齿状核,体积最大;中间部为栓状核和球状核;顶核位于第四脑室顶的上方。

(1)绒球小结叶:在种系发生上属于最古老的部分,称原小脑。接受前庭神经及前庭神经核的纤维,与调节平衡有关。

(2)小脑前叶:主要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纤维,与肌张力调节有关。

(3)小脑后叶:体积最大,属新小脑。主要接受来自脑桥核的纤维,与协调肌群的运动有关。

3.间脑:间脑由胚胎时的前脑泡发育而成,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由于大脑半球高度发展而掩盖了间脑的两侧和背面,仅部分腹侧部露于脑底。中间有一窄腔即第三脑室,分隔左右间脑。间脑可分为5个部分: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

4.端脑:端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胚胎时的前脑泡演化而来,在演化过程中,前脑泡两侧高度发育,形成端脑即左、右大脑半球,遮盖着间脑和中脑,并把小脑推向后方。

考点三: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1.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为Brodmann的4、6区。此区发出锥体束。该区在支配骨骼肌做随意运动时有三个特点:①上下倒置;②左右交叉;③支配各部肌群的运动区面积太小与其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2.第Ⅰ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此区接受经背侧丘腹后核中继后的深、浅感觉冲动。身体各部位感觉冲动向此区投射有三个特点:①上下倒置,但头面部的器官不倒置;②左右交叉;③投射区面积的大小与相应器官感觉敏锐程度呈正相关。

3.视区,位于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17区。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双眼对侧视野偏盲。

4.听区,在颞横回,41、42区。一侧听区受损,可引起双耳听力下降,不致引起全聋。

5.嗅觉区,在海马旁回沟的内侧部及其附近。

6.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区、书写区、听觉性语言区、视觉性语言区。

考点四:脊髓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

1.灰质:呈“H”形。每侧的灰质,前部扩大为前角;后部狭细为后角;前、后角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带,在T1~L3节段向外突出形成侧角。

2.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分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

考点五:脊神经

31对脊神经分5部分,即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在混合性的脊神经中含有4种纤维成分: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及内脏运动纤维。

考点六:脑神经

脑神经也是周围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将脑与各部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脑神经共12对,其排列顺序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见下表。

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进出颅腔部位

考点七:内脏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比较

考点八: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从所支配的器官来说,可分为支配骨骼肌的运动和支配平滑肌的运动两大类。支配平滑肌的运动即一般内脏运动。支配骨骼肌运动的传导路,可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锥体系主要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组成锥体系的神经元可分为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管理骨骼肌运动、张力和协调活动的下行径路。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

考点一:垂体

1.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借漏斗与下丘脑相连。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腺垂体位于前方,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位于后方,由第三脑室底向下突出形成。

2.垂体能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垂体后叶能贮藏并释放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考点二:甲状腺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棕红色,呈“H”形,分为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甲状腺峡相连。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基础代谢并影响生长和发育等。

考点三:肾上腺

肾上腺位于左、右肾的上方。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

肾上腺素皮质分泌调节体内水盐代谢的盐皮质激素、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糖皮质激素、影响性行为和副性征的性激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能使心跳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小动脉收缩以维持血压和调节内脏平滑肌的活动。

第九节 感觉器

考点一:眼球

1.眼球壁

(1)纤维膜(外膜):由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分为角膜和巩膜

(2)血管膜(中膜):血管膜在外膜的内面,富有血管和色素细胞,呈棕黑色,血管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3)视网膜(内膜):视网膜在中膜内面,由神经外胚层形成的视杯发生而来,视杯分两层。外层发育为色素上皮层,由大量的单层色素上皮构成;内层为神经层,是视网膜的固有结构。视网膜从后向前可分为三部分:视网膜脉络膜部、视网膜睫状体部和视网膜虹膜部。

2.眼球的内容物

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具有屈光作用,它们和角膜合称为眼的屈光装置或屈光系统。

考点二:眼副器

1.眼睑

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位于眼球的前方,是保护眼球的屏障。眼睑由浅至深可分为5层: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和睑结膜。睑板内有许多呈麦穗状分支的睑板腺,若睑板腺导管阻塞,形成睑板腺囊肿,亦称霰粒肿。当睑板腺化脓感染时,临床上称为内麦粒肿;若感染位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腺体,称为外麦粒肿。

2.结膜

结膜是一层薄而光滑透明的黏膜,覆盖在眼球的前面和眼睑的内面,富含血管。按所在部位,可分三部: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隆。当上、下睑闭合时,整个结膜形成囊状腔隙,称结膜囊。

3.泪器

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4.眼球外肌

眼球外肌包括运动眼球的4块直肌2块斜肌1块提上眼睑的上睑提肌,都是骨骼肌,统称为视器的运动装置。

考点三:外耳

1.耳郭:耳郭位于头部两侧,由弹性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覆盖着皮肤。耳郭下1/3为耳垂。

2.外耳道:外耳道是从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外耳道约呈“S”状弯曲,先趋向前内,继而转向后内上方,最后向前内下方。外耳道外侧1/3为软骨部,内侧2/3为骨性部。在婴儿因颞骨尚未骨化,其外耳道几乎全由软骨支持,短而直,鼓膜近于水平位,检查时需拉耳郭向后下方。

3.鼓膜:鼓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鼓室之间,对于其叙述将在中耳鼓室外侧壁中部分内容进行。

考点四:中耳

1.鼓室:鼓室内含有三块听小骨、两块肌、一根神经及与大气压力相等的空气。

(1)听小骨:有3块,即锤骨砧骨镫骨

(2)运动听小骨的肌:鼓膜张肌起自咽鼓管软骨部上壁的内面、蝶骨大翼,肌腹位于肌咽鼓管上方的鼓膜张肌半管内,肌腱至鼓室内,呈直角折向外下,止于锤骨柄的上端。镫骨肌位于锥隆起内,肌腱经锥隆起尖端的小孔进入鼓室,止于镫骨颈。

2.咽鼓管:咽鼓管连通鼻咽部与鼓室,其作用是使鼓室的气压与外界的大气压相等,以保持鼓膜内、外两面的压力平衡。咽鼓管可分前内侧的软骨部和后外侧的骨性部。咽鼓管软骨部为一向外下开放的槽,由结缔组织膜封闭形成管,即咽鼓管半管,向后外开口于鼓室前壁,为咽鼓管鼓室口。

3.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乳突窦位于鼓室上隐窝的后方,向前开口于鼓室后壁上部,向后、下与乳突小房相通连,为鼓室和乳突小房之间的交通要道。乳突小房为颞骨乳突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互相连通。

考点五:内耳(迷路)

1.骨迷路,由骨密质构成的腔与管,从前内向后外沿颞骨岩部的长轴排列。

(1)前庭:前庭是骨迷路的中间部分,为一不规则、近似椭圆形的腔隙,前庭可分前、后、内和外四壁。

(2)骨半规管:骨半规管为三个半环形的骨管,分别位于三个相互垂直的面内,彼此互成直角排列,分别为前骨半规管、外骨半规管及后骨半规管。每个骨半规管皆有两个骨脚连于前庭,一个骨脚膨大称壶腹骨脚,另一骨脚细小称单骨脚。因前、后两个单骨脚合成一个总骨脚,故三个骨半规管共有五个孔开口于前庭的后上壁。

(3)耳蜗:耳蜗位于前庭的前方,形如蜗牛壳,由蜗轴、蜗螺旋管构成。

2.膜迷路: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或囊,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的壁上。包括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蜗管。

第十节 腹膜

考点一:腹膜

1.腹膜,为全身面积最大的浆膜,由间皮细胞及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

2.壁腹膜,覆盖腹、盆腔壁表面的部分;脏腹膜,覆盖腹、盆腔器官表面的部分;腹膜腔,脏、壁两层腹膜之间相互移行围成的潜在性间隙。

考点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1.腹膜内位器官,几乎全部包被腹膜,活动度大。主要的器官有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2.腹膜间位器官,三面包被腹膜,活动度小。主要的器官有升结肠、降结肠、肝、充盈的膀胱、子宫、胆囊、直肠上段等。

3.腹膜外位器官,只有一面包被腹膜,几乎不能活动。主要的器官有胰、肾、输尿管、空虚的膀胱、肾上腺、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肠中下部等。

考点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1.网膜,是与胃小弯和胃大弯相连的双层腹膜皱襞,其间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和结缔组织等。分为小网膜、大网膜、网膜孔、网膜囊。小网膜是连结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呈“餐巾”状;大网膜是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四层腹膜,呈“围裙”状。

2.系膜,是肠管连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包括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阑尾系膜。

3.韧带,是指连接腹、盆壁与脏器之间或连接相邻脏器之间的腹膜结构,多数为双层,少数为单层腹膜构成,对脏器有固定作用。

4.腹膜陷凹,是腹膜在盆腔器官之间形成的凹陷。男性主要有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主要有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