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迷失之路
焦虑和其他情绪不同,它是一种可以混合任何情绪的复合情绪。因此,焦虑承载了人生所有的痛苦,而成为驱使人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源。其他情绪都有其特殊性,只在人生的某些特殊境遇中出现,而焦虑在人生的一切境遇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回归疗法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条正确的道路,找到我们失去的羊,不仅仅是用于治疗心理疾病,也是所有人找到人生方向的指南。
第一节 人生多歧路
中国古代有个叫杨朱的哲人。有一次他的邻居丢了一只羊。邻居全家连带亲友一大批人去追羊,还求杨朱家的童仆都帮忙去找。杨朱问:“只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太多,所以每个路口都需要有人去追。”
等到那些人回来的时候,杨朱问他们:“找到羊了吗?”
邻居说:“没有。”
“为什么呢?”
“因为岔路中又有岔路,所以不知道羊究竟跑到哪条路去了。”
杨朱听了非常难过,一整天都没有笑容。
杨朱的学生很奇怪,问:“老师啊,这羊也不值多少钱,而且也不是您的,丢了就丢了呗,您至于这样难过吗?”
是啊,羊也不值几个钱,更何况也不是自己的,何必这样难过呢?不懂得人生哲学的人,得到的结论可能就是“杨朱这个人比较抠门”。因为杨朱说过,“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这当然不是真的,杨朱的“歧路亡羊”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寓言,而不仅仅是一个现实中的故事。在现实中,羊要逃跑,并不会沿着道路去跑,十有八九羊是跑到野地里,所以歧路多不多根本不重要。
这个故事的真意,所找的不是羊。杨朱要找的东西,也许可以叫作人生真谛,也许可以说是人生的快乐和意义。羊,象征意义是“祥”,当人失去了人生的真谛或者快乐和意义,那就是失去了羊——用基督教的说法就是失去了伊甸园。
找回羊,或者说想回到伊甸园,困难并不是因为有人禁止我们,而是,我们不知道哪条路才是正确的。人生道路千万条,走错了路,何止是找不到羊,甚至可能会通向悬崖沼泽,通向鬼蜮世界。歧路亡羊,杨朱之所以难过,并不是为了一只羊,而是为了人的命运而难过。因为他看到了古往今来的很多人,都像这只羊一样走上了歧路,失去了幸福和快乐,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人人都试图去追寻一只叫作“快乐”的羊,但是,有谁真的能找到这只羊?
据说,有极少极少的人找到了最终极的快乐。他们说,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受。如果强用我们的语言来说的话,那是一种极乐。和它相比,我们人生中所有的快乐,都不过是烦恼痛苦相对比较少的状态而已,就好比一个因为浑身疥疮感到其痒无比的人,得以抓了痒暂时舒服一点的状态。
无数种烦恼使我们不能快乐。有些人是因为贫困,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饭都吃不饱——顺便说一句,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贫困而不快乐并非心理问题。但实际上贫困而不快乐也一样和心理有关。心理状态极为出众的人,比如颜回,他就可以在贫困中保持相当程度的快乐。虽然大多数人还并非过度贫苦,生活还可以维持,但是他们内心中的贫困感很强烈,因此带来了很多烦恼。他们会在财富的道路上寻找快乐,但是大多数人会失望而返,有人找不到财富,有人即使找到了一些财富,但还是换不来真正的快乐。
有些烦恼来源于两性关系——当然,未必是两个异性,也可以是同性。两性关系这个词过去的意思是两个不同性别的人之间因性而建立的关系。现在可以说是两个人之间因性而建立的关系。——不论是身体上的欲求,还是爱情的向往,其中的快乐总是短暂的,而争吵、背叛、厌倦……各种烦恼却是很多。他们在另一个人身上寻找快乐,但是另一个人可能会伤害他们。
有些烦恼来自自尊的不满足。他们地位卑微,希望能被人重视,于是采用了种种方法,但是这个过程中总有很多麻烦。比如同事也许会在背后说他们的是非,领导也许会忽视他们的功劳。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们的车也许是最寒酸的。别人假期出国玩,而他们也许只能在动物园中转转。他们在羡慕别人的眼光中寻找快乐,但是很可能只得到了轻蔑。
…………
普通人有烦恼,但是还可以应付。而且在烦恼轻微的时候,也可以享受一些快乐,享受阳光、美食、旅游或者和家人在一起。但是有些人比较不幸,他们误入了更坏的道路,不仅没有找到羊,还陷入了泥沼。这些人就包括心理疾病患者。他们或者莫名地焦虑,时常惶惑不安;或者行为强迫,谨小慎微而胆战心惊;或者情绪抑郁,总生活在愁云惨雾之中。平凡的小快乐对他们也成为奢望,留下的则是无穷无尽的痛苦。他们想寻找摆脱这些痛苦的道路,但是谈何容易。他们的人生,更深地迷失在痛苦中。
这让杨朱怎么能不难过呢?
他们是怎么把快乐丢了的?
杨朱的故事中,忘了去问那个邻居一件事情:羊是怎么丢了的?
当然,如果羊已经丢了,当务之急是找羊,而不是回答羊怎么丢了这个问题。但如果羊圈中有其他的羊,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找到羊圈的破口,亡羊补牢,就可以让其他的羊不至于再丢。
那么,羊是怎么丢了呢?我们是如何失去了本性中原来就有的快乐呢?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了很多使人们心理不幸福的原因。我的总结是,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人的某个错误。
精神分析中的移情,实际上是一个错认。在潜意识中,人们把一个人误看作另一个人。比如把成年后认识的某个男性,在潜意识中等同于幼年时的父亲,从而用对待父亲的惯有方式去对待这个人,这就是一个错误。移情会在和别人的关系中,形成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因为试图通过改变这个人,来解决和另一个人之间的未了的心愿,这本质上是荒谬的。
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也是人不幸福的常见原因。比如一个人希望自己能被人尊重,但是他认为自己不被尊重是因为没有财富和权力(实际上,高贵的人品最容易得到真实的尊重)。于是他发誓要获得财富和权力。而在争取权力和财富的道路上,他选择了通过阿谀奉承来尽快升官。他可能的确升官了,而且也通过权力获得了财富。但是,他并没有在尊重的需要上得到满足。虽然有些人因此而巴结他,但是他知道那些人实际上并不是尊重他而只是伪装尊重——即使有人真的尊重他,他也会当成是巴结。而且,他自己巴结上级的屈辱感,反而让他更觉得不被尊重,而自己即使升了官,还有更大的官需要去巴结。这更是让他自尊受到挫折。就好比人玩魔方时的困境一样,当我们把一面变成我们所要的颜色时,却发现这个动作令其他的面更加混乱。
更何况在人生中,在我们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会遭受种种挫败。这些挫败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情绪。如果这些消极情绪没能被化解,它们就会持续地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时时刻刻对我们产生着消极有害的影响。
我们去追羊,这样的行动可能会使得羊跑得更远。同样,我们为追求幸福付出的种种错误的努力,也常常使得幸福离我们更远。
回归疗法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条正确的道路,找到我们失去的羊。因此回归疗法不仅仅是用于治疗心理疾病,也是所有人找到人生方向的指南。
第二节 心的循环圈
总结了许许多多的人生故事,我们发现了心理活动过程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有一个循环圈。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都是按照一个统一的步骤和过程进行的,并且形成了一个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一切心理和行为都会留下来,从而影响到后面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循环中下一圈的心理和行为。正因为如此,错误会累积,经验也会累积,迷失者会越迷越远,或者重返正途。
心理和行为的步骤,可以被详尽地分成很多环节,也可以相对简略地分成比较少的环节。我们讨论斟酌的结果,分为六个环节是比较恰当的。这样不至于因为分析出过于复杂的环节,而使人难以理解。也不至于因环节太少,而不能很好地呈现出心理行为活动的全貌。
下面介绍一下这个六步的迷失循环圈。
1.焦虑
循环圈的第一步,开始于焦虑。
人有种种情绪,积极或者消极。当然我们首先希望减少或消除的,是那些消极的情绪。但是为什么,我们要从“焦虑”这个情绪开始呢?
后面我们会发现其根本的原因,不过这里我们先简单地说明,这是因为焦虑和其他情绪不同,它是一种可以混合任何情绪的复合情绪。因此,焦虑承载了人生所有的痛苦,而成为驱使人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源。其他情绪都有其特殊性,只在人生的某些特殊境遇中出现,而焦虑在人生的一切境遇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焦虑中的核心,是一种恐惧类的情绪,是一种担心,是害怕某种“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和恐惧不同的是,恐惧是针对一种已经出现在眼前的危险,而焦虑则是担心某种将会发生的危险。
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在这种担心的基调中,可以混合各种不同的情绪。焦虑和其他复合情绪是不同的。其他复杂情绪,因成分不同,而成为不同的复合情绪。而焦虑的特别之处在于,不管混合了什么,整体上这个情绪都还是叫作焦虑。
我们可以这样比喻,把西红柿和鸡蛋炒在一起,这个菜叫作西红柿炒蛋。如果把青椒和鸡蛋炒在一起,这个菜叫作青椒炒蛋。如果把黄瓜和鸡蛋炒在一起,这个菜叫作黄瓜炒蛋。这些菜是什么,取决于它们的组成成分。但是,有个菜的名字叫作“大杂烩”。这个菜是什么,和它的组成成分就没有直接关系了。不管你用的是什么菜,哪些种不同的菜,烩在一起后都叫作大杂烩。
焦虑,大体上和佛教所说的“烦恼”是同样的意思,都是一种不舒服的感受。
焦虑中有心理能量,这是一种没有方向的混乱的能量。
2.欲望
我们不能安然忍受焦虑,就会想要改变。这种改变焦虑的意图就成了我们的欲望。
欲望使得原来存在于焦虑中的心理能量有了方向,“欲”就是“想要”,“望”就是心里看向某个目标。饥饿的孩子不转眼地看着店里的面包,这就是所谓的欲望。想要吃,就是欲,而把想要吃的欲指向面包就是望。
我们的各种具体的欲望,归根结底是一个欲望,想要消除焦虑所带来的不舒服。消除不舒服之后的那种好的感觉,我们称之为快乐,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欲望的产生,使得焦虑产生的不舒服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因为欲望给出了一个方向,从而使得那种无方向的迷茫得以缓解。欲望中有希望,欲望是一个承诺,现在虽然不舒服,但是如果将来达到了目标,就会好了。这种承诺是一种安慰,它画出了未来的美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画饼”——从而减弱了当下的不舒服。
但,未实现的欲望依旧是让人不舒服的,所谓“求而不得”就会辗转反侧。
3.策略
当意识到仅仅想要是不够的,目标不会自动地实现,这时候就需要有个方法,帮助我们走向目标。
这时人就开始设想自己的策略。欲望中的心理能量,给了我们趋向目标的动力。欲望中的目标所在,给了我们所趋向的方向。而策略,就是趋向目标的路径。
最简单的策略,就是直接趋向目标。想要,就要;想吃,就吃;想玩,就玩。
如果简单的策略有用,人就会满足于这个策略。
但是常常简单的策略没有成效,甚至反而会带来害处。比如在两性关系上,如果一个人想要就去要,可能会被别人痛打,甚至被抓捕。或者当我们在宝石柜台上看到喜欢的钻石,我们想要就去要的结果,也是被无情地抓起来。
意识到现实不总是能满足我们的欲望,于是就有了策略。
欲望是“想要”,策略是“怎么要”。
4.行动
行动是策略的现实化。按照策略在现实中做出实际的行动,会对现实有真实的影响,从而带来真实的改变。
因此,行动可以看作是人与世界的“对话”。行动带来转变,使目标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化。
行动在现实中所带来的变化,就是这个行动的“结果”。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有策略却并不行动。这种不行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行动。
行动本身虽然是可以一直持续的,但是人们往往会为行动设置边界。到某个时候,人们会认为某个行动“完成”了。由于行动是流动的、连续的,因而可以被按照“次数”分开,叫作一次行动。
5.检验
行动带来改变,我们期望这个改变能满足我们的欲望。但是实际上它能否如此,是不一定的。因此,在行动之后,会有一个检验过程,看一看自己行动的结果如何。
检验不一定是有意识进行的,也许只是无意识中对结果的一种评判。检验的方式也不一定是有条理的,多数时候人们的内心检验过程是随意而无条理的。
我们可以做的检验包括几个部分。
检验策略中设定的行动是不是做了,是不是完成了?
行动有什么结果,行动是不是完成了策略?
行动的结果是不是满足了欲望?
欲望的满足,是不是减少了焦虑,是不是让我们的感受更好?
当然,现实中的人通常并没有对这些都进行检验,也往往不是这样思路清晰地进行检验。
6.诠释
对行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检验完成后,心理会有一个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前面所发生的事情有一个解释,理解或者说诠释。
这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诠释,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对已经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的诠释,为什么我会成功?或者为什么失败了?是内在的原因,还是外在的原因?是偶然的原因,还是必然的原因?
再如对策略的诠释,根据结果看这个策略,是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再如对自己的诠释,根据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表现,以及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成为这样的一个人。
还有对世界的诠释,在人生经历了这些之后,对世界怎么看,对别人怎么看。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会有种种情绪或者心理感受产生。从行动以追求目标的角度看,这些情绪都是一些副产品。这些情绪或感受,负载着心理能量,并且在那些阶段结束之后,还有很多会依旧留存着。对于这些新生的情绪,心也会给予诠释。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后,所带来的新情绪会混入旧的焦虑之中,从而使得焦虑的配比以及焦虑的大小都发生变化,而新配比新大小的焦虑就成了下一次循环的开始。
第三节 在迷失中渐行渐远
在这个循环中,大多数人都是越循环,迷失得越远。
一个简单的观察就能说明这一点:虽然每个孩子天生不一样,但是总体来说,我们会发现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加可爱一些,更加纯洁和善良一些。这可能就是因为小孩子循环的圈数还比较少,还没有迷失太远。而成年人中多数人都越来越迷失,幸福快乐也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在循环的过程中,每个环节中都有可能走错路。在焦虑时,我们可能会慌不择路,生成了错误的欲望。有了欲望,我们可能采取了相对更坏的方式来对待欲望——放纵或者压制,而不是节制,从而带来了不良的后果。我们选择策略时,常常选择了错误的策略。只看到了一个策略的好处,而没有看到它的副作用,以及潜在的危险。我们的行动可能会有破坏性,或者太过怯懦。我们的检验可能会不全面,不准确,从而得出了错误的判断。我们的诠释——出于人类智慧的局限性——永远是包含错误的,不全面的。
这就是杨朱“歧路亡羊”故事中所说的,歧路中又有歧路。
我们的错误,会被积累,并且每一个错误都会影响到以后的心理行为,带来一系列的新的错误。这样错误甚至有可能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人,为了掩饰一个错误,结果犯了很多新的更严重的错误。
当然,如果一个人能很有勇气,发现自己犯了错误就承认,就努力改过,就迷途知返,那么这个错误也是可以消除的。陶渊明发现自己出去当公务员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之后就断然决定归隐。他对自己说,幸迷途而未远。但是,改正错误对人来说是不容易的事情,承认错误很痛苦,文过饰非看起来更舒服一点,所以很少人能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时,又必须付出很多的努力——打碎一个东西很容易,要补好却要花费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犯的是一个大错,那改过的艰难,是多数人所难以忍受的。因此,多数人选择逃避,选择文过饰非,因此也就使得错误越来越大。
当然,我们做得好的,也可以积累。
但正如俗语所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走向正路很难,而错误会很容易就犯了。因此,绝大多数人的结果,必定是迷失得越来越远。
更何况正路只有一条,而歧路千千万万条,歧路中又有歧路,也难怪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迷失。
相对轻微的迷失,带来的是人生中的烦恼、情绪问题、婚姻困难等,而迷失得更多,可能就会在生活中出现大的问题,比如犯罪、身体疾病、心理疾病等。