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字和语言的起源
人类语言的起源之谜
从古代一直到现在,人类都对自身的语言的起源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给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在人类的文明水平和科技水平尚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无法通过事实论证语言的起源问题,就选择通过宗教来进行解释。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上帝为众生和万物都起好了名字,所以语言是神圣的,可以与神交流,富有魔力。在古代的西方,人们认为是上帝创造了语言。基督教的经典《旧约全书》中谈到了语言的诞生,书中说,上帝给了亚当为万物起名的权力。
也有一些古代的帝王对语言是如何诞生的十分感兴趣。古代埃及的一位国王为了探寻人类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而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研究办法。他找到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并让一个牧羊人把孩子带到野外,不允许这个孩子同任何人交谈。牧羊人负责照顾孩子长大,这个孩子如果开口说话了,要第一时间来报告国王。过了一年多,孩子终于开口说出了第一个词。国王立刻召集全国的语言学家研究这个词的意思,后来发现它在弗吉利亚语中指的是“面包”。于是国王认为,人类说出的第一个词就是“面包”。
但是,对在文字之前出现的语言的研究缺少证据,所以人类的语言到底是如何起源的,还停留在猜想的层面。19世纪30年代,语言学家们在法国召开了一次世界大会,会议做出决议,认为从古至今,包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内的所有人,对语言的起源做出的结论都是空泛且不足信的,以后禁止讨论任何与语言起源有关的问题。这一决议到现在仍存在影响,很多当今的语言学家不重视语言的起源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很少。
但是一个会议的决议毕竟无法阻挡人类的好奇心,仍然有语言学家孜孜不倦地想要弄清事情的真相。1934年,在土耳其召开了全国语言学大会,大会的议题就是人类语言中的第一个词究竟是什么。参会的语言学家们根据猜测和事实判断,认为“太阳”应该是人类最早学会的词。但是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因为会议的记载已经缺失,我们无从知晓。语言产生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关于人类说出的第一个词到底是什么的争论也从未平息。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类产生了语言呢?目前,关于语言的诞生有四种主要的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来自对自然的模仿。比如,早期人类在旷野中看到狗叫,听到狗发出的“汪汪”的声音,类似的经验多了,就用“汪汪”声来指代狗。第二种是19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自然主义理论,名为“丁当理论”。它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形有质的,所有东西发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回声,回声创造了词汇。第三种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起源理论,认为人类是在劳动的时候创造了语言,早期的语言是从劳动时所喊的号子里发展出来的。第四种理论认为,人类的感情创造出了语言。当人类表达愤怒或者愉悦时,会有气流冲过声带,这些声音就产生了语言。而且它认为,人类因为最基本的喜怒哀乐而发出的声音,就是最早的词汇。
一位来自美国的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语言中最早出现的词汇是代表最常见的事物的名词,比如食物。接下来诞生的是形容词,用来描述一件事物的特征。在这之后诞生的是用来呼叫伙伴以及发布指令用的呼语。这些词汇都和早期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的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的,那么这种理论有一定的道理。
另一些专家从生理的角度对人类语言加以研究,他们发现的成果是,对人的生理构造来说以字母b、m、p为开头的词汇是最容易发音的词汇。即使是刚出生的没有牙齿的婴儿,在发这几个音的时候也毫不费力。当这几个音与人类降生之后最早接触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就诞生了最早的词汇。现在无法考证这三个字母哪一个字母排在最前列,但是在西方的语言中,以m开头的词通常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英语为例,在英语词汇中,表达生命、关爱、本质、行为和记忆的词汇中,有很多是以m开头的。
学者们通常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语言能力,而不是后天习得的。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只是组织语言的能力。例如,婴儿要吃奶的时候,能够发出的音是mama,在印欧语系中,mama一词最早的词源就是指乳房。人类在吃东西的时候,发出的很多声音也和m音有关。
有人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能够成为研究古代人类学习语言的范本。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因为现代人类的幼儿在学习语言时,人类的语言已经形成,孩子的父母掌握了语言。这与原始人类在荒蛮的大自然中产生了自己的语言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一种语言诞生的规律是,先有很少的几个词,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而任何现代语言的规律都无法说明语言最初是如何产生的,现代儿童学习语言的数据都不能体现人类语言的起源过程。
婴儿受父母的影响极大,而且他们会叫妈妈也是受教育的结果。就算是父母故意不和孩子说话,等他自己说出第一个词,也无法确定语言的起源。因为婴儿是会模仿的,只要他能听到,就能试着说出来,这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对猩猩发出的声音和人类语言做比较,还原出人类早期学习语言时的情景,然而这些研究都以失败告终。灵长类动物能够发出的声音有9种,但是都和生存有关,而不是语言。面对危险时,人类有数十种能够表达的方式,但是猩猩只会简单地发出“啊”的声音,然后不断重复。人们也试图教会猩猩说话,观察语言是否受先天因素的影响。研究证明,猩猩无法学习人类的语言。语言能力也是人类独有的。所以,想要从猩猩那里找到人类语言的起源的努力也失败了。
但是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语言学家们通过对印欧语系的研究,证明立陶宛语是这一语系中最古老的语种。在立陶宛语中,最早出现的词汇中有代表环境的“树”和代表危险的“狼”以及一些描述工具的词汇,在其他语言中,这些词汇也得到了印证。在这些词汇中,没有表示热带环境的词,这能够说明印欧语系产生于温带,人类最早的语言也诞生于温带。
词汇是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人类在日常的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词,就可能是最早诞生的词。虽然世界各地的语言不同,发音也不同,但是最开始有发音的词汇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一致的,而且应当与食物有关,这是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当然,要想彻底把问题弄清楚,还需要我们找到更多的证据,进行更多的研究,需要考古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专家共同努力。
一些早期的语言
人类早期可能没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对于早期人类,如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语言,我们毫无了解,甚至可以说,我们都不知道旧石器时代的人是不是经常说话。旧石器时代的人对于一件东西的外形和表达自身的态度是有知觉的,从他们留下的绘画中可以了解这一点。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人类大多使用手势或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想法。早期的人类能够使用的词汇大概都是表达情绪的喊叫或者具体的事物的名称,还有一些可能是模仿自然界发出的或者能够与自然界的某些东西产生联系的声音。有学者认为,在美洲,符号语言是早于口头语言出现的,证据是这里生活的印第安人有相同的符号语言,但是口语却各不相同。
最初,人类使用的可能都是一些表示惊叹的词和一些名词,对同一个名词通过不同的语调变化表示不同的意思。比如这时的人类用一个词来表达“马”的意思,他可能在说的时候通过语调或者姿势分别表示“马来了”“马走了”或者“马被杀死了”等。
在新石器时代,大概8000年前或更久远的时候,或许存在一种原始的语言。雅利安语就是从这种原始的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在中欧和西亚之间,应该生活着一些流动的部落,这些部落将两个地方的文化混合,导致两个地区发展出了同一种语言。这些人我们称为雅利安人,他们是白种人,属于诺迪克种族。
在过去曾经有一个时期,语言学家们把语言和种族的概念混淆了。他们认定,凡是曾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一定属于同一个种族。这个结论并不成立,如果能想到现在在美国生活的黑人也使用英语,爱尔兰人也不再说古老的埃尔斯语,你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使用同一种语言能够揭示的道理是,这些人彼此间曾经交往并且发生过混合的情况。如果这不能代表他们来自共同的出处,至少能明确他们会拥有一个共同的发展方向。
但是,即便最原始的雅利安语在公元前6000年或者公元前5000年是当时使用的口语,这也不是原始人类的语言,或者是野蛮人的语言。应用这种语言的人,至少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阶段,甚至已经超过了这个阶段。这种语言拥有十分复杂的语法和用词方式。那些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生活的人类,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与雅利安人的语言的最简单的形式相比,也依然要简陋得多。
有可能的是,雅利安语在相当大的区域中成了一种高级的语言。这个区域涵盖了多瑙河流域、第聂伯河流域和伏尔加河流域,并且到达了里海以北的乌拉尔山脉。使用雅利安语的人在之后的不久就到达了大西洋以南地区,越过小亚细亚。在这时,欧亚大陆之间的阻隔并不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多瑙河汇入一片大海,这片海包含了今天的黑海、里海和死海,以及今天俄罗斯东南部的伏尔加地区。这片海成了使用雅利安语的人们和亚洲人之间的天然屏障。
在雅利安语之外,语言学家们研究发现,与雅利安语不同的、独立发展出来的还有另外一个语言群,这就是闪米特语。闪米特语种包含希伯来语、阿拉伯语、阿比西尼亚语、古亚述语、古腓尼基语,还有一些与这些语种相关的其他语言都发源于这种原始语言。闪米特语在很多方面与雅利安语不同。比如,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之间是近亲,它们与雅利安语相比拥有完全不同的一套词根。在闪米特语与雅利安语中,表达彼此之间关系的方法不同,语法的基本构成也不同。创造闪米特语的人与创造雅利安语的人应该没有过交流,而是分别独立地完成了一种语言的创造。
在公元前4000年前,或者更早一些,从有据可查的历史的开始时期,在地中海的东岸,说雅利安语的人与说闪米特语的人,正在进行着频繁的战争和贸易活动。但是通过对雅利安语和闪米特语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之前的新石器时代,说着雅利安语的人与说着闪米特语的人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是彼此完全隔绝的。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第五个形成自己语言的地区。这里有一些语言一直流行到现在,它们由单音节的词汇组成,词尾没有任何变化,而是通过发音的声调不同来表示不同的意义。这些语言被称为中国的单音节语言群,重要语种包括中国语、缅甸语、暹罗语和西藏语。
中国语中的任何一种和西方的语言相比,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属于中国语的北京语里,基本的音节只有420个,所以必然存在的现象是每一个音都代表着很多东西。这些音代表的不同意思可以用发音时的声调变化来表示,也可能通过一句话中的上下文关系来表示。
表达这些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很不同于雅利安语的方法。中国语的语法从本质上说异于英语语法,它是另外不同的创造。许多作家声称根本不存在有中国语法,如果语法是指欧洲意义的词尾变化和呼应那一套,那就确实如此。因此,从中文直译成英文是不可能的,思想方法本身就不相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的哲学至今对欧洲人来说,大体上是一本密封的书,反过来说也是这样,这是由于用来表达的方法性质不同。
中国人往往通过质朴的语言来表示一个意思,而对英国人来说,却要用隐喻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一位研究中国诗歌的学者写的一篇关于中国思想和诗歌的文章说,中国人的思想偏向于实用主义,在隐喻方面则受到了限制)。
一些特殊的语言
除了之前所说的语系,语言学家们还区别出了一些其他的语言群。美洲的印第安人使用的语言,和其他所有语言群都没有联系,而且它本身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语言无法形成一个语系,只能作为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存在。
在非洲存在一个大语言群。从赤道以北开始,一直到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是班图语系。横贯非洲大陆的中心,有一个包含了若干语种的丛林,因为这些语言的差别十分巨大,无法一一列举。还有两个可以区分出来的语言群,一个是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语;另一个是横跨整个太平洋,从马来西亚到印度尼西亚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
从以上这些语系之间的差别中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在人类迈过了新石器时代文明,开始形成比部落更大的生活共同体之时,在他们形成了各自的语言,并使用这些语言生活、辩论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人类仍然分散在世界的各个地方,彼此缺乏沟通和交流。因为海洋、沙漠和茫茫大海阻隔了他们。在1万年前甚至更早的古代,那些使用雅利安语、闪米特语、含米特语、中国语的人在各自的土地上进行捕猎和耕种。他们的文化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后来各自产生了自己的语言。
除了这些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部落,在非洲和印度还存在着一些生活在森林里的更原始的人类。他们的数量十分稀少,可能和现在的猩猩的数量差不多。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的起源或许要比其他的语言群来得都晚一些。波利尼西亚人带有一些诺迪克血统,他们向东扩张的时间较晚。
语言学家们给语言制定的分类,与人类学家们为人类的种族制定的分类,基本上是相符的。他们都认为,在新文化时期之前人类的数量少、分布零散以及早期人类的分支之间存在明显的隔离。在最后一次冰期时,巨大的冰原从北极直达中欧,穿过俄罗斯和西伯利亚地区,到达中亚的高原。严寒的气候阻止了人类的扩散和迁徙。最后一次冰期之后,北方的寒冷气候逐渐减轻了,但是这个过程十分缓慢。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除了在白令海峡四处游猎的猎人,这里没有其他人类。直到距离现在很近的时期,也就是1.2万年前或者1万年前,北欧和中欧以及亚洲的气候都还不适合耕种,因为太过寒冷。在人类从捕猎过渡到农业时代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森林时期。
森林时期气候是非常潮湿的,所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湖泊时代。需要注意的是,地表的形状直到最近的1万年时还发生过剧烈的改变。但是研究史前文明的学者们经常忽视地理的变动所造成的影响。当冰期结束,冰川融化并后退时,从波罗的海到里海的广大地区被海水淹没,并出现了很多无法通行的沼泽。当时这片海洋远至伏尔加河,向西与黑海相连。现在的里海和死海周围的沙漠,就是这片海洋的遗留。当时的山脉也比现在更高,海洋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印度河流域。山脉和海洋的屏障隔断了诺迪克族和蒙古利亚人种以及达罗毗荼族。这些人后来成了独立分化的种族。
撒哈拉沙漠与之前的沙漠不同,它并不是海洋干涸之后形成的,而是在风的影响下形成的。这里曾经是一片沃土,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繁荣昌盛。然而这里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直到变成了沙漠,这就把地中海种族与非洲森林里的原始黑人隔断了。
当时的波斯湾比现在要向北深入得多,它与叙利亚的沙漠连在一起,把闪米特人与东部区域隔绝了。与此同时,阿拉伯南部地区的土地远比今天要肥沃得多,而且或许已经超过了今天的亚丁湾直达索马里兰。在湖泊时期,地中海和红海还只是有着一些淡水湖的河谷。喜马拉雅山脉和分布在中亚的更高的山脉把达罗毗荼人和蒙古利亚人分隔开来。这两个人种要取得联系,只能依靠独木舟。戈壁体系里的海洋后来演变成了戈壁沙漠,连接横贯整个亚洲的巨大山系,蒙古利亚人也分成了中国语和乌拉尔——阿尔泰语两个语言群。
这些因为地理的变化形成的隔绝,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绝对隔绝,但是在人类初期的文明中,可以阻止绝大部分的血统上的融合以及语言上的重合。尽管如此,当时的人们之间还是存在着少量的交流活动。这些交流带来了知识的流通,使得农业工具的形式及用法,还有原始农业时期的种子散播到世界各地。不久之后,出现了独木舟和其他船舶,农业和贸易上的交流更加频繁了。
我们之前提到的几种主要的语言中,很明显并不包含人类在最初时形成的所有原始的语言。这些语言群只是随着文明的进化最后留下来的语言,早已取代了原始语言的地位。或许原本存在其他数量更多的、没有形成规模的语言,被这些通过发展得到保留的语言吞没了,一些基本的语言也消失了。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听到一些奇怪的语言,这些语言和周围的其他语言之间好像不存在任何联系。
但是,有些时候对一些语种的深入研究能够把本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一小撮古怪语言结合起来,带来一些线索,指出一个更为根本和具有普适性的人类语言的方式。一个曾经广受关注的小语言群名叫巴斯克方言群,它曾经被语言学家们广泛研究。这些说着巴斯克语的人居住在比利牛斯山脉附近,整个欧洲的巴斯克人总共约有60万。这些人使用的语言,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十分发达,但是它从根本上就和雅利安语系完全不同,是在一条独立的道路上发展出来的。
因为在美国和阿根廷都有很多巴斯克移民,所以这里有用巴斯克语印刷的报纸。最早在加拿大的土地上定居的外来移民,是属于巴斯克语系的法国人。到了今天,加拿大说法语的人口中常见巴斯克的姓名。但是根据古代人类留下的遗址判断,当年在西班牙地区分布着更多的巴斯克人。
语言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巴斯克语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这种语言的一些特征让人们认为它和某些美洲的印第安语之间存在联系。还有人认为这种语言能够通过种种理由和遥远的北非的柏柏尔语取得联系。通过柏柏尔语作为纽带,最后又能和含米特语系建立某种联系。但是其他语言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试图将巴斯克语和已经停滞了的高加索地区的一些语言联系在一起,认为它是一种前含米特语的残留。这种前含米特语一度十分流行,但是后来被含米特语取代了。巴斯克语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变得特殊,这使它没有和它的原语一样消亡。使用这种前含米特语的人属于地中海人种,他们曾经占领了西欧和南欧的大部分地区。这些语言似乎也可以和达罗毗荼语以及波利尼西亚人的语言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系。
在8000年前或是1万年前,那些曾经在西欧和南欧流行的语言已经消失了。在雅利安语诞生之前,还有几种语言可能存在过,但是现在已经消亡,这些语言包括古克里特语、苏美尔语和伊拉姆语。
有一种观点,或许只是一种猜想,这种观点认为苏美尔语或许是早期的巴斯克语和早期的蒙古利亚语之间的一环。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个链条中存在一种比早期的含米特语更加古老的语系。好像在语言的进化过程中,存在着缺失的一环,这个环节是一种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接近原始语言的东西。这种语言和雅利安语、闪米特语,还有含米特语的关系,大约可以看作是原始爬行动物与鸟类和恐龙之间的关系一样。
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些孤立的语言,只有一小块地区的少数人还在使用。霍屯督语是一种和含米特语之间存在联系的小语种,但是因为整个中部非洲所说的都是班图语,把它和含米特语之间隔离开了。在赤道附近的东部非洲,还有人使用与霍屯督语类似的、能够和布须曼语联系上的语言,这似乎可以印证一种观点,即整个东非在之前都是说含米特语的。
说着班图语的人在距离现在更近一些的时候,从中非西部的某个地区向周围扩张,并最终把说含米特语的人与说霍屯督语的人隔离开了。当然,同样存在的一种可能是霍屯督语属于另外一种语言。还有一些孤立的语言存在于遥远的大洋之中,比如新几内亚的巴布亚语和澳大利亚的土著语言。塔斯马尼亚人不为人所熟知,这种语言已经消亡了。我们能够知道的情况可以证明我们的设想没错,旧石器时代的人确实不怎么喜欢说话。
文字的诞生和对人类的影响
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文字的诞生。人类创造了文字,并且通过它使人类更好地向前发展。文字是人类表达思想的新工具,它使人类的思想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并可以保存下来。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初期,语言的发音和咬字的清晰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沟通,让他们合作处理事情的能力大大提高。这种语言上的表达能力一度使得人类早期的绘画技艺停顿了,人类也开始越来越少地使用手势。但是没过多久,绘画再次出现,可能是用来记录,也可能只是单纯地享受作画的乐趣。真正的文字出现之前,象形文字首先出现。如今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非洲的布须曼人,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还未进入文明社会的民族仍然在使用象形文字。这些文字由事物或行为的图形组成,上面还有表示专有名词的标记。时间、日期、距离等有计量的单位,则用点和画来表示。
和这样的象形文字有些类似的,是在如今的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上出现的象形图案。比如,一个小的黑色的杯形图案代表歇脚的咖啡店,交叉的刀叉标志代表餐馆,小轮船的标志代表换乘船只的地方。在欧洲,给驾车出行的人提供参考的行车指南上也有类似的符号,比如信封代表邮局的所在地,电话听筒表示这个地方可以打电话,沿途的旅馆的等级也可以用一个到四个三角符号来表示。道路旁的行车标志里,连续弯曲的线指前面有急转弯,如果是一扇门,则说明前方是交叉路口。
最早的时候,人类书写时只是在泥板上刻画出动物或器物的形态。这些泥板在太阳下晒干之后,上面的图形就是早期的象形文字。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一些标准的图案并规定了抽象的含义。例如,一个碗表示事物,而一个人加一个碗就表示吃饭。人们逐渐发现,在泥板上用这些规定的标记来表达物体,比真实地描绘出物体要简单快捷得多。
直到现在,中国的汉字还保留着一些象形文字的痕迹,虽然大多数汉字已经很难辨认出是象形的。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使用的人数最多的文字,也是在人类文明的初期诞生的最古老的文字里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和其他文明里的象形文字一样,中国人在早期也使用图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中国的古人总结的汉字的造字方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汉字的字音、字形和表达的意思分离又重组的造字方式使汉字能够适应各种发音不同的语言。尽管民族不同,口音不同,但是能使用同样一种文字,这对封建王朝统治的稳定和文化的延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字是一种非常特殊而且特别复杂的符号文字。要使用汉字,需要记住大量的单字,并且熟悉它们的用法。这种文字具有的表达思想的能力,目前还无法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
汉字是一种精细的文字,结构复杂,使用起来也很麻烦,所以无法适应近代以来简单、迅速并且准确的交流需要。与此同时,在西亚和北非发展的文明中,文字的发展走上了另一条整体上来说更为便捷的道路。中国人从没想过改进汉字,使它更为简单和易用。周遭稳定的环境也让他们觉得,改变是毫无必要的。
公元前2500年前后,人们开始用芦苇秆在泥板上书写。芦苇秆的尖头在泥板上刻下的痕迹比杆本身要粗,就像一个楔子的形状。这些文字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楔形文字。这种文字中包含了三种基本的形状:水平楔形、垂直楔形和斜形楔形。在接下来的2000多年里,西亚人民普遍使用这种形状的文字。
到了公元前14世纪,阿卡德语书写的楔形文字已经成了西亚和北非都广泛使用的文字。埃及人、赫梯人和古代波斯人都使用这种文字。虽然楔形文字在古代文明中十分流行,但是它没有保留到今天,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苏美尔人的文字都是刻在泥板上的,使用的书写工具很难刻弯曲的线条,所以最后采用了楔形符号来表达文字。当他们使用了楔形符号后,很快通过文字就已经无法辨认它本来代表的字形了。虽然不再“象形”,但是这种不像样子的文字更加简洁,对苏美尔人掌握和使用它们大有帮助。
苏美尔人的语言是一种多音节的语言,组成的部分都是不可变更的音节,其中的很多音节都指代了具体的事物。所以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也很快就发展成了一套音节文字,用每一个符号来表示一个音节。这就像我们现在经常玩的猜字游戏里,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表达了一个音节一样。
所以当闪米特人后来征服了苏美尔人之后,就在自己的语言里应用了这套音节表达的方式,文字也变成了一个符号代表一个音节的文字。亚述人就是用这样的文字,这些文字并不是字母,而是音节。在整个亚述和巴比伦地区,这种文字曾经长期流行过,现在我们使用的一些字母,就是这种文字的残留。
和楔形文字盛行的同一时期,在埃及和地中海地区产生了另外一种文字。这种文字可能的来源是埃及的僧侣创造的象形文字,也被叫作神圣文字。这种象形文字也部分音符化了。在埃及发现的一些碑文上,这种文字表现的形式十分僵硬且复杂,过于强调装饰性。因此埃及的僧侣们在日常使用时,都用另一种简化了的形式书写,这就是僧侣草书。
还有一种和僧侣草书同时期出现的字体,这种字体也是出自神圣文字,现在已经消失了。除了埃及之外的地中海地区都广泛接受了这种文字,并且大量地使用它。这种文字的一些字母来源于后期的楔形文字。因为使用它的人并不是最开始创造它的人,所以它本身的一些象形文字的痕迹完全消失了,变成了纯粹由音符表达的字母。
在地中海地区存在好几种这类的字母,彼此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腓尼基人的字母中没有元音,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发辅音时更为用力,而元音发音不清晰。直到现在,阿拉伯地区南部的一些部落里,人们使用的文字还是这样。
后来,这些源自地中海的字母中的一些传入了希腊,希腊人开始使用这些字母来表达自己的语音。希腊人此时使用的是经过高度发展的雅利安语,语声清晰并且优美。这些流传过来的字母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元音,希腊人给它加入了元音。他们用这种字母书写,形成了自己的诗歌传统。书面上的希腊文学史开始了,并且逐渐从涓涓细流变为长江大河。
经过这些看起来顺其自然的过程,文字脱胎于图画诞生了。在刚被创造出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字只是被少数人掌握和使用的东西,只是画图记事之余用于记录的另一种手段。文字经过发展之后,表达能力与日俱增。文字摆脱象形的老样子,进而形成一定的体系之后,产生了某些特别明显的优点。第一个优点是,用一种文字书写的信件,只有懂得这种文字的人能够阅读,而那些没有经过允许与学习的人是看不懂的。第二个优点是,能够记录事件,方便自己的记忆,而不会让其他人知道。
在埃及,最早的用文字书写的都是处方、经文和咒语。起初的时候,书面文件都是用来记录的账本、书信和名单等。但是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和阅读水平的提高,人类产生了一种古怪的愿望。这种在最广大的人类中普遍存在的愿望是:通过文字把一些奇特的经历、只有自己知晓的秘密或者某种奇思怪想记录下来,甚至要留下自己的名字。人们希望用这些东西去使远方的陌生人感到惊异,也想在自己死后让后世之人也能感同身受。在苏美尔人的时代,他们就已经在墙上进行这样的书写了。人类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很多遗迹,上面写满了统治者的名字和对他们功绩的吹嘘。很多碑文也是属于这种性质的,如果把很多人生前就为自己准备好的墓志铭也包括在内的话。
这种想要留名后世的愿望和想要保存秘密的意念,让文字长期处于一个狭隘的使用范围里。但是人们心中仍然存留着另一个真实的具有社会属性的愿望,那就是诉说的愿望。文字的发展是为了让知识能够大范围地流传,这种意味深长的可能性在很多年之后才慢慢变得明显起来。一些话需要我们记住,它们不但将文字在人类历史上产生的巨大作用和难以估量的价值阐述了出来,也说明了文字在将来能够起到的作用。
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的是,生命在诞生之初,不过只是随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诞生和死亡不断重复的无意识的过程。比如爬行动物,虽然它们的大脑已经具备保留经验的能力,但是当个体死亡,它具有的经验也随之消失了。它的很多动作都是本能的,它所有的心理层面的生活都是与生俱来的。
生命进化到了哺乳动物时期,除了一些天生的本能之外,幼体还有以它的母体为榜样进行学习和模仿的本能。对于某些智力更为发达的动物——比如猫、狗、猿类等——还有延续下来的经验与传统。比如,如果小猫做出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会受到母猫的惩罚。在猿类中也一样,如果小猩猩犯了错,母猩猩会惩罚它。
到了人类的时期,原始的人类能够彼此传授经验,还有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艺术。人类开始用绘画、雕刻的形式记录事件,还会通过语言口口相传。口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有了游吟诗人的时候,是他们的努力才让语言有了今天的模样。
文字脱胎于图形记事的方式。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经验传承变得更加丰富并且准确。从世代相传中会不断变化的口语开始固定下来。相距遥远的人们可以通过文字来进行沟通了。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学习相同的知识,对过去和未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更大的范围里,人类的思想开始发挥作用。在不同的年代和地点,很多不同的大脑通过文字产生反应,这是一个持续且持久的过程。
在过去,如果想要增加一本书,就要动手抄写一遍,所以书籍十分稀少,价格也很昂贵。人们总是希望能够保守秘密,让这些知识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从而实现胜过他人的目的,这种思想在人们内心深处十分强烈。只有在现代,人们都有能力学习和阅读,能够尽力挖掘书籍中蕴藏的知识和思想。
但是,从文字诞生之日开始,人们的内心就有了一种新的愿望,那就是能够永存不朽的愿望。在这之后,生命通过人类开始展现出本身的样貌。我们在追溯历史时,发现这道在懵懂无知的世界中出现的人类文明的细纹,仿佛射进暗室里的一缕光。它慢慢扩大,把房间照得更加明亮。最后,随着印刷术的诞生,暗室的大门打开得更快了。知识燃起了熊熊火焰,它一旦点亮了黑暗,就不再是少数人手中的特权。今天,这扇门开得更大了,人类的世界变得更加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